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眼下正是皮貨熱銷的時候,但是記者獲悉,為人們阻擋寒風的皮衣卻無法為其自身“御寒”。
“還不如去年,今年外貿市場不好。”連日來記者采訪我省部分皮衣廠商時聽到這樣的感嘆。
第四屆中國(石家莊)皮革裘皮博覽會于11月18日——20日舉行,400多個標準展位基本滿場,來自辛集、無*、張家口、故城的皮革、皮草企業到場參展。
去年的皮博會上,記者就曾經對皮革皮草企業進行調查,結果是國內國外市場一片寒意。
一年過去了,如今這些參展企業的生意是破冰見暖,春日融融?還是冰凍三尺,寒意未解?
寒流:一些外商交了定金后就消失了,歐洲市場萎縮得*厲害
劉俊峰來自張家口陽原的一個皮草企業,這家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出口量在當地都是響當當的。
這么好的企業今年也遇到了“不順”。
“我們企業的出口額今年下降很多,有一部分長期合作外商甚至‘中途’消失。”他說。
劉峻峰所在的企業所產裘皮大衣都是外銷,歐洲、亞洲是他們的主要市場,國內市場還沒開拓過。
他說,每年的一、二月份是外商下訂單的月份,按照行規,客商下訂單時會先付30%的定金,其余貨款待交貨的時候支付。
“沒想到有的客商一、二月份給我們繳付了一部分定金后就沒下文了,我們曾經打電話過去,沒想到已經聯系不上。
“連定金都不要了,這說明他們的公司已經倒閉或者說當地實在是沒市場了——真正要了這些貨也賣不掉。像這類消失了的客戶占到下單客戶的3%——5%,他們主要來自歐洲。”劉峻峰說。
沒中途散伙的合作商其今年訂貨量也不高。
“每年的9月份是追單補貨的時候,今年的追單量不足,只有50%——70%的公司繼續追單。”劉俊峰介紹。
據他介紹,一直以來,他所在企業的外銷市場中市場中份額*大的是日本和韓國,其次是歐洲,美國的量*小。今年以來,美國市場受影響不大,韓國出口正常,影響*大的就是歐洲的希臘、德國、英國。
“歐洲市場萎縮得*厲害。”劉俊峰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這樣說。
李峰是原來河北省外貿公司的員工,憑著便利熟悉的渠道,這幾年他做起了出口代理生意。
“今年出口不好做,比去年差。我們平時的走向主要是日本、韓國、歐洲、意大利。今年歐洲市場萎縮*厲害,成交的單子中大單也不多,多數是幾萬美元一單。”他說。
隱痛:一張貂皮漲200元,價格漲了,銷量更低了
11月18日,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了來自辛集一家大型皮革企業的銷售經理高兵,去年他在第三屆皮博會上接受過記者的采訪。
“和去年比,今年銷售怎樣?”看到熟人,記者向他打探今年的“收成”。
“還不如去年呢。”他苦笑著說。
跟去年比,皮衣漲價了,市場銷量降低了。貂皮一張原來600元,今年800元,狐貍皮一張也漲了200元。價格一漲,銷量就更低了”高兵說。
“我們在國內有30多家店,去年一個店至少一年賣個十萬元,今年東北地區的店生意還好些,石家莊的店就不行了,到現在也就賣個三五萬。眼看著還有一個多月就過了2012年了,從現在看,能跟去年持平就滿足了。”高兵說。
記者從我省其他皮革、皮草加工生產企業了解到,今年的原材料價格同比平均增長20%多,進口的原皮基本上都漲價了,貉子皮也漲了156 0190 2607元,由去年的一張300元漲到了450元。
“皮子漲了我們做的衣服就得漲,可越漲越沒人買,皮子漲價無形中就抬高了大家的消費門檻。”來自辛集的另一家王姓參展商說。
劉峻峰說,別看歐洲從中國進口的皮衣量在減少,但是他們面向中國企業出口的原皮價格卻在上漲,而且還漲得挺快。
“近幾年,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歐洲原皮市場的購買主力,特別是狐貍、水貂,其70%的采購量來自歐洲。他們摸準咱們的需求了,不給咱們漲價給誰漲啊。”劉峻峰感慨地說。
“原材料漲價,需求在減少,真有點內外夾擊的感覺。”高兵說。
亮色:寒冬中亦有融融暖意 俄羅斯市場不冷
在一片悲觀的聲調中,記者也聽到了一些歡快的樂章。
開展**天,來自故城縣的參展商王海燕正忙著往墻上布展掛手套,記者指著她剛掛上去的一副羊皮手套問價格,她說:“120元一副。”這是記者在當天的場館內了解到的*貴的價格。
“別家的羊皮手套*高賣到100元,還有的80元,你這么貴是否能賣得掉。”
她笑著說:“我們廠子是專業做皮手套的,所用的皮子都是進口,主要是靠品質說話,目前還沒開展國內市場,我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外銷俄羅斯,這次來展會就是先看看國內市場情況。”
王海燕說:“俄羅斯市場今年很平穩,需求量沒有減少,所以我們的出口量沒有減少,外銷市場平穩,我們今年的業績不錯。”
而文中提到的高兵表示,他們今年的國外各市場中只有俄羅斯市場沒有萎縮,是對外市場中賣得*好的。
求索:多一條腿走路,純外銷企業有意試水國內市場
“你看我的名片,上頭寫的是‘皮草公司’,你再看我們的今天的展區上貼的宣傳標志,上頭寫的是‘裘皮城’。
“名稱的變換表現了我們企業經營思路正在進行轉變——今后將一邊做出口,一邊做內銷。”劉峻峰說。
