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9.9%。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再一次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用一家西方媒體的話說,中國經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又多出了一個“奧地利的規?!?!而這種快速發展,已經持續了近30年。從156 0190 2607年到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平均每年的增長超過9%。
20世紀后半葉以來,世界目睹了許多國家的經濟騰飛,但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資源源不斷涌入,產品潮水般流出,國際合作日趨緊密。當今世界,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脈動。
由此,世界許多國家也更加關注中國的發展,引發多種議論和評論。其中,有真誠的喝彩和理性的判斷,也有焦慮和不安,甚至不時傳來“中國威脅論”。
對快速的經濟增長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中國的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同世界經濟日益融合的進程,而這種融合產生的效應也是多方面的。
認真傾聽,將使我們更加清醒地審視發展軌跡,規劃科學合理的發展藍圖;觀點碰撞,有助于解疑釋惑,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營造更加和諧的環境。
(一)
近30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機遇,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也為亞洲乃至整個世界帶來了新的機遇,為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人們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引擎;中國,與世界一道從發展中獲益。
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人為中國喝彩的原因。
人們或許還記得,10多年前,中國是世界“*大潛在市場”還只是一個預言。而今天,中國龐大的市場能量已經開始顯現。自156 0190 2607年以來,中國進口年均增長16%以上。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平均每年進口近5000億美元的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2005年,中國外貿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3.2%,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2005年,中國同亞洲國家及地區貿易總額達4711.22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外貿總額的33.1%。得益于同中國密切的經濟聯系,亞洲地區經濟增長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日本*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日本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18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7%。對華出口的迅猛增長,為日本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日本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達2.5%至3%,遠高于近10年1%左右的平均水平。
中國積*參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雖然身為農業大國,但中國還是對來自東盟國家的部分農產品實行零關稅。2005年7月,中國政府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主動提出從2006年起對柬埔寨、老撾及緬甸三國單方面擴大特惠關稅商品范圍。亞洲開發銀行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的持續強勁增長將成為東亞地區2006年加快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今年東亞經濟增長率將達到7.2%。
歐洲和美國同樣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好處。2005年,中國從歐盟、美國的進口分別增長22.6%和24.8%?!敦敻弧冯s志500強已有90%落戶中國,不少還在中國設立研發基地,作為其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美國《華爾街日報》透露,200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的收入達5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2010年有望再翻一番。
中國積*參與國際分工,將自己的制造能力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資金和先進管理“聯姻”,促進了全球資源的有效配置。經濟增長則進一步堅定了中國追求互利共贏發展的信念。
中國清醒地認識到,沒有發展中國家的穩定,就沒有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走上快速發展之路的中國,一刻也沒有忘記履行自己的國際義務。在去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為《促進普遍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重要講話,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中國已經對44個不發達國家減免了2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今后三年還將向不發達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發展的一部分。中國發展帶給世界的,是令人振奮的機遇,是不斷擴大的合作。
(二)
觀察事物,角度不同,結論也會不同。從不同的視角觀察中國發展,同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令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感到欣喜,也引起某些“經濟愛國主義者”對本國相關產業的擔憂。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國家呈抬頭之勢,“反傾銷”大棒頻頻揮向中國商品。然而,專注于貿易保護的人們似乎忽視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絕非貿易增長的**受益者,跨國公司和世界各國的廣大消費者同樣是“*大的贏家”。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結構調整、產業轉移是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必然。中國具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天然優勢。發達國家將紡織品、家用電器等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不過是數十年來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延續。
