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整潔有序。
“1.14”火災后,城北街道后陳楊家渭兩村,**拆除1.8萬平方米違法建筑。
2014年1月14日14時40分,溫嶺市原臺州大東鞋業發生16人死亡、5人受傷的嚴重火災事故。“1·14”火災后,溫嶺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四必停”、“四必拆”、“四追責”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隱患大整治行動。一年過去了,溫嶺制鞋業整治陣痛之后是就此走入低谷、坐地消沉,還是鳳凰涅槃、致死地而后生呢? 筆者展開了調查采訪。
火災次數減少一半
陳春曉是景寧畬族自治縣一名教師,因為景寧縣與溫嶺市是友好結對縣,景寧縣有一些老鄉在溫嶺辦廠經商,每年春節前后,陳春曉常會到溫嶺拜年走親購年貨。上周六,陳春曉攜同學到橫峰看望在此辦廠的朋友。當他經過橫峰街道那條**的制鞋一條街橫石路時,注意到原先鱗次櫛比、家家戶戶門前一塊XX鞋業的廠牌少了。“估計少了一半。”陳春曉說。
“不止減少一半。”橫峰街道經濟發展辦主任梁欽告訴筆者,“2014年初摸排統計是820多家,經過一年的整治,目前剩存329家。”
“1·14”火災后,溫嶺市里提出了關停重組一批、規范改造一批、產業轉型一批和龍頭扶持一批的“四個一批”解決制鞋企業措施。一年下來,鞋企和家庭作坊數減少是非常顯著的。據溫嶺市經信局統計,至去年底,該市鞋企和家庭作坊由整治前的1.1萬家減少到目前的5000余家,其中4000余家通過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場所、消除企業安全隱患、提升管理水平、實施“機器換人”促進減少用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等措施,完成改造提升;3000余家通過“個轉企”或兼并重組為1000余家;另有6000多家無證照、存在安全隱患、涉嫌違法建筑等企業被關停淘汰。
一年的安全隱患大整治,作為一名直接與企業打交道的基層干部,梁欽感覺*明顯的還是火災次數的大幅度減少。2013年,橫峰街道企業發生火災46起,通過整治,2014年僅發生15起,比2014年減少了近七成;出租私房發生火災次數從2013年的22起減少到去年的10起,減少了一半多。
溫嶺全市制鞋業廠房火災次數也減少了一半多,明顯下降。據統計,2014年全市制鞋業發生廠房火災次數43起,比2013年的95起下降54.7%(溫嶺全市2014年火災發生數下降25.4%)。
“機器換人”有效推進
進入2014年農歷十二月,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就著手準備回家過年了。前些年,唐忠洪只要在老鄉QQ群里叫一聲“你們什么時候回去啊,帶我一程吧”就會有很多人回應,即使老鄉的自備車沒空位帶人,也有很多從老家過來的“黑車”上門招攬生意。唐忠洪來自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在溫嶺務工近十年,由于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前幾年一直在橫石路上的家庭作坊換來換去。剛剛過去的2014年,他感覺只有幾個或者十幾個小工的小廠少了,像他這樣在小廠中跳來跳去的短工也少了。春節臨近,他經常在老鄉QQ群叫喊拼車回家,也很少有人搭理他。他說,這并非他人緣不好,而是老鄉少了。在溫嶺市區石夫人路開超市的張明富也非常明顯地感覺老鄉少了,他說,“我這超市主要客源是老鄉,前幾年一年可賺幾萬塊,2014年能混口飯吃就不錯了。過了春節,我準備把店盤出去,沒生意,不干了。”
一線生產員工的減少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于企業的“機器換人”。臺州博洋鞋業有限公司、臺州一休鞋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引進電腦橫機加工針織鞋幫面,生產效率是傳統機器的10倍,一臺橫機每小時生產3雙鞋子,1個工人可管10臺機器。相同產量,老工藝需200來人完成,采用橫機針織,只需幫面和鞋底幾十個工人便可,“機器換人”節省用工非常明顯。去年6月,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投資700多萬元引進全國首條運動鞋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原先一條普通流水線需要配備65名工人,這條自動化生產線正式啟用后,18名工人就能完成全部工序。浙江卓凌鞋業有限公司引進自動化下料機和冷粘成型流水線,有效實現減員、增效、提質。
令人鼓舞的是,溫嶺市制鞋行業“機器換人”得到上級的肯定和支持,入選浙江省“機器換人”推進機制創新試點單位,在省財政廳和省經信委近日下達的2014年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中,全省制鞋業“機器換人” 推進機制創新試點補助縣共1000萬元資金,其中溫嶺市獲補700萬元。
