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0 來源:互聯網
浙江海寧是“魚米之鄉”。但是這些年來“皮革之都”顯然已經更有知名度,和許多經濟發展較快地區一樣,這里也面臨著土地緊缺、環保重擔的壓力。如何使現有的經濟主體主動轉型或者考慮退出是地方政府的難題。
曾是競爭對手的海寧市許村鎮4家印染廠,如今卻圍坐一起商討如何抱團闖關,主動追求要素配置的zui大效應。“被評為B類企業后,生存壓力陡增。”孫橋印染公司副總經理曹軍榮說,光污染物排放成本今年就要支出75萬元,比去年增加近50萬元。同樣感受的還有佳麗達、恒升、歐亞美3家印染企業。為此,4家企業在企業服務中心的牽頭下,與一家熱電廠合資共建新廠區。投產后可直接利用熱電廠的高壓蒸汽,導熱油鍋爐下崗,不僅少了煙囪,更重要的是每年可以省下幾十萬元的二氧化硫排污費。
據了解,去年9月份開始,浙江海寧把企業畝產質量和效益作為市場的“無形之手”,建立要素配置競爭性機制。以畝均稅收、銷售、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單位COD工業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等6大指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對3畝以上用地的156 0190 2607家工業企業進行打分測評,把測評企業分為A類(重點扶持和鼓勵提升類企業)、B類(整治提升類企業)、C類(落后淘汰類企業),按行業進行分類排序并公布結果,實行動態管理。
海寧市經信局紀委書記卜志強介紹,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在用地、用電、用能、排污等方面出臺實施差別化的激勵和倒逼的政策措施。例如對A類中的重點扶持類企業,優先保障用地、用水、用電、信貸需求;對C類企業,停止投資項目審批,禁止新增用地、超額用能,不予提供信貸支持,加倍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污總量減排任務為全市平均任務的4倍,執行懲罰性電價每度加價0.1元或0.3元。
改革實施以來,企業轉型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低退高進”的撬動作用開始顯現。一是相對落后產能C類企業騰出排污權,用能指標,優化配置,為A類企業騰出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是通過每個企業的年用能數量核定,實現交易總量控制。
“生產要素(包括土地、資金、人力、技術等)不會自動向好企業流動,而目前的政策并不利于資源的優勢利用。”海寧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市改革辦副主任許明華認為,此次改革,正是通過建立機制,讓生產要素走市場化道路,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即“建立一把尺子”。
政府參與制定規則“有形的手”完善退出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企業政策應當堅持市場化的手段,但是政府要發揮其應有作用,完善退出政策體系。
針對企業兼并重組沒有積*性,審批時間長,成本高的問題,海寧市出臺《關于完善企業關停并轉退機制的若干意見》引導企業技術改造提升,鼓勵其他優質企業來兼并重組。“交易環節中涉及的稅收地方財政部分全部免掉,還對于并購方給予優惠政策。”海寧市發展改革局企業改革科科長唐宇明介紹,如投產后3年內可以給與增量部分,利潤增加部分的稅收返還。比如,并購方企業2012年利潤100萬,兼并以后達到利潤200萬,交稅額度只按照100萬來算。
對主動關停的企業地方財政有照顧。海寧出臺政策明確,淘汰相對落后設備的獲得20%的補償,政府對企業排污權指標給予10倍的獎勵回購。通過淘汰高耗能的設備,節省下來的能源,經過第三方鑒定,給予企業每噸(標煤)200塊錢的獎勵。
對于企業退出涉及zui重要的土地部分,海寧實行市場化退地,必須進入海寧市要素交易中心土地市場進行交易,且買方應符合項目準入標準。交易涉及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形成的地方財政貢獻全部獎勵給出讓方。對低效利用土地企業要求政府回購的,先由政府按原出讓價格和建筑物重置價格回收,待重新出讓后,各平臺可給予原土地使用權人再次出讓后增值凈收益的50%或每畝2萬元獎勵。
去年,海寧83家被評估為C類的企業中,已經退地3家,關停后明確退地或通過法院拍賣的有2家,已經完成并購重組的有7家,正在重組的有2家,正在技改提升的有10家,主動反映業績的(原來有所隱瞞)有2家。
改革以來,海寧市通過實施政府收儲、企業兼并重組轉讓等方式共騰退低效用地57宗1418畝;全年削減化學需氧量162噸、氨氮123噸;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05%。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發展協調處處長陳建忠表示,浙江環境要素比較缺乏,面臨發展瓶頸,一些低小散企業效益較低的企業占相當一部分,對產業機構調整不利。但是要這些產能和企業退出,沒有法律抓手,如果靠行政手段,成本非常高。海寧試點就是通過要素改革,對任何行業都可以按照這把“公平尺”衡量,讓行業內相對落后產能倒閉轉型,用zui小的資源做zui大的產出。
要素改革的關鍵是制定公平競爭長效機制
改革是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往往意味著幾家歡喜幾家憂。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行業本身已經面臨著市場嚴冬的考驗,改革豈非雪上加霜?企業會不會有抵觸情緒?
海寧的基層干部和企業家表示,海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zui大的難題是政府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企業。記者調研發現,海寧市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致力于政府自身公平公正的裁決:
一是政府公開游戲規則。畝產效益綜合考評指標充分征集各個部門,各類商會、協會、企業家代表等社會各界的意見,所有測評數據與結果向社會公布。如企業的稅收、銷售、工業增加值、COD排放等數據都會在公布分類排序時一并公布。“全部公開數據,一旦出錯政府壓力當然很大,但是保證了游戲規則的公正,利于改革的推行”。卜志強說。
二是反復模演ABC三類企業比例評定,從一開始的“橄欖型”修正為zui終的“倒金字塔型”,80%的企業評定為A類,15%為B類,5%是C類,打擊面并不大,企業反映相對比較穩定。2014年第二輪評定中,結合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又將C類企業比例下調至3%。海寧市副市長邵小文說:“設置評價體系時,要全面考慮各方因素,把握好力度,謹防藥力過猛。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目的是把病人醫好,而不是把病人醫死。”
三是“改革無情,操作有情”。海寧市對于大規模投入技改的B類企業,單列考評計劃,給予企業若干年的緩沖期。對確實難以存活、需要退出的C類企業實現“安樂死”,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低效落后產能主動有序退出。
四是要素改革和政府行政改革“并線突圍”。例如通過要素改革,海寧順利實施企業投資工業項目“零審批”試點,制訂工業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外的工業項目全面實施備案制。“各個部門想通過企業運作的空間肯定是沒有了。”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表示,當游戲規則已經建立,未來的重點就要轉向培育市場,那個時候,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對于政府來說,就是要舍得從資源配置中退出來。
專家認為,如果要在更大范圍推動市場化手段治理過剩產能,要把這個主動權給地方。每個地方經濟情況、產業結構千差萬別,應授權地方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原有上級政府規定的行業范圍之外,拓展行業。根據實際情況,搞差別化的價格,加價的標準也可由地方突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正裝皮鞋的選購》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