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鞋設計師孫明旭:跟著李寧從低谷到翻身
2018/10/31 9:15:14 來源:新浪網 作者: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2018/10/31 9:15:14 來源:新浪網 作者:
文/梁超
8號樓工作室
孫明旭有個職業病:看鞋。走在大街上,會不由自主地去觀察行人穿的是什么鞋,看到新聞圖片、朋友圈的圖片,會放大看看是什么鞋。
他穿著印有“中國李寧”的橙色T恤,笑呵呵地講自己的習慣。他是現任李寧籃球鞋產品設計總監。
從2006年進入李寧實習至今,孫明旭經歷了北京奧運會時期李寧接近百億銷售額的飛速發展階段,也經歷了后奧運時代李寧連續三年虧損的危機。李寧籃球陷入底谷之時,孫明旭接手了籃球鞋設計團隊,一手打造了“音速”系列。
2018年2月,他和同事帶著李寧的產品**次亮相紐約時裝周秀場。
當*后一名模特走回來,孫明旭與另外五位設計師上臺謝幕,齊齊做了個中國風的抱拳手勢。背景是勁爆的音樂,配合著使勁鼓掌的觀眾。
30歲的運動品牌“李寧”,仿佛一夜爆紅的“小鮮肉”。
“從來沒有中國品牌做這樣的事”,事隔半年,孫明旭回憶起來依然興奮。
一、我們的產品一定會炸出來
2月7日,紐約時裝周“李寧”的秀場,模特們穿著酷炫的運動裝在T臺上接受觀眾的“檢閱”,為了這一刻,孫明旭跟同事們忙碌了兩個多月。但走秀這件事,他們已經不再陌生。
2017年11月底,李寧公司接到一個邀請,天貓策劃的ChinaDay聯合四個中國品牌去紐約時裝周走秀,李寧是其中之一,同時將在天貓店中做部分走秀款的銷售。這對一直深耕專業體育產品的李寧來說,“其實有點陌生”,孫明旭如實說。
這些年李寧其實一直在嘗試接近年輕用戶,他們與迪斯尼合作過,與知名藝人有過聯名款,也在塑造時尚年輕的形象,“所以內部覺得,是需要一個平臺,讓更多人看見聽見我們”。
*終李寧派出了六位設計師,三位服裝組,三位鞋類組,其中就包括孫明旭。對于他們來說,這都是新的經歷。
在準備的過程中,孫明旭始終有個感覺“我們的產品一定會炸出來”,因為在整個趨同的時尚背景下,有著體育產品基因特色的李寧是與眾不同的。
孫明旭的感覺很準,李寧不僅僅“炸出來”,還形成了現象級的刷屏,所有人都在驚嘆“這是李寧嗎?又酷又潮啊!”
除了社交端的刷屏、媒體業界的好評外,消費者也用實際行動為李寧的改變買單。
不到一分鐘,秀場同款在天貓售罄。之后,李寧的股價連續五日漲幅超過6%,40天里,市值暴增近60億港幣,成為國貨崛起的代表。
不過除了掌聲與贊美,外界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感覺李寧有點抄襲啊”。
對于這樣聲音,孫明旭倒不是特別在意。
他認為,現代社會的信息庫很相似,“設計是會存在撞車的現象”,他又自信地表示,只要自己的設計是從思考的原點出發的,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就可以了, “同樣的想法,我要做得比你好就行了”。
二、跟李寧從低谷到翻身 更有價值
為了比別人做得好,孫明旭在球鞋設計這個領域已經耕耘了11年。回憶起當年,孫明旭覺得那時候自己的設計理念還很天真。
剛進公司時,孫明旭有個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夠穿著自己設計的球鞋去打籃球,因為這是一件很酷的事。
不過當他真的穿上自己設計的籃球鞋去打球時候,反而沒那么興奮了。
“可能是因為當你真的干這個時候的,就知道,你未來還會設計很多雙鞋”。孫明旭的感覺沒錯,在李寧工作的11年間,由他設計售賣的球鞋已經超過300款了。
而這一切的開端,始于2006年李寧舉辦的首屆李寧杯設計大賽。
當時臨近大四畢業的孫明旭正在準備考研,恰巧看到了首屆李寧杯設計大賽的招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工業設計專業他,喜歡畫畫跟籃球,讀書時候的作業交的也是球鞋設計。孫明旭覺得,這個機會就是為他準備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參賽,并且獲得了來李寧公司實習的機會。
“能把興趣和職業結合在一起,太幸運了”,孫明旭在2007年正式入職李寧。
孫明旭的確是幸運的,借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李寧迎來了成立以來*強的發展期,銷售額一度接近百億元。但是到了2011年,整個體育用品業都陷入低迷,李寧也遭遇危機。翻看當年的報道幾乎都寫著“2012年李寧巨虧20億”。
“公司低谷期,你沒有想過要走嗎?”