隨著無證照、存在安全隱患、涉嫌違法建筑等家庭作坊式制鞋企業的關停及實施“機器換人”,低端用工數大幅減少。據估測,溫嶺全市流動人口比2013年底減少14萬人。
國稅地稅雙雙增加
前幾年,橫峰街道等地也開展過區域性的鞋企安全整治行動,但去年的大整治行動把制鞋企業和作坊數量壓減了一大半,整治力度之大,整治措施之嚴均達到歷史之*。這場史無前例的整治行動,不免讓人擔憂,曾經的溫嶺支柱產業制鞋業是否會因此走入低谷甚至被打垮?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疾風暴雨式的整治雖然是痛苦的,但“猛藥治沉疴”。來自該市制鞋業的一組統計數據表明,通過整治,制鞋業沒有趴下,而是得到了重生。
2014年,溫嶺市鞋業顯現三增長。一是產值增長,去年鞋業規模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鞋業規模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8.1%;二是效益增長,鞋業規模上企業利潤增長3.7%;三是稅收增長,去年制鞋業國稅收入增長28.2%,地稅收入增長9.4%。
天利鞋廠原先租用橫石路上一戶人家的一至四樓辦廠,一二樓是生產車間,三樓做倉庫,四樓是職工宿舍,是一家標準的集住宿、儲存、生產為一體的“三合一”個體工商戶企業。開展整治后,老板葉清勇籌資200萬元,租用橫峰鞋業集聚園區的一間標準廠房生產,將原來的個體工商戶登記為個人獨資企業,實現“個轉企”。“在橫石路的時候,我一年交1萬多元稅。現在一個月交地稅156 0190 2607元、國稅1900元。如果用電量超過一定限額,還得另外按實際用電量補稅。”葉清勇說,他去年納稅額9萬元,比2013年多了四五倍。
雖然多交了稅金,但隨著“個轉企”和生產規模的擴大,葉清勇也從以前的“就像一個小包工頭”變成了“小老板”。葉清勇說,變化*大是生產方式大調整。以前他們憑感覺做產品,看到市場上什么暢銷,就跟風照樣做什么,坐等客戶上門采購。這種先生產后推銷經營模式,一旦感覺不靈敏,市場把握不準,就會造成庫存積壓。去年他改變了生產方式,前后3次到廣州等大城市摸市場,自己設計鞋樣,每出一個新款先發給客戶,聽取意見,得到多數客戶認可的鞋樣再按訂單組織生產,經營模式的突破使他的產值利潤等獲得了較好回報。
安全意識普遍提升
走進葉清勇的天利鞋廠,雖然與大企業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和之前開在橫石路的“三合一”作坊相比,從電線路采用阻燃套管、生產車間設置獨立式煙感探測器、加裝自來水衍生滅火噴淋系統、消防應急水龍頭等硬件設施,到企業主思想的重視,都不可同日而語。“現在我不僅僅在墻上貼幾張禁止吸煙的標語,而是每天早上開工前都要開會提示員工注意安全。自己投資也大了,安全這兩個字真是不敢不重視。”葉清勇說。
小企業是這樣,工業區、村莊等成片區域更是把安全放在了**位置。大溪鎮岙增張村興潘西路兩側有66間民房開辦44家企業,是一處典型的“低、小、散”制鞋業聚集點。在消防安全隱患統一整改中,岙增張村不僅拆除占用防火間距、消防車通道及影響滅火救援的違章建筑及廣告牌,還將深度為55米的廠房從中間拆出一條10米寬的消防通道,實現了住宿建筑與生產建筑的分離。在將所有生產區房屋進行水平、垂直分隔,戶與戶之間、層與層之間全部分隔到位,避免火勢蔓延擴大的同時,還隔斷廠房內部樓梯,統一在室外設置了13部旋轉樓梯,在建筑四周增設回字連廊,打造成企業的綠色生命通道。
令人欣慰的是,岙增張村及該村的鞋企業主,不是為整治而整治設立消防通道,而是將安全觀念值入每家企業、每個員工心中。筆者多次前往岙增張村采訪,除了偶爾有裝卸貨物車輛進出短時停留外,消防通道基本保持暢通。
鏈接
四必停:發現有“三合一”現象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改、存在安全隱患的出租房一律停業整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改、人口密集公共場所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一律停業整頓。
“四必拆”:無證照生產企業的違法建筑必須一律拆除、主體建筑附屬搭建的違法建筑必須一律拆除、侵占用消防通道的必須一律拆除、新搭建的違法建筑必須一律拆除。
“四追責”:對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的,必須一律追究企業主的安全責任;對出租房屋的單位或個人安全責任不落實的,必須一律追究出租戶的安全責任;對安全監管責任沒有落實到位的單位或個人,必須一律追究安全責任;對所有單位或個人為違法建筑作為生產經營場所辦理相關證照,辦理供電、供水、供氣等手續的,必須一律追究相應的責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