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鞋類產品生產總量已達90億雙左右,占世界鞋類消費總量的67%,出口總量62.8億雙,創匯額為156 0190 2607.1億美元;其中膠鞋產量約為65億雙(熱硫化鞋、冷粘鞋、注塑橡塑鞋各占1/3),出口量約49億雙,創匯額達92億美元,已成為世界膠鞋**生產和出口大國。
內銷市場,目前我國年銷售鞋類產品總量達27億多雙,其中膠鞋銷量在15億雙以上,基本處于飽和過剩狀態。外銷市場,據海關統計,近三年膠鞋出口持續增長,2003年出口量35.44億雙,創匯額63.87億美元;2004年出口42.38億雙,創匯75.67億美元;2005年出口增至49.35億雙,創匯增至92.0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18%。但由于出口膠鞋近90%為貼牌加工,出口平均單價僅維持在1.8美元/雙左右,基本上為數量型、低價位為主,在天然膠等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不僅增量不增收,而且也加大了國外對我國反傾銷的風險。
由于膠鞋以運動、休閑和勞動防護鞋為主,其特性和功能更能滿足現代人追求運動、健康、休閑舒適和安全、時尚化的需求,從而決定了其仍有廣闊的市場及發展空間。預計,2010年我國膠鞋總產量將在80億雙左右,出口量將在65億雙左右。受2008年奧運經濟推動的影響,運動鞋、休閑鞋將會有大的增長,膠鞋產品的品種和檔次也將有所變化。另據英國鞋業協會SATRA中心預測,2010年世界鞋類消費總量可達158億雙,其中運動、休閑鞋的銷售總額將由目前的900億美元增至1000億美元以上。
另外,“十一五”期間膠鞋出口還將面臨國內產業優化調整,東南沿海制鞋業向中西部轉移,以及國外各種非關稅壁壘提高與新的反傾銷調查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盡管我國已成為膠鞋生產和出口大國,但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仍不足,產品參與高端市場國際競爭力較低;產品水平相近,結構不合理;國際先進標準的采標率較低;品牌創建能力不強,民族品牌影響力不夠大;市場開拓能力不夠,走出去經營戰略有待升級。因此,“十一五”期間,我國膠鞋行業發展應堅持科學發展、**戰略、循環經濟三大理念,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通過深化改革和全面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進技術跨越和品牌創建。
轉變觀念、調整結構,加快增長方式轉變。
從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入手,使增長方式由數量型、低價競爭向質量和效益型轉變;發揮龍頭骨干企業作用,加強膠鞋產業區域性產業鏈的建設,限制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加大科技創新研發經費的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
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和產業聚集區應建立***或省市級技術中心與實驗室,以采用新型原材料為重點,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用高新信息技術全面改造傳統膠鞋產業,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大力推廣綠色環保、可再生的原材料和包裝材料的應用。
實施**戰略,大力推進民族品牌的創建
重視建造以人為本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建立先進的質量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質量運行體系,推行現代科學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倡導企業重組聯合,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自有品牌在出口中的占有率。
建立現代營銷網絡,開拓出口多元化市場
骨干企業和產業聚集區應建立現代營銷網絡,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營銷過程和物流過程,增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快速反應和市場細分能力;倡導有條件的企業積*采取走出去戰略,在國外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并實行全球化采購,構建跨國經營網絡。
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提高國外先進標準的采用率
鼓勵企業利用自有核心技術和專利,制定具有****水平的企業技術標準,有條件的企業要**開展ISO14000環境標準及相關對人體健康安全標準的認證;為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要學習WTO規則和國際貿易相關法規,樹立貿易共贏的觀念,同時加快產業安全預警機制的建設。
另外,還需要政府在投資信貸、外資引進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扶持;防止低水平重復立項和引進,提高外資引進準入條件和合資合作層次;同時,還應加快稅收改革步伐,盡快實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
來源:中國鞋網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