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廣州舉行的“四川承接廣東制鞋轉移洽談會”上,四川省副省長表示,四川已建了近10個制鞋園區專門承接粵鞋產業轉移。
一些廣東制鞋企業表示,擔心物流成本增加,人員轉移困難,以及運輸時間延長將導致訂單減少等問題。對此,已經有一些廣東制鞋企業通過改變出口路線、采取訂單分派等方式尋找到解決之道。同時,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
物流成本抵消人工節省 物流關
在上周舉行的“四川承接廣東制鞋轉移洽談會”上,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說,成都武侯區內遷溫州制鞋企業反饋,和在沿海設廠相比,每生產一雙鞋,企業可以節省20%的成本。而據介紹,“成都*低工資水平為550元,和廣州相比相差300元左右。”對此,參會的廣東制鞋企業大多表示,內遷四川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確沒問題,但在原料采購和成品運輸上增加的物流費用可能會抵消這個數字。
廣州市友群鞋服輔料公司副總經理宋浩認為,制鞋工藝有一個產業鏈問題。銷往歐美的鞋以高端鞋為主,生產必須有優質的輔料才行,比如“皮帶扣”和“鞋花”,廣東等沿海地區在這方面已具備很好的技術條件。但這類小企業遷到中西部成本很大,多數都不愿意內遷。
東莞一家臺資制鞋企業表示,成品從四川運到沿海地區再轉運歐美市場,經過內部測算,前面兩項的物流成本可能增加20%,也就抵消了人力資源成本的節省。
對策:改換轉運路線
“物流增加多少,還要看你走的路線。”金堂宏泰制鞋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仁浩透露,該廠是臺資企業,兩年前從東莞遷至成都,成都廠區半成品年產量在一千萬雙以上,成品年產量超過300萬雙。他表示,其產品并沒有通過粵鞋傳統路線運輸,即通過深圳港轉運歐美,而是通過上海港轉關出海。物流成本增加僅為15%以內。
路線太長,趕單來不及? 時間關
“內遷之后,不光成本增加,還可能因為運輸時間延長而損失訂單。”廣州市鞋業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歐美采購商對于換季鞋類交貨時間要求異常嚴格,合同中都對推遲交貨規定了嚴厲的罰款。
去年,廣州曾有企業因為中途工人辭職而無法準時交貨,希望推遲一兩天,但對方不許,*后企業只能將海運改空運,光運費就增加了20多萬元。
東莞鞋業商會名譽會長劉穗龍也表示,如果制鞋企業遷往四川,運到深圳或者上海出海,光在路上就要多花3天左右,所以內遷企業在選擇訂單之時,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對策:沿海內地都設廠
已在成都武侯區設廠的東莞制鞋企業負責人周先生表示,自己所接到訂單交貨期限一般都在2個月左右,有充分時間準備。2萬雙女式涼鞋的訂單,從原料采購到成品出廠,不會超過一個月,而他說自己設在成都的工廠只有不到500個工人。“如果是超過1000人的大廠,那時間更是沒問題。”
周先生建議,有條件的制鞋企業可在沿海和內地都設廠,把主要基地放在內地,沿海分點則主要搜集信息。對時間較緊的訂單交由沿海分廠加工,一般的訂單則由內地的分廠完成。
川籍員工不愿意回川? 人才關
四川省招商部門數據顯示,四川8850多萬總人口中有近2000萬農民工在沿海打工。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還援引了一項統計數稱,“廣東制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有六成是四川人,工人超過三成來自四川。”
不過,廣州鞋業商會一位負責人表示,不少廣東企業家擔心,“川軍”未必舍得放棄廣東的工作,這邊薪水肯定要高些,他們很多人擔心回去之后的工資會下降。
東莞鞋業商會名譽會長劉穗龍也指出,盡管四川勞動力很豐富,但根據部分遷往四川廣東鞋廠的反饋,招工并不像預想的那么容易。
對策:四川或召回勞工
針對廣東制鞋企業的疑慮,有關人士透露,四川將通過在江浙和閩粵等地的辦事處,大幅召回四川籍勞工。
記者在東莞金堂宏泰制鞋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仁浩的名片上看到,他是兩家東莞制鞋廠和兩家四川制鞋廠的負責人,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成都市人大代表”。他說:“很多四川老鄉都愿意回去創業,沒有人會愿意一直漂泊異鄉的。”
東莞一大型制鞋廠四川籍經理孫先生也表示,東莞各大鞋廠的四川籍員工彼此諳熟,不少人都希望回川發展。
來源:廣州日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