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2010年5月16日在第二屆國際商務發展論壇上表示。近年來,無論是原油、鐵礦石還是市民熟悉的大豆、糧食,中國在大宗商品如何“定價”上,幾乎沒有發言權。“中國買什么,什么就漲價;中國賣什么,什么就降價”,這是對部分中國大宗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調侃。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揚給中國外貿形勢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何走出這種困境,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定價權之痛”已經影響到中國的貿易發展格局。那么,什么是定價權呢?
定價權是指公司對其產品價格的制訂擁有主動權,若改變產品定價不會對需求有負面影響。擁有定價權的公司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可以順利通過提價將新增成本傳導給下游且不影響銷量。
誰擁有國際原皮的定價權?
中國已經在世界上確立了皮革生產大國、貿易大國和消費大國的地位,主要產品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2008年中國制革產量達7.2億平方米,占世界總量的1/5多;制鞋產量近百億雙,占世界總量的50%以上;豬輕革占世界總產量的80%;進口二億多平方米的皮革。中國也是世界上*大的原料皮生產國。據有關估算,中國每年直接生剝鞣制的豬皮達到1億張。山羊皮全球的存欄數是6億只,中國山羊存欄數是1.7億只,而且存欄數和屠宰量基本一致,大概是33.06萬噸,占據世界產量的33.6%;中國綿羊皮產量居世界**位,占原料皮產品的25.2%。2009年全球牛皮產量大概是31,658萬張,中國大概是5,395萬張,中國黃牛皮產量居世界**位,產量是115萬噸,水牛皮居世界第二位。
在制革方面,中國是毫無爭議的巨無霸,全球皮革市場看中國已無需懷疑。但是,去年以來,國際原皮價格迅速走高并持續在高位運行,讓制革企業無比頭疼,到底是誰在左右全球原皮的價格?是占有市場之利的中國制革企業嗎?還是擁有豐富原皮資源的歐美屠宰場?抑或是從事原皮貿易的投機商?
由于豬皮貨源主要來自國內和日本,因此,豬原皮價格中國具有基本話語權。而羊皮價格與牛皮價格盡管并不經常保持一致,但是由于牛皮和羊皮的部分替代作用,因此,牛皮與羊皮具有一定的蹺蹺板作用,從長期走勢上看,二者的價格保持一致。我們下面選擇牛皮作為討論的重點。
一、全球主要牛皮原產地
1.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大牛皮生產出口國。該國的出口主要為IBP、 NBP、EXCEL、SOUTH WEST等幾個大型公司所壟斷,由于美國牛大多為集中式圈養,商業化養殖,環境適宜,屠宰方法先進(大多為機器剝皮),所以美國生牛皮供應穩定,價高質優,是世界各地有實力的制革廠青睞的原料。此外,美國生牛皮還擁有較為完善的分級標準和貿易規范。[next]
2.中南美洲
在該地區內,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牛皮生產國。除此之外,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墨西哥等也都是比較重要的中低檔牛皮產區。受該地區較為炎熱潮濕的氣候及放養在熱帶叢林的環境的影響,該地區出產的生牛皮表面有明顯的刺劃傷(主要是牛平時被帶刺的花草樹木劃傷所致),并有虱叮和虻眼(主要是牛被牛虻、虱子叮咬所致),牛大多帶有駝峰。這些缺陷使生牛皮的完整性、表面利用率及用途大打折扣,直接影響牛皮的商業價值。所以,除阿根廷南部潘帕斯草原氣候適宜,牛皮質量較好外,該地區其他國家的生牛皮質量為中低檔。
3.歐洲
歐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牛皮輸出國,主要輸出國為英國、愛爾蘭、比利時、俄羅斯、法國、德國、葡萄牙等。總體而言,歐洲氣候適宜放牧,飼養方法先進,所以該地區的德國生牛皮、英國生牛皮、法國生牛皮是較好的皮革生產原料。相比之下,比利時、葡萄牙、愛爾蘭就遜色很多。俄羅斯及東歐地區的牛皮,因為飼養方法及地理氣候的差異,價低質劣,但產量較大。歐洲有傳統的皮革交易歷史,意大利、英國、俄羅斯有許多原皮貿易商長年累月在外收購生牛皮,并集中在意大利或俄羅斯腌制、分級后銷往世界各地。