“沒有”
“沒有人挖你嗎?”
“有,一直都有”。
“那你從沒有動心過?”
“我真是沒想過離開。”
李寧是孫明旭的**個東家,進公司時他說就給過自己暗示——要嚴肅認真對待。孫明旭覺得,設計這樣的工種,積累和沉淀是非常重要的,而李寧給了他長足的發展空間。
李寧2012年與CBA聯賽簽約五年,成為聯賽的裝備贊助商。2011年被公司派去美國設計中心工作學習的孫明旭回國后,接下了設計球鞋的重任。
“這是對我的信任,也是賦予我的責任,其實都是高出自己預期的”。在孫明旭心中,他也一直期盼李寧能重塑輝煌,2014年他接受采訪時就說“希望公司能夠走出低谷”。
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李寧公司依舊堅持舉辦了大學生設計大賽、“韋德之道”的設計大賽。“堅持原創設計,這是李寧不會變的”。
除了對設計的堅持,2015年李寧本人重新掛帥,回歸公司管理一線,調整管理策略等一系列動作,讓李寧的業績終于好看了起來
2015年,李寧結束連續三年的虧損,并且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實現盈利。
“跟一個品牌從低谷到翻身 ,我覺得比一直呆在頂峰要有價值”,孫明旭如是說。
三、韋德的簽名款鞋是中國設計師設計
時裝周的良好反應,*大帶動李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國人也發現,原來國產運動品牌,不再是“土土的”,也是可以很時髦,很潮流的。
“不僅中國人,其實外國人也可以感知”。孫明旭談到了一件小事,在紐約時裝周大出風頭的悟道球鞋,曾經被孫明旭穿去過日本。當時他在東京一家潮牌店里,正在照鏡子的時候,店員跑了過來,用英文問他鞋上的“悟道”是不是就是要思考、感悟的過程。
孫明旭覺很有趣又有點驕傲,因為產品設計的內涵與外延在異國產生了共鳴,這本身就是設計*初想要表達的。
更讓孫明旭感受到李寧的設計被認可的,還有NBA**韋德開始選擇中國籍設計師的產品。
2012年,李寧與NBA**韋德簽約,李寧公司為韋德推出了獨立品牌韋德之道(Way of Wade),還為此組建了專門的產品研發設計團隊,并在美國成立單獨的銷售推廣團隊。
一直到2016年,韋德的簽名款球鞋都是由美國設計師來完成的。直到2017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孫明旭記得,當時是在一個會議上,設計團隊在跟韋德過新一季的韋德之道系列產品。當看到其中一款時,韋德點名要求做簽名款球鞋,而設計師是孫明旭所在團隊的中國人。到了2018年,韋德的簽名款球鞋,依舊由中國設計師來設計。
除了韋德本人,孫明旭跟同事走在美國大街上時,也時常會有年輕人走過來:“這是什么牌子的鞋?”、“這鞋很酷啊!”、“哪里可以買到?”
在孫明旭看來,這是李寧28年堅持原創設計的結果。李寧本身是**的運動員,李寧公司作為體育用品公司,天生具有競技的基因,體育要更快更高更強,“做體育產品也是這樣,你要想著不斷創新,突破自己”。
天生具有競技基因的李寧公司,從2016年業績開始好轉。
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李寧營收為47.13億元,同比增長17.9%,整體毛利率為48.7%。如果今年下半年能維持這一營收增速,李寧今年或能突破營收百億大關。
李寧上一次*接近百億目標還是在2010年,當年營收達到了94.55億元。
集團創始人李寧此前受訪時曾表示,“規模營收是一方面,我還追求品牌競爭力。”
這種品牌競爭力,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已經開始顯現。孫明旭有時經過大學校園籃球場時,職業病會發作,忍不住去數數有幾雙李寧鞋在球場上奔跑。
“這一兩年,越來越多了,有點數不過來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