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回家都惦記著這里的生意,今年倒是省心了。”在伊爾庫茨克的上海市場,一位攤主張先生對記者說。他已經把貨柜轉讓,汽車也賣給了當地人,打算幾天后就回國。自從去年年末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的新法規出臺后,不少地方已經開始著手清理市場,一些外國商人已經陸續回國。
手續不全的外國商人開始回國
俄羅斯通過的禁止外國人在俄羅斯境內從事零售業的法令從去年11月15日開始生效,到今年4月1日,外國人將被全面禁止在售貨攤位和市場從事零售工作。據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室介紹,此次俄羅斯政府的整治行動并非只針對中國公民,但的確會對在俄從事零售業的中國人產生一定影響。在俄羅斯,沒有移民局頒發的勞動打工卡,就沒有合法的勞動權利,而辦一份打工卡大約需要3000美元,許多在遠東地區擺攤的中國人并沒有辦理打工卡。在貨物被沒收、遭遇遣返與甩貨回國之間,很多外國商人選擇了后者,甩貨價大體相當于平常價格的1/5—1/10,甚至低于在中國的價格。連平時熱衷于到滿洲里淘便宜貨的俄羅斯旅客都大幅減少。商人們掙的錢大多是通過地下錢莊匯回國,今年錢莊的人也狠狠加了匯費。他們也知道,這也許是*后一次狠撈一筆的機會了。同時,由于很多市場發展時間已久,還派生出一系列的服務行業,也有很多是外國人在操持,比如說市場里的小餐館、理發店、電話亭等,如今他們也有些進退兩難。
對中國商人的影響還很難說
“全俄有5380個市場,但沒人準確知道市場上有多少外國人。”俄羅斯聯邦移民局局長羅莫達諾夫斯基說。據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事館有關人士估計,僅在遠東地區,從事勞務的中國人就在8萬—10萬人之間,俄羅斯全境總人數大概在幾十萬。這些人主要就是擺攤從事零售業,還有一部分人從事建筑、伐木和大棚種植等活動。“這項法令肯定對中國商人有一些影響,但是究竟會影響到多少人,現在還很難說。”張先生告訴記者。法令頒布后,俄羅斯各地區的執行力度不同。比如,哈巴羅夫斯克州行動很快,濱海地區相對比較抵制。俄羅斯國內不少人就認為,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以美國的監察制度之嚴密,非法移民和非法勞工照樣是屢禁不絕。”
對中俄貿易影響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經濟問題專家陸南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俄羅斯清理市場,主要目的還是想保護自己本國的商業利益和本國公民的就業。“采取行政措施來保護國內市場,從短期內看,對市場的零售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與市場規律相背。”陸南泉認為,2006年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大約在350億—360億美元之間,此次整頓,對兩國之間的規范貿易沒有多大影響,倒是可以遏制一些非規范貿易的進行。這些非規范貿易不僅從某種程度上助長了俄有關部門的腐敗行為,也造成俄稅收收入的流失。張先生也認為這項法令對自己的影響有限,“我們不能直接去賣貨了,還是可以和俄羅斯商人合作搞進出口貿易嘛,只要東西好,在俄羅斯總是有市場的。”此外,禁令會使邊境貿易受益。在伊爾庫茨克經商多年的劉宜佳在禁令發布前就回到了滿洲里開了一家鞋城,他告訴記者:“應該說,很多中國商人是在口岸市場經營過的,后來為求發展才進入了俄羅斯內地。遭遇禁令,華商從俄羅斯內地返回口岸的風潮將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俄羅斯人除*少數具備渠道直接去廠家拿貨外,大多數的目標仍是邊境市場,那里將會更加紅火,這也是可預見的。”俄羅斯媒體認為,這項法令對俄羅斯也有不利之處,因為市場空白并不是可以馬上補上的,甚至有可能造成國內的零售業危機。《俄羅斯報》報道說,目前對各州長而言,壓縮市場上外國人比例不成問題,困難的是從哪兒能找到替代勞動力。
中國商人應遵守當地法規
俄政府此前出臺的還是原則性的政策規定,具體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也有不少中國商販還處在等待和觀望之中。但有專家分析認為,俄羅斯政府頒布禁令,除了保護本國商業經營者的利益,還為了解決非法移民和“灰色清關”問題。有這樣大的戰略意義,俄羅斯政府應該會堅持到底。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事館提醒中國赴俄商戶,貨物一旦因缺乏必要文件或質量、衛生問題被俄方執法機關查扣,將很難追回。為保障自身權益免受損失,中國商戶務必嚴格遵照俄政府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經營活動。
來源:環球時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