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泛多元化作為一種外延式擴張,往往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離企業戰略原點則漸行漸遠
七匹狼2013年3季報表明,該公司單季度營業收入繼續下滑,應收賬款余額達到歷史新高,償債能力及運營效率均有所下降,有評論者認為這是零售環境不振及天氣影響所致。
然而從市場反應來看,潛在的利空才是推動市值下跌的真正原因。假如公司戰略能夠得到市場認可,絕不會因為天氣等偶然因素的波動讓投資者用腳投票。其實,七匹狼應收賬款直線上漲的危機早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經顯現,年初就有機構凈賣出。明知收入下滑而沒有扭轉,那一定是戰略出了問題,在多元化的“魔方”中有所迷失。
泛多元化的“魔方”
七匹狼無疑是在走一條多元化發展的路子,這本身沒有錯。縱觀世界500強,無一不是多元化發展的典范。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往往不是一個要不要多元化的問題,而是如何在多元化中進行抉擇。有人將多元化比喻成搖曳著嫵媚風姿的罌粟之花,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迷人的香氣,如果過于迷戀,或許會被誘入一個莫測的深淵。七匹狼的多元化正處在這個深淵的邊沿,這不僅是因為多元化本身是一個“魔方”,而是因為七匹狼的多元化戰略中魚與熊掌兼得的選擇過多,成了一種泛多元化。
所謂泛多元化,是指多元化之“元”過多,缺乏主導方向。七匹狼156 0190 2607年與福建晉江市煙草專賣局合作,開發生產了“**七匹狼”香煙;1997年推出了定位為中高檔酒品的“七匹狼金樽啤酒”;1998年又積*介入了茶文化產品行業。七匹狼2008年決定向戰略投資者轉變,在入股興業銀行的基礎上,作為投資者參股10%助推梅花傘業登陸A股市場,甚至布局房地產諸行業。僅就上市公司目前的服裝品牌體系來看,形成了圣沃斯、紅狼、綠狼、藍狼、女裝以及童裝幾個系列。2010年開始逐步由“批發”向“零售”戰略轉型,致力于打造“渠道商品牌”。在渠道上除了有專柜及專賣店、旗艦店,還有定位于高端的配套生活館,擬向美國**企業POLO看齊,讓不同產品和品牌對接不同渠道體系。
運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元化進行全方位的探索未必不可,然而如果相互矛盾,產生離心作用,注定難以收場。在明知品牌個性不強、品牌凝聚力不足的情況下,七匹狼從2006年起導入品牌新理念——“男人不只一面”,試圖對品牌內涵的縱向拓展,無疑在緣木求魚。“男人不只一面”的其他方面盡管可以為多元化留下無窮的伏筆,但語焉不詳反而使得品牌個性不強的問題更加突出。在經銷商銷售壓力較大,代理意愿不足,導致訂貨會接到客戶訂單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公司一方面為緩解渠道資金壓力,給代理商較多信用額度;另一方面又想丟開代理商模式,在終端發力,打造“渠道商品牌”的訴求等于宣示與銷售主渠道的代理商們競爭。這樣一來,信用額度增加的作用明顯會被抵消。
應當承認,多元化戰略沒有現成的模式,既可以縱向擴充經營品種,又可以橫向擴展經營領域,在更大范圍內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根據市場變化考慮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升級;然而在特定的時期,往往只能在合縱或者連橫中擇一而行。問題在于,決策者面前往往有各種版本的多元化方案,彼此都據之有理,很難分出高下。這猶如央視不久前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所表現的那樣,策士們可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使得合縱連橫之說像一個魔方。這并非合縱連橫沒有真理,而取決于君王們能否做出明智的判斷。也就是說,多元化究竟向哪些方向發展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決策者必須明確自己選擇的可行性、合理性;否則“積*的”努力反而會在人云亦云的泛化跟風中,迷失于多元化“魔方”。
擺不脫的“平天下”情懷
多元化“魔方”中的迷失之所以會以“積*的”方式表現出來,固然體現出了決策者的個性,與傳統文化中的民族心理沉淀也不無關系。儒家士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思維慣性仍然會在現代生活中頑強地表現出來,所謂的產業報國只不過是“平天下”情懷的另一種表現。在泛多元化中,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再加上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其實是一種對社會形態的克隆。與其說七匹狼要構建的是一個服裝王國的夢想,不如說那是攻城略地、開疆辟土,自成一路諸侯故事的商業版本之一。
泛多元化作為一種外延式擴張,往往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平天下”情懷表現為疲于應對,難免捉襟見肘。比如七匹狼以前各部門自己做規劃、做預算、獨立考核,等待領導批示即可。2009年增加戰略部后,一切由戰略部主導,根據市場情況做出方案,再下達給各業務部門時,讓很多人感到“不爽”,溝通起來并不和諧。
