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飽受長達4年多的歐盟反傾銷之苦后,國內鞋企獲得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撐腰”:WTO專家組報告表示,在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訴訟中基本支持中國,歐盟的行為不符合WTO法規。
盡管早在今年3月31日,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就已到期終止。但WTO的裁決,還是得到了浙江鞋企的歡迎。“雖然對出口增加可能沒有太多實質意義,還是蠻高興的!”今天下午,溫州鞋業龍頭康奈集團副總周津淼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這項裁定的重要意義在制度層面上。”對WTO的這次裁決,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局長張勇如是表示。他告訴記者,在對中國鞋企曠日持久的反傾銷中,歐盟的不少做法都違背了WTO規則。如在每次反傾銷到期后的日落復審中,歐盟屢屢延期,實質上變成了“日不落復審”,這是典型的保護過度。
此次WTO裁決,是否意味著,今后國內鞋企對歐出口可以免受反傾銷之擾了呢?
“不可能。”張勇干脆地說。他認為,歐盟不會因為WTO一次裁決,就停止對中國企業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在這一點上,企業切不可抱有幻想。但他指出,這次裁決后,今后歐盟對中國企業采取反傾銷措施時應該會多一些顧忌,而這在當下尤其具有意義,因為歐盟目前正在經受債務危機的困擾,按照常理,是*容易挑起貿易爭端的敏感期。
“即便不用反傾銷這個手段,還是可以用別的手段的。”對WTO裁決的現實意義,周津淼也沒有過高估計。他介紹說,康奈在法國開了一些自有品牌專賣店,前不久遭到法國有關方面侵犯專利的調查,現在還在應對之中。“只要你發展得快,就一定會遭到各種形式的阻擊,形式不一定是反傾銷。”他說。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在經過歐盟長達4年多的反傾銷后,目前我省鞋企對歐盟出口增速已經受到明顯抑制。杭州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在我省鞋類產品前三大出口市場中,對歐盟出口鞋僅增長8.8%,是*低的一個。
“這個行業,目前*大的問題還不在于出口的量。”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告訴記者,這幾年,通過拓展俄羅斯、東盟等新興市場,溫州鞋出口仍然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2010年溫州市鞋類總出口額為37.40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就已經超過30億美元,然而出口附加值提高并沒有顯著改變,今年以來受到各種成本上漲制約,形勢更嚴峻。
新興市場也越來越不“安全”。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的統計顯示,目前,在我省遭遇的貿易爭端中,由新興市場發起的已經占到了一半。“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包括鞋企在內的浙江企業必須加快轉變出口模式,實現增長立足點從低成本優勢到高附加值的過渡。”張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