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倒閉 更多企業新生
2011年,不論是皮革、鞋類、服裝、玩具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 還是機械裝備、LED 等新興產業,不少小企業傳出倒閉、“走佬”的消息。一時間,有業內人士斷言,2012 年將會有更多企業倒閉,暴露更大風險。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深入珠三角調查發現,開年后,在東莞濠泮鞋材廣場、佛山環市童服交易中心、深圳龍崗等地都出現不少“轉讓廣告”、轉租告示,涉及服裝、玩具、鞋業等諸多行業。但與此同時,工商部門數據也顯示, 新成立企業的數量仍然遠大于注銷企業數量。這顯示,開年后確有小企業關門執笠, 但并不形成潮流。
洗牌大勢難免
江門是全國**的衛浴產品生產基地,這里聚集著大大小小、數量龐大的衛浴產品生產廠家。正月初八,當湖南人曾祥輝帶著工人在廠里趕貨的時候,他心里明白,他是幸運的。“2011 年上半年, 倒閉了不少只有幾個人的作坊式小企業”,但據他觀察,當地50 人以上的衛浴企業一般都還能堅持。“小企業肯定會越來越難做, 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曾祥輝說。
深圳皓景照明科技公司的陸先生也發現這個問題。“樓上一家企業,也是做LED 的,去年底倒閉了。”陸先生說。在行業摸爬滾打幾年下來,陸先生看到不少鮮活的例子。“一些2007、2008 年生產出來、出口國外的LED 產品已經開始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質量問題,國外客商想找回原來的供貨商,卻發現廠家關門了。這讓一些國外廠商對中國LED 產品產生信任危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LED 訂單的縮減”。肖先生說,他們發現市場上一些LED 燈的壽命甚至只有三個月、半年。
“小企業不管那么多, 一錘子買賣,賺到錢就走人。大不了拉閘關門,換個名字重新開張”。從這個角度看,陸先生認為,洗牌在所難免。“只有洗牌,行業才可能規范。”他分析。
倒閉未成潮流
連日來,記者走訪珠三角企業,在東莞濠泮鞋材廣場、佛山環市童服交易中心、深圳龍崗等地都發現不少。
“轉讓廣告”、轉租告示,涉及服裝、玩具、鞋業等諸多行業。但調查顯示,部分小企業倒下的同時, 更多的新生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去年底剛進來,生意還行。”、2月2 日東莞厚街環球鞋業大廈一樓一家鞋店老板告訴記者。同在這層樓的兩家店面則顯示“走人”跡象。一家店鋪門口還被物管貼上“解除合同通知函”,稱檔主拖欠相關費用。“做生意就是這樣,有人走了,也有人進來;有人賺錢, 也有人虧錢。看你怎么做”,采訪中,這句話被不少小老板掛在嘴邊。
2 月3 日,記者查閱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開信息發現, 除廣州、深圳,節后1 月29 日至2 月2 日,設立登記的企業有74 家,辦理注銷的企業有39 家; 節前1 月18 日、19 日2 天,設立登記的企業有112 家, 辦理注銷的企業只有39 家。東莞工商部門公開信息也顯示,2011 年12 月合計新登記市場主體7241 家;注吊銷5554 家。但值得關注的是, 個別日期也出現過注吊銷企業數量超過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情況,如12 月19-25 日,東莞新登記市場主體156 0190 2607 家; 注吊銷企業203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