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若冰作為世界*大的優(yōu)質汽車皮革供應商鷹革沃特華的**華裔設計師參加了4月份于北京舉行的汽車內飾中國大會。袁若冰給人的印象是簡單和清新的,由于在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移民美國,所以在說中文時偶爾還需要稍微想一下。但是,她在一群外國設計師中仍舊與眾不同,也更是人們了解汽車皮革內飾這一熟悉又陌生領域的窗口。
袁若冰的專業(yè)背景是產(chǎn)品設計。在加入鷹革沃特華之前,她曾經(jīng)在日產(chǎn)位于美國南加州的色彩與材料部進行實習,“那時是我首次發(fā)現(xiàn)了色彩設計的關鍵作用,我也是**次睜開眼睛,面對汽車設計的復雜性,那真是一段奇妙的經(jīng)歷”。在那之后,她從事過手工制品、旅行用品、電子產(chǎn)品包裝的設計工作,也在一個**的制鞋品牌工作過。直到去年,袁若冰加入鷹革沃特華,重新進入了與汽車有關的設計領域,也因為這份工作,她回到了中國工作。“我很興奮回來工作,雖然以前來過幾次,但住下來和游玩還是很不一樣的。”袁若冰說。
在袁若冰看來,皮革設計的過程與其他產(chǎn)品的設計過程都是相似的。“我們先要通過設計概要了解設計項目。這其中包括,是什么樣的車型、目標客戶是誰。汽車廠商也會分享他們的想法,之后,我們能夠更為確切地提出可以使用的顏色、紋路和一些諸如穿孔的特殊效果,并且用圖紙、實物樣品或者使用3D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若冰向記者介紹,“設計師們接下來會問‘如果……怎么樣呢?’所以設計的過程往往是漫長的,需要在*初的設計上做出許多修改。而后,我們會暫時凍結設計,開始審批的過程。”
作為一名汽車內飾皮革設計師,袁若冰說,自己喜歡的內飾皮革應該是具有與眾不同的觸感,用天然材質制作并在細節(jié)處擁有手工痕跡的。“內飾一定要與外觀相配。它是具有光澤的、性感的、擁有女性氣質的,還要是****的。”袁若冰解釋道,“我喜歡帶有穿孔和對比度花紋的皮革,*好是粉裸色的,并帶有微妙的變色;座椅和門板上使用的是精致剪裁的皮革,并且具有特殊的層次感;中控臺需要注重功能性,簡單明了,還有十分漂亮的使用界面;天花板的線條和鋪設地板的材料要與座艙內的其他空間相配。”
在工作之外的業(yè)余生活中,袁若冰也喜歡為自己定制一些生活用品。“我媽媽以前做裁縫工作,所以小時候我也學習了縫紉”,若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我經(jīng)常使用一個自己制作的手提包。到上海之前,我學習了絲網(wǎng)印刷和激光切割兩項技術,自己生產(chǎn)和銷售了一些用再生紙制成的日歷與賀卡。現(xiàn)在,我還想學做陶器。”
在采訪中,袁若冰提到,其實很多知名汽車品牌在皮革內飾設計上的變化并不大。“然而,我在這里卻看到了中國人很喜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性化地打扮自己的汽車。這令我很興奮,這同時也使制造商意識到,他們應該做出一些不同的東西,或者創(chuàng)作中國的特殊版本。”對此,若冰也有自己的思考,“有一些元素雖然非常美麗,但是一旦放到車上卻不一定好看。比如將龍或鳳等傳統(tǒng)元素簡單地應用到車子上,真的會有人購買嗎?”
對于皮革內飾在近幾年的趨勢,袁若冰認為,明亮的顏色會逐漸受到歡迎,例如淺灰棕色、奶油色和深一點的棕色,“隨之而來的,我們也需要皮革的防污技術。目前,我們的Ansole技術可以在噴涂皮革顏色的同時就介入,以起到防止皮革掉色、抗污的作用。”但無論將要流行什么,對年輕的袁若冰來說,“發(fā)展緩慢的行業(yè),需要在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基礎上有更多個性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