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11月15日,泉州市鯉城區浮橋延陵工業區的宏順大廈門口,一群工人正在焦急等待著。與這群工人同樣焦急等待著的,還有宏順鞋業上游34家鞋材供應商的負責人。
就在一周前的11月7日,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實際經營者李建新對外宣布“倒閉”。這一消息傳出后,眾多與其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們一籌莫展,他們聚集在其中一家供應商企業共同商討追款之事。然而,他們對于此次追討欠款的前景卻不敢太樂觀:因其缺少充足的憑證和有效合同,他們或將血本無歸。
宏順鞋業的倒閉究竟是經營不善,或是其他原因,業界有著各種猜測。**能夠確定的是,宏順鞋業的倒閉勢必引起晉江鞋材行業的集體思考。
有效欠款憑證“被丟失”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如今這句話似乎可以當做所有被宏順鞋業拖欠貨款的鞋材供應商們的真實寫照:由于“丟失”了充足的憑證和有效合同,這些供應商們與宏順鞋業發生的過往賬目*有可能成為“死賬”。
緣何如此重要的憑據都消失不見?這一切還要從國慶節前的一幕說起。
9月27日下午2點多,在鞋都某鞋材企業經營輔料的小莊接完一通電話后,懸在她心頭兩個月的不祥陰霾終于有了一絲消散。
小莊告訴記者,電話是宏順鞋業財務打過來的,想讓小莊過去結賬。事實上,從今年7月份開始,小莊已經有兩個月沒有收到宏順鞋業的排款了。
“今天終于可以把11萬多元的貨款收回來,至少不能全部要回來,也能結一部分”,想到這些小莊心里頗為開心,她將近幾個月往來的出貨單全部帶齊趕往宏順鞋業。
同樣的一幕,在幾乎所有的宏順鞋業鞋材供應商那里上演。當這些供應商們高高興興地帶著各自的單據趕往宏順的時候,卻發現事情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順利。
據小莊透露,宏順鞋業財務人員告訴供應商們,先把各自的出貨單留下,等到賬目核對清楚之后,9月29號再來拿錢。
聽完財務人員那番爽快的回答,小莊等人并沒有多想,毫不猶豫地把各自的出貨單留在了宏順。
可事情并沒有小莊想象的那么簡單,時隔兩天,也就是9月29日上午,小莊收到了一封快遞,撕開快遞的瞬間,她欲哭無淚。一夜之間,十幾萬元的貨款變成了一張廢紙。
宏順鞋廠并沒有兌現當初的排款承諾,而是給她打了一張欠條,這張欠條上沒有署名、沒有日期、沒有公章,甚至連企業全稱都沒有,落款人只有宏順二字。
也就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原本一些供應商手中重要的出貨單、收貨證明均被換成了一張張無效的欠條。
當小莊他們深感事態不妙,紛紛給宏順鞋業財務人員打去電話時,為時已晚:宏順鞋企以企業倒閉公章上繳法院為由,拒絕在供應商的欠條上加蓋公章。
“我們被拖些欠款不要緊,如今連*后維護自己合法債權的**證據也丟了。”對于此事,小莊頗感憤怒,但卻也涌起一種無力感。
外貿公司款項難回成借口
據登記在冊的工商局資料表明,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18日,注冊資本為300萬元人民幣,其主要經營范圍為鞋類、鞋材、服裝,屬于中小企業規模。一直以來,宏順鞋業都以日本訂單為主,與供應商的合作也相對順利。因此,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宏順鞋業的供應商們也都有點措手不及。
今年7月份開始,宏順鞋業告訴供應商由于外貿公司沒法準時出貨,拖欠的貨款只能等出貨后再補上。對于宏順鞋業的這一說法,供應商們也都表示理解。
“我們真的沒想那么多,那時,許多外貿公司都沒辦法準時出貨,所以,就想等到外貿公司出貨到賬后再來跟他(李建新)結款。”與宏順鞋業有著業務往來的富樂梅皮革負責人說。
直到國慶節前的那一次對賬,他和這群供應商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糊弄了,他們開始著手向與其有業務往來的路益、伊斯特等外貿公司了解情況。
據了解,10月15日,伊斯特公司已經將*后一筆35000美元匯入了李建新指定的一個私人賬戶。到此,伊斯特與宏順的款項已經全部結清。
事實上,從今年7月到9月期間,與其合作的路益、伊斯特等外貿公司均按照正常的排期給宏順安排款項,但宏順鞋企單方面卻以外貿公司未能正常結賬為由拒付了鞋材供應商的貨款,其原因何在?究竟是經營管理不得當造成了企業資金困難還是其他問題?
