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下調進口關稅應適度
中國經濟時報:在促進進口過程中,尤其在下調進口關稅等方面如何規避其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
趙晉平:下調進口關稅,要強調“適度”的降低,就是關稅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適,理論上有很多成熟的評價方法。例如奢侈品關稅如果降到普通消費品一樣,那么奢侈品大量進口肯定會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很大沖擊,作為公共政策也不能以犧牲稅收的方式資助少數富裕人士的消費,所以“適度”很關鍵。
大量進口對國內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要看具體產品的關稅調整幅度有多大。我認為,中國的進口如果真是照章納稅,就不要太擔心。即使關稅適當降低了,還有17%的增值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是很大一塊稅收。例如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關稅降下來了,但17%的增值稅是不能免的,這在一定意義上還是一個門檻,所以關稅適度降低不會造成稅收大量流失,也不會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較大沖擊。
“十二五”: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實現貿易基本平衡
中國經濟時報: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此后五年我國外貿將呈現怎樣的走勢?
趙晉平:“十二五”我國外貿*核心的問題就是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逐步實現貿易收支基本平衡。
我國過去傳統的競爭優勢面臨很大挑戰,如過去生產成本低,但*近幾年勞動力成本上升,傳統的規模優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同樣面臨很多新興經濟體的競爭。據測算,我國許多城市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的工資都比印度要高。另一方面,我國過去還有一個優勢是大批跨國公司投資企業的聚集效應,但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跨國公司投資戰略可能有所改變,在中國投資可能會增長但更傾向于選擇將中國作為一個目標市場,而不是向其他市場出口的生產基地,這對于我國的出口和進口的持續增長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同時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是,過去出口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背后一個龐大工業體系的支撐,但我們的發展模式長期以來過多依賴于資源和勞動要素的大量投入,這種數量型增長方式如果不能被質量型增長所替代,出口增長會帶來更多對資源和環境的“透支”,是不可持續的。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增加高附加值工業品比重、通過進口滿足國內“兩高一資”類產品需求,這將對提升新的競爭優勢產生根本性作用。
因此,要保持經濟貿易的可持續增長,“十二五”期間*重要的事情就是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是技術升級,雖然我國出口產品很多,但都不是處于核心技術環節的,如IT產品大量都是出口組裝,屬于核心技術的上游產品競爭力較弱。第二是品牌,我國的出口規模很大,許多產品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屬于自主品牌的產品較少。例如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紡織品服裝,貼牌生產比例也遠超過自主品牌。電子產品更是如此。第三是培育人才優勢。深圳一些企業如華為、研祥、華大基因、比亞迪(30.55,-1.49,-4.65%)等在形成全球**競爭力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人才戰略的實施,大量引進海內外高素質、高水平人才是這些企業提升產品研發、產品技術水平的主要經驗之一。
關于促進貿易收支基本平衡問題,上面已經討論了很多。“十二五”期間,預計進口和出口將保持較為接近的增長水平,一些年度進口增速仍有可能超過出口。年度的貿易順差規模將繼續縮小,但是轉為逆差的可能性較小。
外貿要實現十大新突破
中國經濟時報:按照以上目標,我們重點需要在幾個方面努力?
趙晉平:從“十二五”時期的外貿發展看,要努力實現以下十個方面的新突破。
**,在構筑多元化的貿易伙伴關系方面要有新突破。一方面是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另一方面是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出口市場多元化這幾年已取得一定進展。長期以來,我們的出口市場大多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據美國統計,2009年-2010年美國從海外進口的19%來自中國,它的貿易逆差40%是和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將來提升在美市場份額還有空間,但難度越來越大,**,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和貿易逆差占比,首當其沖會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對象,事實也是如此。其次是單一的市場存在很大風險,市場多元化戰略勢在必行,更多擴大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也是貿易結構調整的一個方面,有助于降低市場風險。進口也是如此,進口來源多元化也是和整個外貿市場多元化相呼應的。另外。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對全球汽車、電子等產品供應鏈造成的沖擊也告訴我們,進口過度依賴于特定經濟體,面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較大。
第二,自主品牌建設要有新突破。當前,我們不是沒有制造技術和能力,關鍵是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在產品價值鏈中處于“微笑曲線”的中間位置,獲得的價值回報有限。今后的任務是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
第三,產品的技術升級一定要有新突破,改變過去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被動局面,擴大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和出口,提高技術實力。進口在加快技術裝備升級和加工制造技術升級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第四,在建立進口和出口并重的貿易促進體系方面要有新突破。樹立進口有利于促進國內收支平衡、有利于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結構調整的大局認識,長期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的貿易政策,建立和完善進口和出口需要的貿易促進政策體系。鼓勵適當擴大消費品進口,發揮中國作為一個巨大市場在全球的影響。
第五,產業組織創新要有新突破。目前,在一些地區,一種名為供應鏈整合產業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正在迅速崛起。深圳就有一個供應鏈整合公司,它既不是單純的服務業也不是簡單的制造業,可以為客戶提供涉及服務、制造、運輸,金融等幾乎所有與商品和服務生產流通相關的要素整合服務,也被稱之為2.5次產業。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產業組織創新。隨著產業分工的細化,隨著服務配套的逐步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有助于中國國際競爭力和產業效益的提升,促進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尤其對于促進外貿持續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第六,培育大型跨國公司方面要有新突破。我國企業目前進入全球500強的不少,但真正依靠市場力量,在全球有競爭實力和足夠國際經營能力的企業并不多,因此要大力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這既有利于促進國內出口,也有利于整合先進技術產品資源的進口,同時也有利于培育和推廣自主品牌。
第七,發揮貿易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的聯動作用方面要有新突破。貿易和投資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內在關系非常明顯,貿易需求增加會通過投資的方式來擴大市場和促進相互經濟融合,投資多了肯定伴隨更多的貿易往來,目前的國際貿易中有很多屬于產業內貿易甚至是公司內貿易。引進外資與促進對外投資并重、貿易與投資并舉的政策促進體系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對外經濟的綜合實力。
第八,參與國際雙邊、多邊合作要有新突破。例如,我國的自貿區戰略在入世后取得很多實際進展,但畢竟和周邊國家相比、和自身需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需進一步擴大中國商簽自貿區的范圍,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之間,這有利于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參與地區事務和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還可以產生貿易創造和競爭促進效應,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經濟和政治兩個層面上看,積*拓展雙邊和區域多邊合作符合我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戰略需要。當然這一進程要穩步推進,而不是盲目的。
第九,在培育具備國際**優勢的人才隊伍方面要有新突破。
第十,在應對各種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能力建設方面要有新突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地位的逐步上升,會越來越多地受到各種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打壓。是否具備足夠的應對能力至關重要。“十二五”時期,應在這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