總體上看,中國處在國際分工鏈的低端,處在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環節。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前不久發表的一篇文章坦言,大多數標有“中國制造”的產品,其零部件事實上都是在其他地方生產的,而多數生產廠家則是美日等國的跨國公司,它們只是把中國當成其龐大的全球生產體系中的“*后組裝地”。這種全球生產鏈很容易扭曲貿易數字。據統計,2005年中國外貿出口總額58%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如果把這一部分扣除,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大幅縮減。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統計報告稱,過去10年美國消費者因購買中國產品總計節省了6000億美元。牛津經濟預測機構指出,如果沒有中國的商品,美國2005年的消費價格會上漲0.5%,2010年可能達到0.8%。到2010年,對華貿易投資將通過刺激生產力增長和美國產品出口等方式,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7%。該機構的研究結論是,對華貿易給美國帶來“諸多長遠好處”。
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威廉姆·H·歐偉特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強調,就像中國輸入美國的貨物那樣,中國給美國帶來的利益,大于從美國流向中國的。正是中國的廉價商品和中國在美國的赤字問題上所采取的財政政策,抑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和利率下滑,延長了美國經濟的繁榮。
去年,在中歐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前,歐盟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使不少服裝銷售店一度陷入無貨可進的尷尬境地。法國《費加羅報》為此發表了《歐洲沒有套衫和長褲了》的文章,描述了歐洲商家和民眾對中國紡織品的迫切需求。歐盟委員會從今年4月起將對產于中國等國的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英國零售商認為,此舉將使英國商業街上每雙皮鞋的平均售價提高5英鎊。而這一代價將主要由消費者承擔。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丹麥副首相兼經濟、貿工大臣本特森的一封信說,如果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鞋漲價,歐盟消費者為此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歐洲制鞋商為此得到的經濟利益高出近10倍。
很顯然,一味固守本國利益,盲目挑起貿易戰或借匯率問題做文章,都不是什么明智之舉。面對競爭,人們需要的是調整和適應,而不是排斥和對抗。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艾伯特·凱德爾認為,那些企圖構筑新的“長城”來抵御中國影響的人,*終將置各方的長期和平與繁榮于危險之中。
(三)
中國經濟總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引人注目。同樣不應回避的是,中國有13億多人口,一個異常碩大的“分母”!盡管中國已經保持了近30年的驚人發展,但中國的人均GDP不過1700美元,與發達國家人均上萬乃至數萬美元相比,差距不言自明。中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需要長時間的艱苦奮斗。中國的和平發展,任重而道遠。
中國經濟迎來“黃金機遇期”的同時,也正處在“矛盾凸顯期”。在能源、生態環境、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方面,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這對世界而言,也絕非好事。為此,中國提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并把相關內容列入了“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伴隨經濟的發展,中國能源的消耗量的確在上升。盡管能源消耗總量尤其是人均消耗量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但中國政府**是眼睛向內,主要通過節能降耗、挖掘潛力來解決供需矛盾。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樣為世人矚目。2004年,中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45%?!笆晃濉逼陂g,作為一個約束性指標,中國的單位能耗將進一步降低20%。中國高度重視開發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到2020年,優質清潔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由目前的7%提高到13%。
中國在保護環境問題上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陀^地講,這一壓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中國承擔世界工業品相當大的加工份額,為此也付出了相應的環境成本。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首次將環境指標列入國家發展綱要,表明了中國政府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能源和環保,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國主張通過開展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能源的安全、穩定和環境的改善。中國愿同各國加強相關合作,以在中國搞示范項目和建立聯合技術研發中心等多種方式,共同開發清潔能源、提高能效等方面的先進技術,爭取多贏。事實上,中國已與眾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少國家也日益意識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不久前訪問北京的巴黎大區委員會主席讓—保羅·于雄認為,中國在解決環境污染等領域所確立的目標,可以成為擴大法中合作、拉動法國經濟增長的因素。
發展是中國的**要務。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速發展,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愿望。根據中國制定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10年中國進口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4萬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世界各國都能從與中國的互利合作中找到新的機遇。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看來,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帶給世界的絕非“零和游戲”,中國的成功能夠促進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認為,該組織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就是把中國納入其中,將會有更多國家從中國市場開放中受益,中國經濟的增長有利于所有人。還有分析家指出,一個富裕的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那些為中國成功而憂慮的人,原本更應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否會急劇減速而擔心。
法國《回聲報》*近刊登了《和中國一起成功》一文,不贊成“中國威脅論”。文章依據事實,理性分析,道出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心愿。中國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誠心希望能“和世界一起成功”。
中國的發展,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世界共同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謀求雙贏、多贏、共贏,前景將是美麗的。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國紀平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