據鞋材供應商們稱,他們陸續給李建新去電時,李建新推說自己不是公司法人,企業倒閉了該交由法院解決。
這時候,供應商才發現,工商局登記在案的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法人和股東情況早已變更。記者在隨即調出的泉州市鯉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私營企業登記基本情況表中發現,2012年2月21日,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和股東便已沒有李建新的名字,本來的李冰、李炳燦(李建新的父親)、吳振鏗、鐘巖泉四位股東變成了李炳燦和李金田(李建新的弟弟),他們各自出資210萬元和90萬元,而法人代表也早就變更為李炳燦。
“現在想打官司都不知道要找誰了。”在得知這一變故之后,供應商們更顯無奈。
外貿公司款項難回成借口
據登記在冊的工商局資料表明,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18日,注冊資本為300萬元人民幣,其主要經營范圍為鞋類、鞋材、服裝,屬于中小企業規模。一直以來,宏順鞋業都以日本訂單為主,與供應商的合作也相對順利。因此,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宏順鞋業的供應商們也都有點措手不及。
今年7月份開始,宏順鞋業告訴供應商由于外貿公司沒法準時出貨,拖欠的貨款只能等出貨后再補上。對于宏順鞋業的這一說法,供應商們也都表示理解。
“我們真的沒想那么多,那時,許多外貿公司都沒辦法準時出貨,所以,就想等到外貿公司出貨到賬后再來跟他(李建新)結款。”與宏順鞋業有著業務往來的富樂梅皮革負責人說。
直到國慶節前的那一次對賬,他和這群供應商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糊弄了,他們開始著手向與其有業務往來的路益、伊斯特等外貿公司了解情況。
據了解,10月15日,伊斯特公司已經將*后一筆35000美元匯入了李建新指定的一個私人賬戶。到此,伊斯特與宏順的款項已經全部結清。
事實上,從今年7月到9月期間,與其合作的路益、伊斯特等外貿公司均按照正常的排期給宏順安排款項,但宏順鞋企單方面卻以外貿公司未能正常結賬為由拒付了鞋材供應商的貨款,其原因何在?究竟是經營管理不得當造成了企業資金困難還是其他問題?
