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海關總署貿易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0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156 0190 2607.8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月度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進口1397.1億美元,同比增長19.3%;貿易順差222.7億美元,比5月份大幅回升。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規模創出新高,而出口規模卻小幅下滑。2011年5月到2011年6月,出口規模上升48.23億美元,而進口規模下降44億美元,因此貿易順差比5月上漲92.23億美元。
中國的貿易條件在惡化。貿易條件衡量的是一國的出口產品換取外國生產的商品的能力,貿易條件的惡化就意味著,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能夠換回的外國商品越來越少。
中國自加入WTO以后,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從短期來看,中國的貿易條件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系。二季度GDP同比增長9.5%,比一季度下降了0.2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兩個季度還會下降。
貿易條件惡化四因素
按照國際貿易的標準定義,一國的貿易條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國出口產品的平均價格同進口產品的平均價格的比值。據此測算出的中國貿易條件自加入WTO以后是持續惡化的。
從1993年以來總體的貿易條件變化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中國總體貿易條件指數走勢自1999年以來呈下降趨勢;第二,初級品貿易條件在2000年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隨后也呈下降態勢;第三,總體貿易條件同工業品貿易條件聯系較為緊密,初級品貿易條件對總體貿易條件影響有限。
如果把時間拉近,我們可以發現,從2008年中至2009年中這近一年的時間里,中國的貿易條件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反而變好。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宋國青教授曾提出,貿易條件同經濟表現可能呈反向關系的判斷。
**,加工貿易比重過大是造成貿易條件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處于整個國際生產鏈“微笑曲線”的谷底處,充當著“世界工廠”的角色。加工貿易*主要的特點就是兩頭在外,原料和中間投入品主要靠進口,而資本、技術密集型的中間產品,其價格往往缺乏彈性,且易受出口國壟斷,致使中國進口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中國的加工貿易出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占總出口量的5%升至2010年的47%,而加工貿易進口也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8%升至2010年的30%。
其次,中國出口主體的經濟不振導致對出口產品需求不旺,使得中國出口品價格難以上升。但是,全球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仍處在較高水平,使得進口價格居高不下,也使得中國貿易條件存在持續惡化的可能。
中國出口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中國對上述三者的出口總量占總出口額的近50%,上述經濟體若出現需求疲軟,勢必影響中國的出口,從而打壓出口品價格。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造成全球整體的需求疲軟,中國出口一度下降。源自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已經拖累中國出口的增長。
再次,中國加入WTO以后,關稅的不斷降低也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2001年加入WTO時,中國的關稅總水平為15.3%。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8.8%,工業品平均稅率為14.7%。降稅進程自2002年開始,稅率逐年調低。2002年,中國大幅調低超過5300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降低至12%,是入世后降稅涉及商品*多、降稅幅度*大的一年。
通過建立兩國比較優勢貿易模型分析,可得出中國關稅提高會對其進口國帶來有利的貿易條件改變,但對其出口則帶來不利的貿易條件效應。
但是,自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關稅不斷降低,且中國的進口大幅增加。這個過程的結果便是導致中國的貿易條件發生惡化,自2002年至今,貿易條件呈現相對惡化的趨勢。
過度增長不利貿易條件
中國的強勁需求拉高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增加了進口的成本,也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9727.6億美元,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進口13948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的需求變化已經對整個世界經濟有著顯著的影響,近期北美堅果價格的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在2008年末,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走向低谷,為刺激經濟,中國政府采用積*的貨幣政策,實施4萬億刺激計劃。生產活動的旺盛勢必拉動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導致進口產品出現“量價齊增”的現象。而從出口角度看,中國并沒有擺脫出口導向戰略模式,因此大量出口商之間的競爭導致出口價格增長落后于進口價格的增長,而導致我國的貿易條件惡化。
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驗證了中國的貿易條件同經濟增速呈反向關系的現象。我們看到,在實施經濟刺激計劃的2008年下半年,由于備戰奧運之后的經濟疲軟開始顯現,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恰恰就是在這半年,中國的貿易條件反而變好。而經濟刺激拉動經濟復蘇的2009年,貿易條件一直呈下降態勢。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貿易條件的惡化對應的是國民福利的惡化。因為出口相對價格的降低可以拉動出口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民收入,從而改善其福利。但同時,相對價格的扭曲可能使生產廠商產生扭曲的激勵,導致效率損失,從而降低國民福利。
當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閉關鎖國時代的封閉經濟,其經濟行為不但會影響其他經濟體,甚至會通過中間體再次傳導至自身,從而產生回饋性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適當的貿易戰略積*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