4.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這一地區為南半球重要的牛皮生產國。澳大利亞的牛皮出口量較大,在世界牛皮貿易市場占有重要份額。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自然環境各不相同,各地價格差異較大。如昆士蘭洲的生牛皮與維多利亞省的生牛皮價格就相差0.50 USD~0.70USD/kg。
5.非洲
這一地區為世界上*主要的低檔生牛皮產地。由于受自然放牧、熱帶叢林眾多、氣候炎熱、人工剝皮等因素的影響,這里的牛皮普遍都有刀傷、刺劃傷、虻眼和虱叮,牛大多帶有駝峰。由于受殖民地的殘留影響,到目前為止,非洲生牛皮交易與進出口還受歐洲一些貿易商的控制,交易混亂。
上述五大區域為世界主要的生牛皮生產和出口地區,也是中國主要的生牛皮進口來源。
二、生牛皮的貨源組織形式
1.肉聯廠自產自銷
在美國本土、歐洲及澳洲等發達國家,生牛皮貨源都集中在大型肉聯廠,原皮銷售部門人員自行銷售,銷售對象一般是大型制革廠。除此之外,他們與一些誠信度較好的貿易商也有非常緊密的業務往來。大型肉聯廠有美國的NBP、IBP、Excel,澳大利亞的A.I.Toper。貿易商有美國的Mohawk等。
2.劃區采購
在美國及部分歐洲、澳洲等國家,大型原皮貿易商采取劃區采購的模式。他們面向中小型肉聯廠、屠宰場,采取全年合同承包的方式收購區域內大部分或所有的皮源,集中在自己指定的工廠進行分級、分品種、修邊,然后打包出運。如美國的Southwest就沿著美國西海岸,從北部華盛頓洲到加利福尼亞南部,收購區域內幾乎所有肉聯廠的皮源。此外,他們與美國聯合原皮公司組織松散式的聯盟,把一少部分皮源發給聯合原皮公司。又如ANAMAX,則在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域收購,五大湖盛產的奶生牛皮是ANAMAX的拳頭產品。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型原皮商則采取承包一些規模較小的肉聯廠、屠宰場的方式來獲得原皮,有些更小的原皮商采取以銷定產的方式向肉聯廠買皮。[next]
3.以強制性的壟斷來組織貨源
在中南美、非洲、部分南歐、東歐以及前蘇聯地區,許多大型原皮商帶有政府背景,他們通過一些特殊手段來控制、組織貨源。如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等幾個國家的皮源,被一兩個主要家族控制。
4.金字塔式的收購
主要集中在一些不發達地區及農村。許多貧窮地區以及絕大多數農村,以自然放牧或小規模養殖為主,這使得在收購及集中生牛皮這一副產品上,只能采取金字塔式的組織收購。即:屠夫→小型屠宰場→小型牛皮收購點→區域性的牛皮貿易商→國際性的牛皮貿易商,*后才集中到一定數量的牛皮貨源報價給相應的買家。在中國的絕大部分農村地區,原皮的收購方式也是如此。
三、生牛皮的銷售模式
在養殖戶眼中,生牛皮只是牛屠宰過程中的副產品,經濟價值與牛肉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經過屠宰場(屠夫)→收購員→原皮商→制革廠這一過程,牛皮成為制革廠不可或缺的制革原料。由于牛皮是動物性產品,相對而言,質量受牛的生活地區氣候、養殖環境、屠宰技術、牛種等因素影響而不穩定,所以,生牛皮的銷售非常依賴中間商、代理商。
一般情況下,美國、英國、巴西、澳大利亞、歐洲其他國家的大型原皮收購商都在世界各地建立和發展了自己的銷售點或代理商。這些銷售人員或代理商頻繁地與所在區域的制革廠相互拜訪、交流、交易,并提供售后服務。
另外,一些中小型牛皮收購商則相互結成聯盟或松散型的團體,采取朋友介紹、客戶交流,參加博洛尼亞皮革展、香港亞太皮革展、上海皮革展等世界性的皮革交易會,或通過網絡來推銷自己的牛皮產品。
四、影響生牛皮價格的主要因素
1.屠宰量
屠宰量是生牛皮價格的主要指標。當一個區域屠宰場的屠宰量增大、穩定或減少時,都會使這一區域的生牛皮價格呈現降低、穩定或上漲的變化。
2.產地
按產地的基本劃分,世界各區域的生牛皮價格大體上在同一牛種間比較: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為**檔;阿根廷、英國、法國、新西蘭為第二檔;巴西、愛爾蘭、比利時、智利為第三檔;烏拉圭、委內瑞拉、南非、葡萄牙、俄羅斯為第四檔;非洲各地為第五檔(僅為一簡單參考依據)。
3.供求關系
如果與皮革加工相關的制鞋、制衣、箱包等行業生產旺盛,則皮革加工業的采購量就會增加,生牛皮價格相應上升。有時,一個特定成品品種市場反映良好,則這一成品相對應的原皮價格也會上漲。
4.生牛皮本身質量
生牛皮皮面的好壞是判斷生牛皮商業用途的主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皮面完整、無烙印、無虻眼、無虱叮、無刺劃傷、無刀傷、采用機器剝皮、已去肉修邊的生牛皮價格會較高。此外,牛被屠宰時的狀況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如是否為老牛或者已孕母牛,是否在屠宰后被拖離,是否病死或其他非正常死亡等,這些都會影響生牛皮的質量,從而影響價格。