據鞋材供應商們稱,他們陸續給李建新去電時,李建新推說自己不是公司法人,企業倒閉了該交由法院解決。
這時候,供應商才發現,工商局登記在案的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法人和股東情況早已變更。記者在隨即調出的泉州市鯉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私營企業登記基本情況表中發現,2012年2月21日,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和股東便已沒有李建新的名字,本來的李冰、李炳燦(李建新的父親)、吳振鏗、鐘巖泉四位股東變成了李炳燦和李金田(李建新的弟弟),他們各自出資210萬元和90萬元,而法人代表也早就變更為李炳燦。
“現在想打官司都不知道要找誰了。”在得知這一變故之后,供應商們更顯無奈。
訴諸法律
如今,凌亂的工業區里,只要能被查封的財產都被貼了封條,一紙法院公告更引人注目: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被張貼在墻上,通告上表示法院將于2012年10月19日執行宏順公司的財產,用于支付蔡啟坤等員工2012年9、10月的工資。
不肯透露姓名的保安大叔告訴記者,他在9月16日領過*后一筆工資,現在一直在等,過幾天(等待法院執行拍賣后)應該就有錢可以拿了。
他也透露,國慶過后,鞋廠實際上就沒開了,他們也就不上班了,都在等發工資。而在這期間,他們中有人致電李建新,李建新說自己在廣州籌錢,鞋廠還會開,目前僅是整頓,還給他們承諾10月16日會回來發工資,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兩個月。
和工人一樣焦灼等待李建新露面的還有房東朱先生,據了解,自2008年開廠以來,泉州宏順鞋業有限公司便與其簽定了長期租房協議,自上一季度(7、8、9月份)他就沒收到租金,目前他只能代繳逾期的水電費,僅一個9月份的水電費就2萬多元。
保安大叔被拖欠的工資沒有等太久就拿到了。記者昨日獲悉,目前鯉城區法院已將宏順鞋業查封的財產進行公開拍賣,拍賣后共獲得人民幣44萬元整,用于支付宏順鞋業拖欠的工人工資43.8萬元。然而,拖欠供應商等的款項卻依然遙遙無期。
目前涉及34家晉江、江西等鞋材供應商已聯合到法院上訴,要求宏順歸還欠款,卻因雙方是長久交易對象,且沒有明確資料證明其欠款不還,無法傳喚宏順相關負責人。
法院建議,若事實果真依當事供應商所說,可以到公安局以詐騙罪報案。由于欠條、賬本等重要資料沒有辦法提供,或者沒有宏順負責人的簽名及公章,因此公安局也無法立案。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多次通過電話聯系李建新。在記者表明身份后,李建新直接掛掉電話。截至記者發稿時,李建新依然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
深度解讀
宏順倒閉 揭開業界交易規則
“賒賬”成晉江鞋業界公開秘密
東南網-晉江經濟報11月20日訊(記者 張格格)或許宏順鞋業在泉州地區眾多的鞋企當中,規模算不上太大。然而,宏順鞋業的倒閉卻引起了眾多業界人士的關注。
宏順鞋業的倒閉為晉江鞋材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不僅意味著泉州地區龐大的誠信交易出現了斷點,更讓該地區的鞋業相關從業人員警覺,原本憑借口頭約定和信任賒賬進行的鞋業上下游業務交易原來如此單薄,到頭來甚至出現無法保障自身合法的債權利益,如此的信任危機勢必導致上游供應商或將資本鏈條越收越緊,進一步直接影響成品鞋的生存發展。
在晉江業界,鞋企與鞋材企業之間一直以來采用的便是“賒賬”生意。而這種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賒賬”生意,無疑是導致此次事件的重大推手。
由來已久的“賒賬”生意
*早披露宏順事件的某網絡媒體把這起事件的源頭指向了這個行業本身的交易方式———賒賬,它是晉江制鞋產業鏈中*傳統、*流行的一種交易方式,不僅是晉江誠信交易的根本體現,也是制鞋行業快速經濟發展的無奈選擇。
宏順事件對于鞋材供應商而言,雖然深有感觸,但現金結算就是一個夢想罷了,要想在這個圈子里現金支付,簡直就是寸步難行。晉江星耀(中寶) 鞋材有限公司的莊婷霞說,他們賣的材料大多都大同小異,再說,現在生意這么差,自己不做別人就跑去做了,除非人人沒有獨我有,才敢要求現金結算。
在晉江,現金交易遲遲不能推行的還有一個原因:在這個制鞋上下游中大多數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復雜宗親關系,和自己的親戚們撇下臉收現金,試問,他們怎么做得到?
晉江順溢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世平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會走進鞋材這個圈子,靠的就是親戚的幫襯。
“親戚給你點生意讓你賺錢,你還好意思追在別人后面要別人和你簽合同?同樣道理,今后如果我能幫襯別人賺錢,被我幫襯的人好意思要和我簽合同嗎?面子過不去,良心也過不去!”林世平這句話道出了晉江鞋材業界“賒賬”生意盛行的又一原因。
或引發信任危機
在宏順鞋業倒閉事件當中,*讓34名供應商受傷的便是宏順鞋業要走了他們的出貨單和相關憑證,從而導致供應商因為缺乏有效憑證,難以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那么,當宏順倒閉前提出對賬要求時,為何他們沒有人多留一個心眼兒,對這樣的對賬方式表示懷疑呢?
