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如果沒有運動裝的話,2016年的全球服裝市場會更糟糕。
根據歐睿國際咨詢的*新數據:鑒于動蕩的政治經濟局勢,2016全球服裝銷售額同比增長3.8%至1.67萬億美元,這是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該市場*低的增速,低于2015年4.5%的增長率。
看上面這張服裝市場過去5年的細分增長走勢,運動裝連續三年保持7%的快速增長,為整體服裝市場的增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不過,這里說的運動裝不完全是那些只能在體育館里和跑道上穿穿的衣服、鞋子,還包含了運動休閑品類。
“盡管功能性運動服裝在市場規模上以780億美元**,但‘運動休閑’服才是促進整體服裝行業增長的品類。無論是運動服還是運動鞋都增長得很快,2016年的增長率分別是10%和6%。”歐睿國際的服飾鞋類分析師Bernadette Kissane表示。
運動休閑風當道,就連韋氏詞典都把 “Athleisure”(運動休閑風)這個單詞收錄到了2016版的詞典里,它的描述是:為體育鍛煉和日常生活設計的便裝。盡管這種說法耐克并不完全同意。但無論如何,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運動休閑風不僅好搭配、輕松隨意穿著舒適,還能提供“健康生活”和“我有空閑健身”的社交暗示。
↑ 紐約一位穿著運動服的女性。一些品牌開始出現庫存積壓。圖片版權:Benjamin Lowy/《紐約時報》
其實這種和健康潮流緊密相連的穿衣風格已經談了至少3年,在2015年達到頂峰,曾有人把每年一次的紐約馬拉松盛會形容為“世界*大規模的緊身褲秀”。
運動褲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牛仔褲,并且這一概念逐漸為時尚設計們接受,而另一個值得強調的是,運動鞋也成為越來越多時尚品牌推出的膠囊系列里一定會出現的單品。
過去數年,每隔一段時間你就能看到某個大品牌進入運動市場,并且這個頻率正在加快。
*新的消息來自亞馬遜和優衣庫,前者作為美國*大的電子商務巨頭,即將推出對標Lululemon、Gap、Nike等品牌的自有運動休閑品牌,根據早先的報告,亞馬遜已經超越梅西百貨成為美國*大的服裝銷售商;優衣庫則在2017春夏發布會宣布了正式的UNIQLO SPORTS產品線,它們的宣傳語是“運動技能融入日常”,就這樣,作為快時尚品牌的代表,優衣庫還被不少媒體奚落說已經錯過了運動休閑*火熱的時候。
不少演藝明星也在趕這一波熱潮,比如碧昂斯給自己推出的運動休閑服品牌Ive Park、美國鄉村音樂歌手Carrie Underwood創立近兩年的運動品牌Calia甚至已經成為Dick’s里排名第三的女性運動品牌。
加劇的市場競爭擴大了運動裝市場本身的規模,但這股潮流對于原本處于運動行業的那些公司卻有好有壞。
在運動休閑風達到鼎盛的2015年,各大全球運動品牌的財報數字都非常亮眼。耐克品牌完成了25%的年度營收增長;Under Armour的鞋類增長達了57.3%,他們*近也推出了更時尚化的Sportswear 產品線;至于阿迪達斯更是在這股潮流下*活躍的一個,其 2015年的運動鞋生產規模達到3.01億雙,比2014年高出了16%。
但與此同時,激烈的競爭打亂了行業原本的游戲規則,產生了更多機會,也對原本掌握話語權的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耐克諸如Flyknit、Jordan鞋等高溢價產品的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傳統的體育零售商則面臨更多百貨公司以及其他開始賣運動裝備的店鋪的擠壓,*直接的結果就是去年美國運動用品商店Sport Aurthrioty的破產。本質上,這是過去的行規被打破了:科技含量越高、越專業的裝備就能賣得更貴更好,但現在運動行業的游戲規則開始向時尚行業傾斜。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PD集團運動行業分析師Matt Powell的預測,2017年的運動市場將依然是復古風的天下。人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用復古鞋面設計搭配高性能鞋底的款式進入市場,*近阿迪達斯三葉草推出的Boost底EQT系列復刻就是典型的一款這樣的運動鞋。
此前,曾有一些分析師懷疑運動裝市場已經產生泡沫,但從2016年的數據上來看,這股熱潮正在下降,但遠沒有消散的意思。
總的來說,隨著特朗普當權、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中國經濟增長進入一個緩慢的階段,2017年會是服裝品牌另一個艱難的一年,而他們許多人很可能都會面臨一個問題:要不要開始賣運動裝?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