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在核心技術、系統集成軟件和國際知名品牌這三個方面的創新和突破,是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強國必須做的功課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中國制造業附加值早在2010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圖/視覺中國(19.86 -7.02%,診股)
邢予青/文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中國已經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無論是在低端的日本百元店,還是在世界各地的蘋果專賣店,標有中國制造的產品幾乎處處可見。
中國不僅在服裝、鞋、玩具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躍居全球出口**,在許多高科技產品領域,例如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等方面也超過了美國、日本和歐盟,成為世界**出口大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中國制造業附加值早在2010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
中國制造業規模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兩個因素:一個是技術進步導致的制造產品生產方式的模塊化。模塊化生產方式使得生產制成品,例如電腦、手機、汽車,甚至高鐵列車等產品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企業生產制成品可以像拼樂高玩具一樣簡單。
生產各種高技術產品不再取決于技術和研發能力,而是取決于資本實力。擁有充足資本的企業,通過購買零部件和裝配線,就可以大規模地生產出絕大部分制成品。國內市場上“錘子手機”的出現,以及空調制造商在智能手機行業的躍躍欲試,都與這些企業本身的技術創新無關,僅僅是資本與模塊化生產方式結合的結果。深圳華強(21.30 -1.39%,診股)北路山寨行業的繁榮,則是小作坊依托模塊化生產方式成長的典型案例。
另一個因素是發達國家制造業從研發、核心部件制造、產品組裝,以及銷售的全球價值鏈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全球價值鏈,逐漸將低附加值零部件的制造和產品組裝外包給勞動力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自己則專注于產品的研發、核心部件的制造和銷售,從而獲取價值鏈上附加值*高的部分。利用價值鏈實現去工廠化,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實現利潤*大化的運作方式。
例如,蘋果公司、耐克公司、ZARA等都已經演變為無工廠制造商。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吸引外資的政策,給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低附加價值產能和外包組裝任務敞開了大門。擁有上億廉價勞動力的中國逐漸變為全球跨國公司的組裝中心。例如,蘋果公司每年在全球銷售的上億部手機都是在中國組裝的。蘋果公司產品在全世界的暢銷與流行,直接帶動了中國通信技術產品產能和出口的快速增長。組裝蘋果手機并非個例,中國超過75%的高科技產品都是利用進口核心部件組裝而成。在世界各地暢銷的中國制造的鞋、服裝、玩具等,則是為處于價值鏈頂端的外國品牌商代工的結果。
在模塊化生產和全球價值鏈主導制造業的時代,決定企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的不是生產成品的能力,而是決定產品功能的核心部件制造能力,統合各個模塊實現產品功能的系統軟件設計能力,以及是否擁有被消費者接受并可以控制和統合零部件制造商的國際知名品牌。
例如,計算機的CPU、手機的操作系統、時裝的品牌。中國制造業在這些領域的創新和競爭力非常有限。華為是目前**進入世界前100知名品牌的企業。而在核心部件和系統集成軟件方面,中國企業依然沒有突破。
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是大而不強,大部分企業處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附屬于全球價值鏈頂端的跨國公司。在核心技術、系統集成軟件和國際知名品牌這三個方面的創新和突破,是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強國必須做的功課。
中國政府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前景規劃,為中國發展為制造業強國列出了具體的方向。
除此之外,政府應積*打造一個鼓勵和保護創新的環境。任何一項創新都是企業人力和物力投資的結果,企業需要從這些投資中獲得回報。政府需要對企業通過創新獲得的智慧產權進行積*和有效的保護。許多創新,例如品牌、外觀設計、向藥監局公布的制藥配方,都是沒有技術壁壘的。被非法仿冒仿造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偽冒產品的泛濫,自然會導致劣幣逐良幣的后果,使得企業失去創新的動力。
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是促使企業進行創新的一個重要動力。
不是所有的企業家都愿意主動創新的。市場競爭會把不創新的企業淘汰。為了生存和應對競爭,企業會被動地進行創新。
因此,政府應該鼓勵競爭,消除妨礙市場競爭的各種行政保護措施。企業在競爭中被兼并或淘汰是自然現象,沒有哪個制造企業是可以決定中國經濟命脈的。政府不僅要鼓勵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要進一步對外商開放市場促進外國企業與本土企業的競爭。中國優秀的企業完全可以在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中崛起。
國產家電企業在國內市場上擊敗日韓企業,中國民營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手機行業老大華為在蘋果和三星的夾擊下越變越強,都是競爭的*終結果,不是政府保護或者實施產業政策的結果。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注重長期利益是企業創新的必要條件。過度關注短期利益的企業,沒有創新的動力,仿造偽冒是這些企業的*佳選擇。中國企業家需要有為企業的長遠利益,在技術創新和培育全球知名品牌上進行投資的冒險精神。毫無疑問,投資上百億元人民幣也許在核心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一無所獲。但是,中國企業家必須具有這種冒險精神,這是中國制造業朝價值鏈高端邁進和成為制造業強國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和在核心技術上有突破,不僅需要巨額投資,也需要時間。利用并購的方式,收購擁有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的外國企業,是中國制造業在短期內補上短板的一個捷徑。海爾收購三洋,美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吉利收購瑞典車企沃爾沃,都是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成功嘗試。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在海外投資的大國之一。過去的海外投資主要以能源和房地產為主。
為了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配合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中國今后的海外投資應該側重于擁有核心技術和品牌的海外企業的收購。在資本管制日益趨緊的大環境下,中國政府應該對國內制造企業為提升技術和獲取國際知名品牌的海外并購開綠燈。
聘用有豐富經驗的外國技術人員和設計師,也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韓國三星利用高于日本企業2倍-3倍的薪水,從索尼挖走了許多技術骨干,這些有經驗的日本工程師對于三星在半導體和電子產業上的快速進步并超越索尼功不可沒。
積*加入全球價值鏈是發展中國家快速實現工業化的捷徑。中國過去幾十年快速工業化是這一戰略的成功案例。沒有技術創新,長期陷入價值鏈低端,無法進入價值鏈高端,是許多發展中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制造業是否可以通過創新,邁向制造業產業鏈的高端,成為制造業強國,也決定了中國是否可以成功邁過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有培育大批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完整教育體系,“世界工廠”桂冠表明了中國有成為制造強國的潛力。
因此,鼓勵創新的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和企業家為創新的冒險精神,將在未來決定中國是否可以成為制造業強國。
(作者為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編輯:王延春)
(本文首刊于2018年1月22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