事實上,據大多數鞋材供應商們介紹,如此的對賬方式很正常,幾乎每個月他們都會把自己的出貨單或賬單送到成品鞋企業那里核對結算,等成品鞋企業核算清楚后給他們排款或者開出承兌。
“這是晉江鞋材行業普遍的做法,這么多年,大家憑的就是誠信。”晉江明華鞋材貿易有限公司丁鴻澤一語道出行業現象,幾乎所有的鞋材供應商與成品鞋企業合作的方式幾乎都從一個口頭約定開始,進行賒賬交易,按期收賬,一個周期大概在兩三個月,而能真真正正拿出正式合同的沒有幾家。
已經60多歲的洪水丙是一家小制線廠的老板,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生意。他說,自己給成品鞋工廠供應鞋線,一捆捆的數量和品類繁多,真的做不到賣一捆就簽一次合同,只能憑借出貨單和收條向對方要賬。
“說實話,工廠要真不給我結款了,可是一件麻煩事,更不用說如果連基本的出貨單都不見了。”想到宏順事件,他心有余悸,不過,行業都是這樣往來交易,他也沒有辦法,遇到那樣沒有誠信的合作對象,只能自認倒霉吧。
在林世平看來,這個行業完全憑借口碑做生意。在和新的成品鞋企業做生意前,他都會先向周邊朋友打聽新合作對象的口碑。如果口碑不錯,排款又相對穩定,他們就會考慮與之合作。
林世平口中的口碑無疑便是誠信。無疑,晉江的鞋行業當中,上下游便是靠著誠信運轉。如今,30多家鞋材供應商遭受拒付欠款,無疑將會引發這個圈子的一場信任危機。
無誠信不立
對于擁有獨立游戲規則的晉江業界而言,此次出現的宏順鞋業事件固然引起了一場信任危機,但想要讓他們改變固有的交易模式卻是太難。在晉江鞋材業界,憑借“誠信”做生意已經深入人心。
事實上,靠著“誠信”走出財務危機的企業大有人在。林世平告訴記者,在西濱有家鞋企由于被客戶惡意拖欠,幾乎陷入了破產的境地。在發生此事后,該鞋企的老板把所有供應商召集起來開會,坦誠相告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短期內可能還不上拖欠供應商的款項,他愿意拿出廠房的地契抵押給供應商。
“當時供應商們并沒拿他的地契做抵押,也沒有因此斷掉給這家鞋企的材料供應。原因很簡單,沖著這家老板的誠信,我們也愿意拉他一把。”林世平表示。
事情*終朝著讓人欣喜的角度發展。在供應商們的支持下,這家鞋企*終起死回生。而因為這個事件,這家鞋企在晉江鞋材業界也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事實上,“無誠信不立”的觀點已經深入晉江鞋材業界。“誠信就是企業無形的財富,失去了誠信,意味著資金成本的上漲。想想兩三個月的賬期能給工廠省下多少利息錢。而且銀行貸款到期了就要還,可是拖欠供應商的錢哪怕一時半會由于周轉困難還不上,鞋材企業憑借多年生意往來都能獲得或多或少的支持。”聯興發布行負責人李榮臻表示。
此次發生的宏順鞋業倒閉風波給篤信“誠信”生意的晉江鞋材業界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現金交易遙不可及,但是更多的鞋材供應商們向整條產業鏈發出呼吁,晉江鞋材行業要在誠信交易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交易行為,這不僅保障自身合法利益,也是推動整個制鞋行業邁向更加規范化管理。
“希望安踏、特步等成品鞋企業和泰亞等鞋材企業的上市能幫助鞋材企業規范生產交易,腳踏實地梳理好晉江制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丁鴻澤意味深長地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