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工匠精神,利于提升產品質量,擴大中高端供給。
山東是皮革行業大省。“金猴”皮鞋皮包做了65年,從日產皮鞋3雙,到資產過60億、行業三甲。在大批皮革企業或退出或轉行之時,“金猴”甘于寂寞,恪守匠心,一雙鞋上下苦功,實現領跑行業。
解讀“金猴”逆境中恪守匠心的經驗,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具有借鑒意義。
□本報記者婁和軍任松高
初秋時節,皮革制品行業,卻已寒風瑟瑟。
過去5年,中輕皮革景氣指數曲線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國皮革與制鞋整個產業鏈,利潤下跌17.82%。
中國是皮革制品**大國。山東皮革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魯光說,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行業面臨不少制造業相似的窘境:一邊是成本不斷抬升擠壓利潤空間,與東南亞等國相比,低水平競爭優勢漸失;同時,與世界**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品牌、創新缺乏競爭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皮革行業虧損企業數超過1000家,增長9.43%,虧損額超過19億,增長21.66%。
行業寒風中,地處膠東的這家企業,卻表現不俗,自2012年起銷售收入破100億元,連續四年躋身中國皮革行業十強。“金猴”奮起,靠的是什么?
一雙鞋中有精神
“制造”升級為“質造”
一雙皮鞋,120多道工序,在這里,一針一線、一釘一錘都有一股精氣神。
在“金猴”采訪,聽到兩個故事。
鄒翠鳳,干了35年鞋匠,她講了一件事。園區新建了一道長長的墻,兩位鞋匠師傅在對面散步。老師傅說,墻沒找平,北邊高。年輕師傅瞅了瞅說,人家用尺子量的,不可能。老師傅說,不信咱打個賭。結果,找來米尺一量,北頭的墻高出了幾厘米。“這事說的是鞋匠眼力,做一雙鞋,尺寸對否,一眼就明白。”鄒翠鳳精通皮鞋鎖邊,針眼疏密,用眼把關。記者指著自己的皮鞋,她瞅了一眼,說是一厘米5個針眼的鎖邊。取尺一量,果真沒錯。
第二個故事:有一次集團拜訪客戶,推銷產品。一位重要客戶很不客氣:甭說大道理,我這個人鞋尺碼大,需要46的鞋,十幾年了,就沒買到稱心的,你能給做個合腳的,我就服了。集團副總經理谷方國,話不多說,請其脫下鞋子,他用手指測了測,說好了。一周后,客戶收到了這雙鞋,穿上之后,舒適合腳,無可挑剔。“行話說,衣怕差寸,鞋怕差絲。”集團工會主席候曉伍介紹,定做鞋通常要測一組數,用手丈量就做出讓客戶叫好的鞋,這是深厚匠心積淀。
2014年全國首屆制鞋工技能賽,層層預賽后的50家制鞋企業200多名精英競技,“金猴”包攬男女鞋組兩項**,前20強中占6席;2015年首屆皮具設計制作技能決賽,前20強“金猴”獨占7席。“金猴”良匠,讓全行業為之一振。
“工匠精神”,*終體現在質量比拼上。
2008年7月,原總后軍需物資油料部被裝局等召集多家鞋企到北京,拿出一個腳樣,要求半個月內設計4雙皮鞋樣品,以便遴選國慶60年大閱兵的將軍皮鞋。“金猴”3名省首席技師4天4夜沒睡,很快把7雙樣品送到北京,成為全國幾家**企業中**按時并超量完成“作業”的。大閱兵中,金猴皮鞋大放異彩。一位受邀前來觀禮的外國元首特意派人下了訂單,要為本國禮賓部隊定制220雙女兵馬靴。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金猴”再次被指定為閱兵鞋生產單位。他們三個月趕制2.4萬多雙軍靴,助力“踢出”大國軍威。
“得益于工匠精神,我們從單一設計國慶閱兵馬靴,逐步深入研發幾十款軍用皮鞋皮具,領跑軍品市場。”金猴集團董事長柳富林說,也正是這種匠心,讓金猴鞋包65年來保證質量上乘,每天有能力推出一款新產品。
好鞋匠獎一套海景房
重獎與敬重,讓鞋匠有自豪感
如何孕育工匠精神?
