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100多年前,這里曾是廣闊的稻田,而今卻成了菲律賓的鞋都,過去當地一位富人的稻谷倉庫,也變成了世界上*大的鞋博物館。近日記者有幸目睹了這家頗具特色的馬里基納鞋博物館。
馬里基納市位于大馬尼拉地區的東部,多年來該市一直以干凈整潔聞名。位于馬里基納市黎剎大街一側的馬里基納鞋博物館是整個首都地區的旅游景點之一,博物館所在位置屬于馬里基納市的鞋業制造中心,博物館旁邊就是菲律賓**的奧拓鞋業集團。
從外觀上看,博物館與周圍的民居并沒有大的差別,整個博物館占地面積不過200平方米。然而,走進博物館內,上千雙鞋子、數千個鞋模子以及一個近2米高的高幫皮鞋呈現在記者面前,蔚為大觀。
整個鞋博物館分為兩層,一層主要為鞋陳列區,其中包括菲律賓的前**夫人伊梅爾達捐贈的800雙鞋,既有外國名貴皮鞋,也有本地生產的菲律賓涼鞋,還有菲律賓歷任總統、部分參議員或政客、馬里基納市長、大使以及部分外國元首們捐贈的鞋子。還有一個展柜專門陳列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土耳其、巴西等國的傳統鞋子,如北京的布鞋,日本的木屐等。據說這位菲律賓前**夫人曾擁有3000多雙鞋。一層展區正中央的墻上還掛有她的畫像。
馬里基納鞋博物館館長瑪琳·梅烏薩說,伊梅爾達對鞋情有獨鐘,當年每次陪同馬科斯總統出訪時,她都要向受訪國推介馬里基納的鞋,并邀請外商投資菲國制鞋業,進而推動了菲國的鞋業發展。她收藏的3000多雙鞋子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的政要朋友和商界人士作為禮品送給她的。
二層主要展示的是馬里基納制鞋業的早期發展歷史及早期制鞋設備、鞋坊,以及部分近年鞋業設計大賽的參賽作品。
瑪琳介紹,早在156 0190 2607年,馬里基納人格韋拉設計出當地的**雙鞋后,馬里基納的制鞋業便開始蓬勃發展,并逐步發展成馬里基納市以及菲律賓的支柱性產業,菲律賓鞋也曾一度名揚海外。上世紀70年代末馬里基納生產的蛇皮女鞋和女包曾風靡紐約第五大街。1998年,巴亞尼·費爾南多擔任馬里基納市長時大力推動該市旅游業和制鞋業的發展,為了讓后人了解該市制鞋業的歷史和文化,建造了鞋博物館。
瑪琳說,制鞋業充分顯示了馬里基納人的勤勞、創新、激情和創業精神,而正是這些特點才使馬里基納市一直保持著菲律賓制鞋業的主導地位。當記者詢問馬里基納的制鞋業現況時,擁有一家制鞋廠的瑪琳有些悲觀地說,整個制鞋業處于低迷或下滑,但仍在努力前行,她的廠子生產的鞋還出口到中國、韓國以及沙特等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