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香港回歸之前,許多港商已選擇在珠三角投資發展,不僅因為看中了產業集群優勢,還有血脈濃濃的鄉情。港企在廣東長遠發展,必不可少需要“本土化”,每次轉型都和內地經濟發展變化同呼吸、共進退。
《小康》記者張玉榮
“前店后廠”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經濟合作中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鑒于兩地毗鄰、血緣文緣接近,珠三角自然資源、勞動力豐富等優勢,香港不僅是廣東*大外商投資來源地,而且廣東也是香港在內地投資*集中的省份。
2007年,在香港回歸的**個“十年”,廣東服務業實際吸收港資比重僅為33.67%。而到了2016年,該比重達76.36%,增長超過4成。廣東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粵港服務業合作領域已從傳統的房地產、商業、餐飲、交通運輸業拓寬到商務服務、信息服務業、科技研發、工業設計、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
東莞與香港地緣人緣相近,經貿往來頻繁,合作源遠流長。香港同胞有約七分之一祖籍東莞,大量東莞制造的產品通過香港銷往世界各地。東莞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向《小康》記者介紹:東莞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大港資企業的貢獻,與香港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莞港合作不斷縱深推進
香港是東莞發展外向型經濟*早的合作者,156 0190 2607年東莞與港商合作開辦了全國**宗來料加工項目太平手袋廠。
港資企業在東莞起步比較早,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早期港商在東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毛織、制衣、玩具、制鞋等勞動密集型領域,項目以小型企業為主,以租用廠房為主,企業分布比較零散。進入90年代中后期,港商在東莞的投資不斷轉型升級,投資領域逐步向電子通訊產品、五金機電產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領域轉變。現在,有很多海外跨國公司通過香港平臺對東莞進行投資。目前在東莞投資超1000萬美元的港資企業就有596家,涉及總投資金額達297億美元。港資企業中如玖龍集團、米亞精密金屬科技(東莞)有限公司、東莞德永佳紡織制衣有限公司等都在東莞投資超億美元。
近年來,在CEPA框架和珠三角規劃綱要有力推動下,東莞與香港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在港資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
《小康》記者從東莞市商務局獲悉,在合作交流領域,除制造業、商品流通、批發和零售行業等傳統服務業外,莞港合作已延伸至金融服務、服務外包、科技服務、商貿會展等方面。
港企“本土化”深耕的創新與轉型
在香港回歸前,許多港商已選擇在珠三角地區投資發展,不僅僅因為看中了產業集群優勢條件,還有血脈濃濃的鄉情。港企在內地長遠發展,必不可少需要本土化,轉型需要依托經濟形勢。
總部位于東莞雁田的嘉利集團,創辦于1985年,集團1996年于香港上市。改革開放初,嘉利集團總裁何焯輝果斷回莞創業,是*早一批回莞投資的港商之一,贏得產業布局先機,也開啟了“留根鳳崗、情系東莞”的終身追求。
何焯輝深諳“本土化”管理是外資企業長久、穩定發展的必走之路。
依托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和東莞的資源優勢,嘉利集團獲得長足發展。漸漸地,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嘉利集團成功轉型。經過多年摸索和創新,從五金、塑膠工模為主營業務成功轉型為房產、旅游、酒店等多元發展。
基于珠三角優勢,許多港商挖掘著適合他們企業發展的因素,并努力隨著市場環境尋找新機遇。2009年,何焯輝再投資1500萬元將酒店由面向商貿客轉為吸引結婚旅游客的“婚紗之城”,建設中國**婚慶主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龍鳳山莊。
在走訪龍鳳山莊的過程中,嘉利集團外務副總監嚴鷹告訴《小康》記者,龍鳳山莊依托當地政府打造婚慶時尚產業園,作為文化產業的龍頭作用得到政府認同。“我們創造了兩項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舉辦了50個民族共70對新人的婚禮活動,打造了館藏*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館。今年我們還建議把每年5月6日設立為中華民族婚慶節,這個提案通過全國政協委員提交給了全國兩會。”
事實上,嘉利集團只是眾多港資企業在珠三角深耕與轉型的一個縮影。在日益變化的內地市場,港商們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尋求著新的方向和路徑。
“前店后廠”弱化下的演進與改變
粵港兩地“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發生了演進與改變。港商在內地投資形成以珠三角為核心,向廣東全省和內地其他省市延伸和擴展的趨勢。
“北上發展,可以分兩大類型:一種是低成本企業,迫于生存壓力,土地資源、環境因素等各方面原因從沿海地區逐步往生產成本低處走;另外一種是像生益科技這樣的港企,新的擴廠是因為東莞沒有土地了,由于客戶群體往內地遷移所以跟著客戶走,順從市場規則。”生益科技董事長秘書溫世龍接受《小康》記者采訪談到。
但是,生益科技整體發展離不開東莞大本營這個根,溫世龍說技術、研發、設計定型、客戶開發等都在這里。市場開拓在香港,且香港優勢依然還在。雖然“前店后廠”模式逐漸弱化,內地企業已經可以直接對接全球,但香港的市場銷售途徑與橋梁作用依然明顯。
“香港人員流動便捷。內地人員要出去簽證手續繁瑣,香港人員可以隨時出發,很方便。”溫世龍舉例說,“比如我們企業要去國外辦事,香港公司的同事可以立即出發,但內地同事就沒那個便利性。”溫世龍說,政府對企業充分放手,不像以前管得多,而且有不少優惠政策激勵創新轉型推動技術開發。
溫世龍也向《小康》記者反映外企包括港企在內轉廠交易的問題。“我們的產品轉廠出口,要拉到保稅區,這其中牽涉到多部門,保稅區走海關認為是出口,稅務卻不認為是出口。因為出口是可以退稅的,為了出口退稅我們就只能拉到香港,但是過程就很麻煩,即使交易的兩家外資企業同時在東莞。”
隨著時間推移和內地經濟發展、投資環境改善,港商對內地投資大幅增長,珠三角不少港企像生益科技這般依托于廣東大本營向外擴張發展,一方面承接著粵港合作的優勢,一方面也在挖掘更大的市場投資前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