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CAD/CAM發展二十年,不少企業曾經很紅火,但像流星一樣劃過,如深圳大鳥、東莞高峰、上海鞋之博、廣州迪奧軟件、北京奧斯曼軟件、廣州瑪盟克科技、浙江戈力遠科技等。有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則越做越好,持續發展,如愛瑪、瑞洲,他們有理念、有愿景、有目標和指標、愛學習、能持續投入研發,伴隨著優秀客戶成長。
究竟中國鞋業CAD/CAM的未來之路如何走?在王國權看來,歸根結底就是軟件、硬件和服務的三項鐵人賽**較量。
數字化在中國制鞋業推廣二十多年,涉及到鞋楦、鞋面、3D、2D、成本核算、工藝流程、排版、切割、激光掃描、扣件、中底、大底,林林總總,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家能夠真正做到軟硬件都能提供,CAD/CAM供應商,如果只有軟件無硬件就不是真正的“****”,而只有硬件無軟件則效能很難真正發揮。只有加強合作,強強聯手,才能夠為客戶提供其所需要的數字化技術及解決方案。至于服務,正是因為有了數據整合,合作雙方強大的優勢互補,才能夠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而CAD/CAM企業要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技術、人才、資金三不可缺。只有具備足夠的資金投入和技術人才,一個企業的產品才能擁有高科技含量。而這種高科技含量,對于一個產品長期穩定地占領市場是必不可少的。
技術是很標準的,要普及技術,要建立權威性,就要把技術做到**。至少客人用了、學到了、覺得好。一個沒有自身核心技術的企業,是無法在行業里覓得一席之地;同樣,一個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也是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
技術先行關鍵在人才,大力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已成為世界各國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選擇。因為科技人才是企業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科技型企業應該未雨綢繆,積*探索和建立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機制和模式。
眾所周知CAD/CAM企業研發投入,是以“巨額”數字計的,良性的資金周轉、規范的融資渠道、合理的預算是企業持續研發投入的保障。
選擇CAD/CAM系統應警惕三大陷阱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浪中,部分企業選擇了引進CAD/CAM技術來降低成本、節省各項費用,并已初見成效。
但是,市場中數CAD/CAM品牌和供應商林林總總,為此,專家提醒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要警惕三大陷阱:
陷阱一:便宜**
中國很多傳統制造企業,都是從勞動密集型加工起家,習慣了微利經營模式,
待其升級轉型發展積累到一定階段時,這種習慣和價值觀仍保留了下來,對現今技術含量高、標準不好評估的設備或技術時,還是習慣于“誰家便宜就買誰家”的價值觀念,結果得不償失。舉例說明:有些企業為了圖便宜,購買了盜版鞋業應用軟件,剛開始也能用,只是功能不是很齊全,但是等用到一定時候,會出現系統死機、黑屏、帶來大量病毒等問題和困擾,*為可怕的是直接造成用戶災難性的后果——“數據消失”,原有資料全部沒有或打不開了,原因可能是因圖便宜、購買時沒仔細考慮或根本沒想到這些后果,既不調查供應商的行業背景歷史,也不考證應用軟件是否具有正版軟件的資質和持續發展能力,導致幾年來積累的一手技術資料“一瞬而光”,結果后悔莫及。
陷阱二:盲目跟風
很多企業在選擇產品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認為別人能上先進的科技設備和軟件,自家也能上。但是引進設備畢竟不像購買豪華車,可以去炫耀。企業必須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人才結構和層次、管理水平和特點,以及使用的實際需求。選擇系統軟件和設備時,并不意味著別家擁有的配置,就一定適合自家使用。
陷阱三:欠缺評估
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跟操作者有很大關系,跟客戶使用訴求點也有一定關系,這些需求的不同,導致了使用效果就有很大差異。
譬如,同是做女鞋,做簡單和復雜的,做單鞋和做靴所需生產數量、效率、成本都不一樣,這些都需要科學及精細的評估與測算。很多企業沒有做事前詳細的評估,感覺好就盲目引進,結果購買后發現適應不了,又不好退換,反過來又埋怨供應商。所以,購買前做好科學評估與測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