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2000年以來,中國工人的實際工資逐步增加,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輕工業也開始向低收入的其他亞非國家轉移。本報告調查了家用電器、服裝、鞋類和玩具四個行業的公司,從2005年至2014年,這些公司的工人實際工資年增長率約為10%。
樣本特征
本報告調查了640家規模以上、出口占自身營業額一半以上的企業。調查對象集中在珠三角的廣州、中山和東莞,以及長三角的寧波。其中,1/3是鞋類和玩具公司,1/5是家用電器公司,7%是服裝公司。
640家公司皆為私營企業,其中42%為中國企業,52%是外國全資子公司。珠三角企業中,鞋類和玩具企業的外資比例尤其高,家用電器的外資企業占比相對較低。一半以上的公司規模較小(員工人數不足300人),另外1/3是中型企業(300人至1000人),15%是大型企業(1000人以上)。
2014年至2016年,樣本公司的實際工資年增長率高達10.8%;所有公司的營業額平均年增長率為6%,但鞋類的平均增長率僅為0.1%,家用電器的增長率則為9.4%;近1/3的鞋類公司和近1/4的服裝公司業務收縮。
挑戰和應對
38%的樣本公司認為,2014年至2016年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工資成本上漲,另外40%的公司則將這一原因列為第二或第三嚴峻的挑戰。超過40%的服裝、鞋類和玩具企業認為工資成本上漲是*大的挑戰,但家用電器企業中只有27%持相同觀點,其中24%的企業認為原材料投入成本是*嚴峻的挑戰。
為了應對挑戰,企業*常見的措施是技術升級,31%的企業將這一措施列為**選擇,54%的企業列為前三選擇。27%的企業對投入和生產的成本控制更加嚴格,24%的企業改變了產品線,或擴大了市場。
相比之下,只有6%的企業將業務遷移作為它們的**應對措施,其中一半傾向于遷往國外,而不是在中國境內遷移。然而,在鞋類企業中,有高達14%的企業選擇將業務遷往國外。選擇業務遷移的企業比例相對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在調查過程中,沒法接觸到已經(向中國境內或境外)遷移的企業;另外,一些公司的海外母公司在海外投資的情況也未納入考慮。8%的企業的**應對方式是停止運營,多達17%的鞋類公司將這一方式作為**選擇。
已經或即將在國外投資的公司
大規模的企業、外資企業、鞋類和珠三角地區的企業更有可能進行對外投資。與非洲相比,東南亞仍然更有可能成為投資目的地。對于投資目的地的選擇,半數以上企業認為低成本的勞動力是選擇的**要素。
結論和政策意義
面對成本上升等挑戰,中國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企業通常會調整現有業務,包括升級技術、控制成本以及擴大市場或產品范圍,而不是將業務轉移到新的地區。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更有可能在海外投資:它們更有可能擁有對外投資必要的資源,包括管理層、業務網絡和資金,以承擔跨地區的運營成本,而外資企業本身就是國外對華投資的產物,因此已經有了相關經驗。對于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中*常見的小型、單一工廠的企業而言,在新的地區進行生產運營活動需要協作,即企業之間互相依存,采取統一行動。
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挑戰,鞋類公司的反應與其他行業明顯不同。鞋類企業的機械化程度可能不及玩具企業,但如果鞋類公司擁有較大的規模和較強的原創設計能力,那么這些公司比服裝更容易獨立在海外生存。中國的制鞋業發展停滯不前,企業正在向東南亞和非洲遷移。
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支持企業集團的共同重新安置。國家還應更加重視國內可能停止業務的企業,它們可能將業務遷移到其他地方。這些企業在進入新的國家時,往往會面臨人員或者商業上的重大障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