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一斤蘋果零售價格幾何,而一袋蘋果干又值多少錢?一袋花生能賣多少錢,而由其加工而成的一桶花生油標價又是多少……走進市場,你會發現,快速發展的農產品加工業,將農民手中的農產品增值幾倍甚至更多。然而,小散亂的產業布局、低水平的加工技術,都成了當前制約農產品加工業現代化、阻礙農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解難題,加快釋放農產品的增值潛力?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農產品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紛紛建言,對此展開了討論。
“萬歲產業”潛力巨大
“農產品加工業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可謂是一個‘萬歲產業’。”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告訴記者,農產品加工業覆蓋了食品、紡織、皮革、木材等12個行業,產業覆蓋面*廣,可容納中小微企業*多,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
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57萬個,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48萬億元,連續11年年均增長率超過20%。農產品加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32%,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1以上。“它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成長活力的產業之一。”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的語氣中難掩自豪,“加工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然而,盡管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歷史悠久,但真正進入快速增長也僅是近30年的事。“美國80%以上的農產品都是經過加工后上市,農產品增值達到5倍以上,且生產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我們與之相比,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戴小楓說。
“以功能性食品為例,歐美國家消費營養保健功能食品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約2%,而我國消費者的平均花費僅占其總支出的0.07%,可見還有多少市場潛力亟待釋放。”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朱蓓薇對此也持相同看法。
低水平、小作坊難成氣候
宗錦耀坦言,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內80%以上是小微企業,品牌實力不強,“產業布局太分散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孫寶國對此十分憂慮:“從傳統食品加工這個領域來看,只有幾個速凍水餃、饅頭、湯圓的品牌做大了,而大多數的食品加工缺乏科技支撐,更沒有政策引導,依然走的是小作坊小企業的路子,生存艱難,甚至瀕臨倒閉。”
“由于我國農產品初加工水平低,糧食、水果和蔬菜的產后損失率居高不下。”宗錦耀介紹,每年我國農業副產物和加工剩余物分別達到7億噸和5.8億噸,60%以上沒有得到全值高值化利用,每年由此造成的損失約3000億元,相當于1.5億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
“從政府層面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還存在‘重農業產前產中、忽視產后’的慣性思維,缺乏針對性的扶持、引導和規范政策。”戴小楓認為,正是由于缺乏科技和政策支撐,使得農產品加工業在全國“小、散、弱”的產業局面持續,使得稅賦重、融資難、融資貴、生產成本高等問題長期存在,這些都成為制約農產品加工業“引爆”大市場的“攔路虎”。
政策引導正當其時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加工品消費大幅度上升,農產品加工業抓住機遇,將成為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戴小楓認為,盡管近年來國家推行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下的農產品加工業所需要的,正是政府再來“推一把”。他指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必然要求政府對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先領域進行戰略性地調整,特別是對農業科技的內部結構、學科設置、設施與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等進行戰略性、結構性的調整。
朱蓓薇也認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科技研發亟須得到重視,“尤其是要以科技來**食品工業的發展,從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方面入手,改進加工設備,突破關鍵技術,才能不再受制于‘外人’。”
宗錦耀則建議,應以財政補貼補助為導向,推進建立農產品加工業政策扶持體系,以稅收減免為杠桿,以金融支持為主體,利用財政資金撬動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等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有計劃地將重點和大頭從產中部分轉向產后的加工、保鮮、物流部分。“同時,還要推進建立農產品加工業人才支撐體系,以經營管理和科技創新人才為重點,以技能型人才為基礎,為農民增收、農產品增值提供人力資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