5.人為因素
作為重要的原料物資,世界各地有龐大的生牛皮貿易商群。由于生牛皮在屠殺→腌制→出口→到岸過程中時間較長,再加上生牛皮的貿易在采購上相對其他商品貿易而言較為原始(如非洲一些地區,還是靠從鄉村里逐張收購,而亞洲和歐洲存在著控制收購的現象),所以生牛皮價格常被人為地抬高和降低。
6.匯率
因絕大多數的原皮貿易都以美元作為貨幣單位,所以美元的走勢對原皮價格具有一定的影響。
7.出口生牛皮的加工成本
不同產地的勞動力水平和加工成本不同,這也影響著生牛皮的價格。比如在歐洲,腌制一張生牛皮大約需要8歐元,在南美需要2美元~3美元。在亞洲或非洲的某些地區,腌制的人工成本則可以忽略不計。
五、本輪牛原皮價格上漲 *初推力源自何方
2009年,原皮貿易再度回暖,原皮價格水漲船高,一年之內有個別訂單的成交價格翻了一番,原皮價格屢創歷史新高。那么,本輪原皮價格上漲的推動因素是什么呢?[next]
從全球五大原皮產區來看,非洲原皮質量低下,數量有限,不會對全球原皮價格起主導作用;中南美洲牛皮質量也比較差,而且巴西也是制革大國,不會****價格上漲;歐洲由于國別較多,難以形成大的壟斷,因此,很難同時對價格做出調整;澳洲盡管資源豐富,但是作為一個價格孤島,帶動作用有限;于是,一切矛頭指向了美國。
事實上,本輪原皮價格上漲正是緣自美國市場原皮價格狂飆,從而引發了全球市場原皮價格大幅上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發美國原皮價格上漲?屠宰量?供求關系?生產成本?匯率?人為因素?投機?
毫無疑問,目前全球牛存欄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緩慢減少,這種趨勢已經存在,并將長時間持續下去。各方面的信息都證實了這種趨勢。但是,這不是原皮價格快速上漲的主因。
制革廠對原皮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供求關系一直保持在緊張的平衡狀態,從長遠發展來看,人類對天然皮革的消費還會穩定增長。但是,這也不是價格暴漲的主因。
生產成本和皮張質量也不會發生突然變化;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盡管變化較大,但是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通道,通過換算,以美元為計量單位的原皮更不應該漲價才對。
**可以確認的事實是,“2009年,美國生牛屠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牛肉消費量大幅下降,這是造成原皮供應量緊張的直接原因。”問題逐漸明朗,也就是說,由于美國屠宰廠運轉異常,牛皮售價居高不下。
盡管多數買家都不希望原皮價格過快上漲,但是,原皮供應商特別是屠宰廠商,卻似乎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庫存短缺和訂單增加”讓他們有了底氣。
而庫存短缺,是由于過去三年來,全球市場多數區域清倉銷售的結果,這一結果被很多地區反復強調。而這恰恰具有累積效應。由于很多亞洲買家不了解歐洲和美國牛皮貨源的底細,所以在牛皮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加劇價格上漲的行為。而歐美供應商也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心理和行為,制造了緊張氣氛。
毫無疑問,是人為因素和投機助長了原皮價格上漲。甚至還有傳聞說,美國原皮業形成了某種“漲價契約”一致對外。這些傳聞的背后,是美國屠宰廠商和原皮供應商控制牛皮市場的欲望。
在原皮價格瘋漲的同時,各種非正常市場的行為也隨之產生,比如原皮漲價之后,有的供應商不守承諾,不按照約定的合同價格發貨等等。中間商更是趨利避害,制造緊張氣氛。
當然,原皮價格過高,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對原皮的大量需求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等地的幾個傳統制革區,這很容易造成對原皮市場的壟斷,從而引發價格上揚。
目前,在整個皮革行業,大家對于原皮漲價有各種各樣的猜測,而要從中找出一個正確答案絕非易事。當生皮價格異常堅挺時,預計短期內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于中國制革業來說,要想獲得國際原皮貿易的定價權,就必須掌控上游產業鏈,把資本滲透到原皮的采購環節中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