要害的問題是,戰略部提出的方案需要來自一線信息的支持,否則就成了瞎指揮。于是七匹狼的掌門人便設立了品牌中心,試圖以此了解市場。不過這也遇到問題,因為品牌中心主要關注品牌建設,而非市場。七匹狼只好醞釀成立獨立的市場部,以補齊信息短板;但是在由市場部牽頭做品牌升級時,原有機構的權威又受到挑戰,形成一種大企業病。
在2010年業績不錯的情況下,七匹狼的掌門人在媒體面前一口氣說出品類多元化、系列多元化、品牌多元化的理念,暗示七匹狼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七匹狼的“平天下”情懷暴露出自己的弱點:部門越來越多,人員又大多剛剛到位,不僅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也容易有摩擦。各有自己的業績壓力,彼此因溝通不暢,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可以設想,七匹狼以“狼”的圖騰體現團隊精神雖然頗具激勵作用;但是在泛多元化中,如果團隊仍然是清一色的狼,那恰恰破壞了團隊內部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七匹狼的品牌優勢在泛多元化中良莠不齊,反而容易在混同中降格。難怪有人在七匹狼近期業績持續下滑之際,將其稱之為國產品牌的“沒落典型”,“三線品牌卻賣二線的價”,好高騖遠反而受冷落。
如果說七匹狼是在泛多元化中陷業績泥潭,那絕非個案,而是中國企業家在做大做強的努力中進退維谷的一種通病。事實上,在實施多元化戰略時,企業必須按照商品流通和社會分工自身的規律循序漸進。動輒以“某某王國”、“某某帝國”的模式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布局,將“世界500強”理解成世界500“國”,顯然低估了相關主體的智慧。富士康也曾經想做渠道商,天下通吃,至今沒有成功的原因并非富士康沒有魄力,而是因為蘋果等品牌商不會容忍代工廠控制自己的渠道。假如富士康立即按照遠景規劃全面布局,蘋果等品牌商*有可能對富士康的代工優勢敬而遠之。代理商和七匹狼的關系也應當一樣,“平天下”的情懷流露使他們不能不有所防范。
守住富有朝氣的戰略原點
如果說外延式擴張弊端的顯現早在預料之中,那么從泛多元化的外延式擴張轉變成內生增長發展模式則成為必然。不過對七匹狼而言,不是“轉變”而是“回歸”,因為七匹狼曾經有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朝氣,內生增長應當緊緊圍繞著戰略原點展開。七匹狼的掌門人將20余年的運營劃分為從注重產品品質到品牌運營中的渠道建設,再到進入零售體系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軌跡恰恰表明,七匹狼在“平天下”的情懷中離*初注重產品品質的原點漸行漸遠,“回歸”原點才能成為擺脫迷失的拐點。
應當承認,七匹狼早期的多元化是成功的。七匹狼**明確提出了“七匹狼———倡導男仕族群新文化”這一定位主題,曾經在多元化中主業保持了一個穩步上升的勢頭。作為南派男裝品牌的龍頭,在“男”與“裝”這兩個向度上召開多元化原本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在兩性世界中有足夠的開拓空間,比如在西服、皮具領域都有知名品牌各領風騷。然而,七匹狼的掌門人似乎不甘心成為一個*大的服裝制造商,而要成為中國*大的服裝零售商,致力于從服裝生產商向渠道商的品牌轉型,無異于舍近求遠,猶如猴子掰苞谷。好在七匹狼似乎認識到了這一點,因庫存壓力而在今年上半年凈關店152家,占直營終端總數的1/4。與其忍痛割愛,不如將其作為“回歸”戰略原點的良好開端。
的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需求水平升級,需要企業不斷提升品牌內涵;然而這是一個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如何創新的問題,需要不斷加大創新的投入來解決,而不是相反。七匹狼2004 年上市后投資擴產,主導產品茄克、T恤的銷售額超過70%,展現了良好的勢頭。2007-2009 年,公司主導產品茄克、T恤等休閑服裝的銷售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略有下降時,原本應當引起決策者的警惕,力挽頹勢;決策者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認為那是單一的產品結構對于市場消費的變化適應性較差。但此時主導產品茄克、T恤等休閑服裝的銷售額仍然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0%以上。不去反思主營業務為什么不能**潮流,而把著眼點放在30%多的非主導產品的多元化上,難免會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七匹狼的掌門人時刻保持著危機感,這是難能可貴的;問題在于,這種危機感卻變成了業績一定要保持線性上升的唯業績論,唯恐在業績上被競爭對手超越。實際上,任何產品的市場都不可能一路上揚,各展一段風騷、一張一弛完全是正常的。決策者應當保持一定的定力,在“冬天”到來時耐得住寂寞,集聚活力。而不能什么“張”就搞什么多元化;什么“弛”就擱置什么,被機會主義牽著鼻子走。隨著市場的日益規范,企業家的多元化將會有更多合縱連橫的空間,但更多的多元化不等于自己可以形成更多的優勢,守住富有朝氣的戰略原點才是根本。強調這一點在當前尤為重要,因為進一步的改革將釋放出更多的紅利,更多領域的開放將提供更多的多元化自由度,企業家能否經得住更多改革紅利的誘惑,能否堅守原有優勢正面臨著新的考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