他說,我們通過這幾年觀察,發現國內市場發展還是很快,而且皮草也正在成為國內市場的消費熱點。
“今年我們的外貿訂單才是去年的一半多點,所以我們以后不打算把寶都押外貿上,我們在陽原投資裘皮城就是為了在國內往‘坐商’的角色上傾斜,希望不丟掉國外市場的同時,在國內開拓出屬于自己的市場。”他說。
文中提到的那家故城手套生產企業也表示,因為從來沒在國內銷售過,這次來參加一下展會感受一下,看看國內市場到底如何,從而為以后開拓國內市場做個準備。
生機:寒風勁吹≠幾無生路 “小皮件”不怕“寒”
從記者采訪中看,皮衣的國內外市場整體顯弱,但是皮革產業中的另一個鏈條——配件和原材料制造業今年表現不俗。
張平輝是無*縣一皮革生產企業的總經理,他所在的企業主要是為國內外沙發、箱包、汽車真皮座椅生存企業提供原材料。“雖然今年不如往年,但是內銷變化不大。我們一年200億元的營業額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市場產生,今年雖然有所減少,但是‘還可以’。”
來自故城縣的另一家毛革制品企業也表示“今年生意不錯”,代表這家企業來參展的王福祿給記者指點他們的產品:“都是帶毛的東西,坐墊啊、椅子墊什么的,今年賣得挺好的。”
比較高興的還有養殖狐貍的。記者采訪到一位陳姓狐貍皮推銷商,來自河北昌黎。他跟記者說:“就今年而言,喂養狐貍的應該是掙錢了,因為狐貍皮的價格上漲了,一張狐貍皮能賣到600元,比去年高不少。”
表情:參展商抱有平常心:生意起起落落要想得開
辛集國際皮革城設計研發中心的劉花根經理同樣談到了今年的困難:國內市場整體比以前差一點;現在國內的皮革城挺多的,山西、鄭州都有,競爭者越來越多,加上皮子漲價,今年不覺得生意好做。
但是他這樣看待這件事:行情*差的時候也有做得好的,整個行業*好的時候也有做得差的,*關鍵是看你的產品質量和設計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否有競爭優勢。
記者在他們的展區看到,和其他展區黑色調為主不同,里面掛著一部分藍色、黃色、粉色的皮衣,在以暗色調為主的整個場館內頗為顯眼。
“我們是以內銷為主,現在天氣冷了,國內已經進入皮裝旺季了。買皮衣的這會該出手了吧。我們還期待著*后的一個月能有一個較大的收獲。”
故城縣做毛墊的王福祿就表示:“我的這些產品去年賣得不好,去年帶毛的產品中做加夾鞋用的‘鞋里皮’賣得火,我們做墊子的生意不好;今年他們不好賣了,我們的生意好起來了,所以做生意起起落落地,這也算是正常,要想得開。”
缺憾:計列娜的小苦惱:細分市場才能抓緊每一商機
在來參展的客商中,由十幾名俄羅斯人組成的采購團比較顯眼。成員計列娜多少懂點漢語,她跟記者連比劃帶說地表達了自己的苦惱:展會開幕之前**就帶著十幾個同伴去了辛集,但是沒買到想要的衣服。
她說:“那里的皮衣非常非常漂亮,質量非常非常好,但是不適合我們。這里、這里緊(音)。”她指著自己的胳膊說。
“袖子都很瘦對嗎?”記者問她。
“對、對,沒有大號的。”她聽記者明白了她要表述的意思,很高興。一個勁地指著自己的胳膊說“緊”。
昨天,記者在展會現場又看到了計列娜,她穿著一件黑底銀花的皮衣正在照鏡子。
“我買到了,大號的。”計列娜看到記者趕緊“報喜”。
“但是很可惜,只買到了這一件,沒有別的了。”她又不無遺憾地說。
“目前辛集皮革城展示出來的服裝多是面向國內市場零售,所制作的服裝尺寸也是依照國人的身材訂做。不過計列娜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河北的皮革市場越做越大,所面臨的客商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廠商要不僅要想到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還要想到不同國籍的消費人群,這樣才會不放過每一個商機。”劉根花說。
出路:打造競爭優勢,企業各顯神通度“寒冬”
"過冬"的辦法有許多。無*縣商務局仝保鋼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月25日,無*縣全縣制革企業藍濕皮生產全部停產整頓,在國家皮革協會的幫助下,無*縣政府在無*工業園區內建立新技術生產企業,以解決皮革鞣質過程中難以克服的污染問題。 仝保鋼說,在綠色環保、設計研發等多方面發展,這個產業才能有活力,有競爭力。
辛集皮革城有關負責人介紹,11月17日至18日,剛接待了一撥自駕游采購團,這個團由北京、濟南等地的媒體和旅行社聯手組織,自駕車之友共300多人,他們暢游了辛集國際皮革城,享受到了報高速費,抽大獎等多項優惠。他說,現在辛集正在打造一股自駕購物游來打開內銷的另一扇門。
石家莊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石家莊的辛集市是亞洲*大的羊皮制革基地和我國*大的羊皮服裝生產交易中心,廠商要時刻想到國際市場,不斷提高研發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捕捉到更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