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156 0190 2607.8億美元,同比增長6%,較**季度繼續回落。其中出口5932.4億美元,增長6.9%;進口5739.4億美元,增長5.1%。在并不樂觀的外需環境中艱難跋涉的中國進出口,能否實現全年10%左右的增長目標?身處出口一線的加工貿易企業,此時生存狀態究竟如何?
我國外貿還未走出沼澤
去年8月以來,我國出口增速逐月回落,從*高的24.5%下滑到13.4%,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剛剛過去的4月份,4.9%的增速,表明出口依舊在底部徘徊。不僅是出口乏力,進口上月僅增長0.3%,進出口總值增長2.7%,我國外貿還沒有走出沼澤的跡象。
這些并不太好的數據,究其原因,除了國內要素成本上升,貿易摩擦增多等經常提到的因素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特別強調了一點:外需更加低迷。
沈丹陽:外需情況比我們預計的還要低迷,還要差,特別是作為我國**大貿易伙伴的歐盟,需求嚴重下降。4月當月,我國對歐盟出口負增長2%,因為歐盟是我們**大出口市場,這個下降對我們總體出口的增長有很大的負影響。這已經是今年以來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連續4個月出現同比下降。
一季度已經過去,今年的外貿形勢究竟怎么樣?商務部*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作出了預測:“一季度外貿增速明顯放緩,二季度增速低位趨穩,今年全年將總體保持平穩發展,但增速較2011年回落。”沈丹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
沈丹陽:如果世界經濟不進一步惡化,國外需求不出現大的逆轉,商務部認為全年外貿增長可能是“前低、中穩、后高”這樣一個發展態勢。
企業出口環境差
形勢是否好轉,何時好轉,企業感受*為真切。對于未來的形勢,海關和企業目前都還沒有把握。
寧波海關:目前無法做出復蘇判斷,因為現在只是有數據表明,感覺好像是有點回暖,但具體的外貿形勢還不能判斷,包括我們從報關企業了解的情況,他們也無法明確今年形勢是跟去年一樣,還是比去年好。
企業主:我覺得還是緩慢向好的,但是具體怎么樣還很難說。
溫州是我國小商品加工制造業中心,這里生產出來的皮鞋,頭尾相連,能繞地球幾十圈。一位熟悉溫州進出口業務的觀察人士認為,歐美金融風險的陰霾依然沒有散去,外貿出口的外圍環境沒有明顯改善。
觀察人士:盡管不太可能再壞下去,但是好起來的時候沒看到陽光,而且溫州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的份額,大概占到了50%左右,太多了。而且溫州很多的華僑都是在歐美為主的,那個地方不好了,溫州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
困難擺在眼前,出口企業如何擺脫困境?貼牌代工,利潤5%左右;自主品牌,利潤超過15%。外行人一看都明白的賬,為什么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還在堅守著“世界工廠”的身份?難道轉型真就這么難?
品牌之路不平坦
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成為擺在所有出口企業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一雙溫州的皮鞋,平均出口價10美金,可當它貼上國外**品牌的標簽后,身價搖身一變成幾百美金。中國企業賺取的辛苦費,遠遠不及外國企業獲取的品牌費。康奈集團周津淼說,外國品牌把中國代工企業的利潤計算得清清楚楚。
周津淼:老外給我們算好了,而且老外這種算成本的能力,比我們要高一點。多少的針,多少的線,別說多少皮了,都給你算得一清二楚。為1美金,不知道要討論多長時間。把你算得干干凈凈,然后給你打上賺多少錢,你做不做?不做就換一家。
康奈是中國皮鞋*早走出去的品牌,就是這樣一直堅持品牌輸出的企業,貼牌業務也超過了一半以上。周津淼解釋說:
周津淼:因為從發展來講,我們只要貼牌做得好,老外拿個單子來,我們就增長了。我們現在要多開一家店,壓力都會很大。
11年前,中國皮革協會向全行業發出呼吁:要用5年時間,打造出3到5個國際知名品牌。時至今日,這個目標依然還在前方。一位熟悉溫州企業的分析人士指出,品牌之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