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海寧《規劃》定位為 "優":圍繞做精做優皮革、經編、家紡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四區四城"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推進產業由制造加工為主向"微笑曲線"的研發設計和營銷兩端延伸,積*推動網上和網下"兩個市場"、二產和三產"兩個產業"聯動發展。
探索海寧工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其中無不貫穿著先發的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海寧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取得了積*成效,連續多屆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皮革、經編、家紡已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知名產業。
優勢還體現在工業是海寧經濟的主導力量,也是海寧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戰場。2011年,海寧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83.8億元,首次邁入千億工業大縣行列。2012年,海寧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156 0190 2607.84億元,列全省縣(市、區)第9位,嘉興各縣(市、區)首位,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0家,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94.43億元。2005~201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5.8%和13.0%。近年來,海寧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保持較高水平。2012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 51.2%,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2.2%,吸納從業人員15.93萬人,是海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2012年,皮革、經編、家紡三大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分別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3.89億元、154.97億元和57.08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2.1%,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建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強化創意設計、整合品牌渠道、完善供應鏈管理等,推動皮革、經編、家紡三大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逐步由"紡錘形"向"啞鈴形"轉變。
優化:打造海寧工業"優秀升級版"
《詩·大雅·瞻夘》有云:維其優矣。
優代表了"優化",而優化是為了更加優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海寧人誓言要打造海寧工業"優秀升級版",這一目標在《規劃》中可以充分看到。《規劃》坦言:雖然海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11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但是,海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偏小,骨干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尚不突出,產品附加值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新興產業發展之路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面對難題,海寧人如何破解?《規劃》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和有力的舉措優化。未來,海寧將緊緊抓住工業強省建設契機,優化發展環境,推動主導產業迅速崛起,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做優做精,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工業經濟做大做強。正如海寧市經信局局長何必成所說:"圍繞工業強省戰略部署,立足海寧市發展基礎與優勢,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優化提升皮革產業,做精做優以經編為特色的紡織產業,培育壯大裝備制造業,提升海寧工業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優化提升皮革產業
海寧皮革產業已經達到歷史高點,如何讓海寧皮革"更上一層樓"?規劃要求,充分發揮海寧(中國)皮革城的**效應,依托海寧經濟開發區等平臺,促進皮革市場與制造基地良性互動,增強皮革制品的設計能力、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加快皮革產業向更深更廣領域轉型升級,著力建設以皮革服裝、皮革家具、皮革箱包為特色的全國**的皮革制品基地,打造集研發設計、制造、展銷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國皮革之都"。到2016年,皮革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50億元。
建設皮革時尚之都,強化創意設計能力。潮流時尚的海寧人密切關注世界產品潮流與設計動向,引導企業注重創意設計投入,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功能在皮革制品中的研發、應用和推廣,開發多樣化的皮革產品。依托中國皮革風尚中心等平臺,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團隊,聘請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設計、研發及技術人才參與產品創新。
充分發揮海寧(中國)皮革城對區域產業的帶動集聚效應,不斷完善皮革城的品牌展示、風尚**、創意設計、產業推進等功能,夯實以產品品牌為基礎的皮革區域品牌,增強區域品牌對國內外制造基地和專業市場的輻射和影響能力,逐漸形成具有現代化、國際化特征的區域品牌運作體系。同時,積*采用電子商務改造提升傳統的營銷業態,實現皮革制造基地與專業市場的互動發展,"線上"與"線下"兩個市場共同發展。
做精做優紡織產業
"沒有*好,只有更好。"做精做優以經編為主的紡織產業,是《規劃》主打的第二個產業。圍繞經編、家紡、襪子、服裝四大領域,以海寧經編產業園區、許村鎮工業園區等為主要載體,以品牌化、時尚化、綠色化為導向,推動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提高行業裝備水平,增強產品設計能力、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爭創知名品牌。到2016年,紡織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600億元,將海寧打造成為集設計、創意、制造、信息、銷售為一體的世界經編之都和世界家紡之都。
大力開發服飾用、裝飾用、產業用經編產品。服飾用經編產品領域重點開發真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經編面料,以及吸濕、排汗、抗菌、阻燃、抗靜電等差別化、功能性高檔經編面料等產品。裝飾用類經編產品領域重點發展簾幔用品、家具覆蓋用品、床上用品,汽車坐墊、車頂襯里、靠背和扶手等。產業用經編產品領域重點開發高檔廣告燈箱布、篷蓋材料等新型柔性復合材料,土工格柵等建筑、墻體材料,風力發電機風葉多軸向經編增強材料以及交通設備、軍用設備、體育運動器材等領域的增強材料。
創新發展多功能、多式樣、多應用領域家紡產品。重點發展婚慶家紡、兒童家紡等產品,推進床上用品、毛巾、家居布藝、窗簾、地毯、裝飾品等家紡產品的顏色、圖案、材質和款式等的創新;加快發展花卉、條紋、方格、*簡圖案、民族圖案、古典紋樣以及抽象、另類式樣的家紡產品;鼓勵發展防螨、護頸、大豆纖維、竹纖維、保暖床品等功能性家紡產品。
提升發展規格齊全、品牌效益明顯的襪業產品;延伸發展知名品牌、高檔次的服裝產品。
創新創優裝備制造業
在大力發展時尚產業的同時,依托海寧經濟開發區、尖山新區、海寧高新技術產業園等重點平臺,海寧決心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設備、特種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積*培育骨干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拳頭與**產品,提升裝備與信息化水平。到2016年,全市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650億元,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0%以上,成為全市新興主導產業。環保設備、電梯設備、工程機械、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產品技術水平在細分行業內居**水平,打造成為長三角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
根據海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特點,結合行業發展趨勢,明確一批對產業結構調整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和產品:機床及控制系統制造、電梯設備制造、工程機械制造、紡織及包裝機械制造、節能環保設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關鍵基礎零部件制造。
瞄準歐洲、美國和日本等世界裝備制造業三大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重點引進裝備制造業世界500強企業、央企、行業龍頭企業的大項目、大投資。鼓勵企業注重與國際標準接軌,促進自主創新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推動"兩化融合",支持現代裝備制造業企業采用計算機輔助制造、柔性制造系統、先進控制技術等信息技術改造工藝技術和裝備,提升制造過程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同時,以晶科能源、美大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以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為主體的太陽能利用產業。
*優: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霂,既優既渥。
正如埃德蒙斯所說:偉大的目標構成偉大的心。海寧工業給自己定出了更高的目標,要為海寧工業裝上一顆*優的"心",從而產生強大的發展動力。正如《規劃》所言:海寧將堅持"轉型提升、龍頭**、創新驅動、集聚集約、合作聯動",加快工業經濟做大做強。
圍繞產業集聚區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需要,以行業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檢驗檢測平臺、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等三大公共創新平臺為主體,建立多層次的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服務機構,打造海寧工業強市創新服務平臺體系,為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和特色優勢產業做精做優提供支撐。
以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兩化"融合發展工程、二三產業"兩產"聯動發展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開展"兩化"深度融合示范骨干企業建設,努力創建10家左右"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加快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推廣工作,梯度推進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創新工作,以皮革、經編、家紡等產業為重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商務服務業集群;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體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依托海寧中國皮革城、海寧中國家紡交易市場、海寧中國經編總部商城,大力發展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品牌化的消費品零售市場,著力建設三大商品交易城,將海寧打造成為全國皮革貿易與資源配置中心和經編家紡市場高地。到2016年,海寧市場成交額年均增長15%以上,三大專業市場成交總額將達到300億元。
海寧之"優",如潮涌動,如日燦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