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中國5月份接近50%的出口增速,讓不少分析人士大跌眼鏡。
海關總署6月10日公布的統計顯示,5月份中國出口156 0190 2607.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比上月加快18.1個百分點;進口1122.3億美元,增長48.3%。
在綜合分析了該月的出口國別結構后, 數位受訪分析人士將出口高增長的源頭鎖定歐盟。中國5月對這個原本不被看好的市場的出口增長了49.9%,其中對德國的出口增速更接近60%。 隨著歐債危機的爆發和國內樓市新政的出臺,進入6月份以來,投資者年初對經濟過熱的議論迅速被對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所替代,從而導致近期股市的大幅下跌。而在此時點上出爐的5月份外貿數據,似乎顯示歐債危機對出口的沖擊沒有預想那么大。
“是歐盟、美國等傳統主流市場繼續補庫存的因素支撐起了5月份的出口高增速,但估計這一動力難以持續到三季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說,考慮到出口發貨、結匯的滯后性,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可能在三季度全面呈現。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指,迫于減排壓力,“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政策調整已不可避免,但各部委在調整的時機選擇上存在分歧。
這意味著下半年的出口形勢存在很大變數,高度仰賴出口的中國經濟是否將在年內“二次探底”,亦尚未明朗。
“歐洲補倉”:出口的短期引擎
即便刨除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5月份出口額對比2008年5月出口額,仍然增長了9.2%。
這讓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感到樂觀。他認為,5月貿易數據中,無論是早前被看好的美國、東盟,還是不被看好的歐盟市場,5月份中國對它們的出口增速都相當高;從產品結構看,機電、高新技術產品這類更能反映國外市場需求恢復情況的產品,出口增長要明顯快于整體水平。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774.9億美元,增長37.4%。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386.8億美元,增長28.2%。東盟以微弱的優勢超過日本,重新成為我國第三大伙伴。
“中國5月出口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表現也是相吻合的。”李慧勇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委員會近期都上調了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5月出口數據公布后,申銀萬國已經將中國全年的出口增速從22%調高至28.5%。
但更多的分析人士沒有這么樂觀。“5月的出口大增,主要來自于歐洲的補貨需求。”前五礦商會副會長周世儉分析,世界經濟恢復不同步,致使歐美等主流市場補庫存啟動的步調有前有后。美國的補庫需求啟動于去年的三季度,而來自歐洲的訂單在去年末、今年初才見好轉。
事實上,企業5月完成的出口,訂單大部分在去年末已經簽訂,當時的采購商們尚未預料到今年2月以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和蔓延。
“按照慣例,在經歷過2008年、2009年兩年經濟低迷后,歐美補充庫存的需求至少將維持8-9個月。”周世儉說,不能從這種非常態的出口中得出外貿已經全面恢復的結論。實際上,美國今年一季度3.2%的經濟增長中,就有一半來自補充庫存的推動。
后市變數:沖擊在三季度到來
廣東一家以歐洲市場為主的大型服裝出口商,今年已經開始大幅裁減歐洲業務。“訂單數量雖然比2009年有明顯好轉,但短單、急單為主的訂單格局沒有改變,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客戶下單更趨謹慎,大部分報價低到出口商們根本無法接受。”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變數是,在富士康發生連續跳樓事件后,珠三角的外貿工廠在各方壓力下普遍開始加薪。上述服裝出口公司已經連續3個月每月每人增加200元左右的工資和社保購買額,上半年的勞動力成本增幅接近30%。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與中歐出口存在很大的相關性。今年以來人民幣兌歐元已經升值了16%左右,4、5月份的匯率波動尤為明顯。考慮到外貿訂單3個月左右的合同期,他預計歐債危機的影響在三季度或四季度才會全面顯現。
三季度一直被視為中國商品出口的傳統旺季,一般在10月份之后,出口額會出現環比回落。若考慮香港轉口因素,對中國而言,歐洲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每年對歐洲的出口額占整體出口額的兩成左右。
大型出口商們的訂單情況也支持霍建國的判斷。
國內*大的雪柜出口商星星集團上半年每月一直維持著60%左右的出口增速,從現有訂單情況看,6、7月的出口計劃已經全部排滿。星星集團外貿公司總經理陳海明估計,8月后的出口存有變數,增幅明顯回落難以避免。
國內*大服裝出口商之一的上海飛馬集團的總經理陸龍生說,近期出口商與采購商在價格方面的沖突尤為明顯,出口商們為保住微薄利潤不得不放棄歐洲的不少低價單,公司前5月每月40%左右的月均增幅在三季度將難以維持。
利劍懸頭:出口退稅下調再磨刀
歐債危機影響的不明朗之外,另一把劍也懸在中國出口的頭頂。
5月份出口的數據中,鋼鐵產品出口備受關注。其中鋼材在5月份出口了494萬噸,同比增長2.7倍,出口額40億美元,增長約兩倍。速度比前幾月明顯加快。
不知是否巧合的是,正是在5月中下旬,坊間開始盛傳鋼鐵產品、部分有色金屬等“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要下調。傳聞稱熱卷9%的出口退稅將取消,冷卷和涂鍍類產品的出口退稅從13%下調到9%。
“不排除是鋼鐵企業在搶關出口,趕在出口退稅下調之前執行此前簽訂的出口合同。”霍建國預計,“搶出口的情況可能在此后幾個月會更加明顯。”
而據悉,浙江、廣東等主要出口重鎮在上周接待了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派出的幾組外貿調研人馬,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出口影響的評估在調研座談會上被屢次提及。這似乎顯示傳聞并非空穴來風。
“目前判斷,出口退稅下調鎖定的還是‘兩高一資’產品,不會波及其他出口類別,”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貿官員說,“調整的動因主要還是‘十一五’的減排壓力,而非外貿結構的調整。”
他透露,除了下調出口退稅,鋼鐵等產品還可能將再次被納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不再享受進出口保稅的優惠。
2008年初,在外貿減順差、調結構的推動下,鋼鐵、有色金屬、石化等70多類商品被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同年底金融危機爆發后,為穩定出口,決策層在2009年6月將這些產品從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中剔除。
到了今年一季度,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大幅反彈。國家發改委官員在內部一次節能會議上表示,今年能否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關鍵要看“兩高”行業過快增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而控制的措施之一可能就是收緊該類別的出口。
不過,再度下調出口退稅的思路與商務部的思路不一致。商務部此前一直在呼吁能夠將出口退稅政策中性化,按照國際慣例實行全征全退,不再將其作為“調結構”的手段。
受商務部委托,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新近完成了一份題為《涉外財稅政策體系改革路徑》的課題報告。報告提出,在“十二五”期間,應分三步完全實現出口退稅政策的中性化——包括將當前的出口退稅率穩定下來;確定平均出口退稅率,逐步提高平均出口退稅率的水平;*后完全實現出口退稅政策的中性。
上述消息人士說,政策究竟會如何調整目前還未成型,不過商務部仍堅持今年應“穩”字當頭,所有外貿政策調整都該放到明年再論。
歐債危機后續影響及出口退稅政策的變數,使得下半年的出口形勢不容過度樂觀。而很大程度上基于出口牽引的中國經濟是否將“二次探底”,這一爭議目前還沒有明朗的答案。
關于這一爭議的*新言論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于華盛頓時間6月9日的講話。林在當日世界銀行舉行的《全球經濟展望》視頻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沒有二次探底的風險,但其他經濟體是有二次探底的風險的。”
他承認歐債危機將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但認為中國可以更好地改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來吸引外資。他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率可達至9.7%。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