有這么一件事,近20年了,柳富林至今難忘。156 0190 2607年集團赴名鞋產地意大利考察。當地品牌企業里,做鞋的竟然是老頭和老太太。
他們幾代人或一輩子,就干鞋匠這一件事。企業視這些鞋匠為*核心財富。
我國鞋包企業的現狀是什么?高魯光副會長說,國內技工干到40多歲,很多企業就嫌手腳慢了,不再錄用。而且,多數企業對技工不重視,鞋匠沒榮譽感,更談何做一輩子?
在“金猴”,則不是這樣。
37歲的王安寶,是全國制鞋工大賽**,這位鞋匠的待遇,讓記者吃了一驚:初中學歷的他,被獎勵了一套87平方米的海景房,價值90多萬。在金猴集團,子公司的總經理也難以有這樣的待遇。在記者面前,王安寶憨厚地笑著,半天蹦不出一個字。別看不善言語,這雙手卻了得,一張皮料在這雙手中翻飛,變成藝術品。“16歲從老家乳山出來打工,憑做鞋的手藝,得了套房,做夢也沒想到。回老家一說,鄰里都不信。”
孕育匠心,就要敬重工匠。“金猴”是讓**鞋匠享受總經理待遇,讓**精兵享受“將軍”待遇。
在這里,一線技工,干好了可以得汽車、住房。2015年,像王安寶這樣被獎房子的,還有30名,企業拿出1000多萬。目前獲得住房獎勵的一線技工已達150多人。企業計劃用3年拿出300套住房培養并穩定300個**技工。
制造企業春節后常現技工荒,許多企業忙著招工,金猴則是老技工從家鄉介紹來新員工。敬重鞋匠,讓員工有歸屬感。2009年,為緊急完成一次軍品生產,人力緊張。300多名退休員工,聽說消息后,自發從全省各地趕來,一起熬夜加班。
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品質,更關乎工業文明。“在意大利,鞋包企業做鞋已從養牛開始,不同的鞋,喂的飼料不同,而這被全行業遵守。”柳富林說,這給我們啟發。營造工匠精神,僅憑企業一家之力不夠。當你用匠心打磨一款新鞋剛上架幾天就被抄襲,當你干實業辛苦一年利潤薄如刀片還不如搞金融炒樓盤賺錢,這對實體企業是個挑戰。他認為,完善崇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營造現代制造文明的時代精神,至關重要。
在“工匠精神”上創新生長
個性化定制的努力與挑戰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它是傳承與創新的并存。金猴堅持讓創新在匠心上生長,匠心在創新中壯大。
“創新是金猴的生命”,集團主樓上挺立這樣一行大字。這流傳著一個獎勵創新者20年工資的故事。1989年,25歲的宋鴻濤,創新設計了一款產品,集團一次性獎勵1.1萬元,當時普通行政管理人員月工資50元,這相當于20年工資。
創新是匠心的必然要求。金猴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行業。他們與中國皮革工業研究院等合作,在香港建研發中心。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徐曉說,公司研發磁療保健鞋等上百種功能類產品,獲國家專利200多項,在行業內主導制定了幾十項國家標準。
“工匠精神”創新生長,金猴正向個性化定制前進。
光腳站上一個圓形臺,掃描儀圍著記者的雙腳轉了一圈。十幾秒后,45組數據上傳。金猴集團威海鞋業公司總經理李德政指著屏幕說,“看,你的左腳要比右腳長3.1毫米。這些數據,從腳長到大拇指外突點部位長度等一應俱全。”
公司現在已有十幾萬客戶數據。新數據入庫,自動尋找與之相近的模型,很快刻印出腳楦。數據傳至流水作業機器,牛皮自動裁剪,隨后這雙鞋進入縫幫—縫底等流程。
今年金猴將在全國數千個銷售點推廣數據采集儀,顧客進店量腳,自選款式,個性下單。之前,公司已進行大規模嘗試,售價2000元以上的產品已實行量腳定制,去年達到1.8萬多人次。
匠心之上求創新,進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這是這家企業的雄心。不過,金猴集團很清醒:放眼全球鞋包行業,包括金猴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仍處于產業鏈中端。如何真正實現個性化需求與規模化生產制造無縫對接,還有漫長路途。
闖過65年風雨,在全球大數據浪潮中,且看“金猴”再奮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