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華堅國際的工人在做早操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已不再局限于自然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建設。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也開始向非洲遷移。華堅集團就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該國*大的制鞋廠。盡管當地人力成本低廉,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基層政府工作不甚高效、語言文化層面與中國存在差異,中國制造業的非洲之行并非一帆風順
在中國制鞋業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非洲是不是中國制鞋企業下一步*好的落腳點,也值得思考
每天早上8點前,上千名身穿制服的工人先做一套標準的中式早操,然后各自走到流水生產線上進行工作:修整皮革、縫鞋幫、刷膠、粘墊底……
見過這一景象的人說,除了工人們黝黑的皮膚和面孔,這里的制鞋流程和場景與珠三角地區的制鞋廠并無二致。
不過,這個場景發生于設立在非洲東北部國家埃塞俄比亞的中國鞋廠——華堅國際鞋城(以下簡稱華堅國際)里,這是埃塞俄比亞*大的制鞋廠。
中國駐埃塞大使解曉巖稱,該廠生產的女鞋的出口份額占埃塞俄比亞鞋業出口份額的50%以上,帶動了當地皮革加工、運輸、物流、農場等多領域發展。
而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的非洲之行中,華堅國際是李克強參觀的企業之一。
工廠的創辦者、華堅集團(華堅國際的母公司)董事長張華榮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他們對于這間中國在非洲的*大制鞋廠滿懷希望。
中國鞋廠以及其他輕工業制造企業的入駐,也代表著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日趨擴大。
然而,以往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建設領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鞋業為何舍近求遠,到非洲投資設廠?
世行副行長牽線
埃塞總理主動邀請
華堅國際的廠房內懸掛著鮮紅醒目的條幅,上面用漢語、英語以及當地的阿姆哈拉語寫著“注重效益”“長遠發展”“和諧安居”等字樣。
紅色條幅具有中國特色,提醒人們這是一家位于非洲的中國鞋廠。
在中國的制鞋業中,擁有2.5萬名員工的華堅集團是一家**企業,其在廣東東莞、江西贛州以及非洲埃塞俄比亞共有51條生產線,生產包括GUESS、COACH、NINEWEST等品牌的女鞋,年產量達2000余萬雙。
在大多數鞋企赴中國中西部及東南亞設廠的大背景下,華堅集團為何選擇非洲?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越南的可雇傭勞動力相對較少,轉移到越南,很快就會拉高越南的勞動成本,成本優勢很快會消失,發展的后勁不足。而非洲人口眾多,現代制造業非常落后,還處于農業主導的社會。同時埃塞俄比亞的工資水平非常低,因此競爭力*強。
林毅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在華堅集團進入非洲過程中“幫了些忙”。
2008年2月,林毅夫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副行長。林毅夫牽頭引導世行專家們研究中國、埃塞俄比亞、越南等國家制鞋業的成本與生產率。2011年3月,他向時任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分析了該國皮革制鞋業的比較優勢:“這個國家以牛羊放牧為主,盛產皮革?!彼ㄗh梅萊斯到中國針對皮革與制鞋業招商。
2011年8月,梅萊斯應邀來華出席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他在此行中明確提出了招商引資的想法,希望廣東能“提供”幾個企業。
兩個月后,作為廣東省政府推薦的企業家代表,張華榮帶領著一批中國鞋業企業家前往埃塞俄比亞考察,并與梅萊斯單獨聊了大約3個小時。
張華榮了解到,由中國援助2億美元建設的非洲聯盟會議中心就要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落成。
這座巨大的建筑物是中國繼坦贊鐵路之后*大的援非項目,大多數建筑材料包括木頭、大理石和玻璃都來自中國。
埃塞俄比亞方面希望,至少有一家來自中國的制造企業能在該中心落成時完成投資,從而顯示兩個國家的友好以及中國對該國經濟的扶持。
“當時已經是11月,距離第二年1月非洲聯盟會議中心開張只有3個月的時間。”張華榮回憶說。
回國后經過一番討論,張華榮決定去非洲開辦工廠,但需要埃塞俄比亞政府的配合。這次埃塞俄比亞方面以超乎尋常的節奏完成了這項工作。
2012年1月29日,華堅國際在埃塞俄比亞正式開工。當時工廠內有兩條生產線、400個非洲工人、200多個中國干部(車間管理者)?!爱敃r非洲很多*****及外交官去參觀華堅國際開業典禮,他們很驚訝,做夢都沒想到3個月內能在非洲建立600人(包括中國干部)的工廠,這是不可想象的?!睆埲A榮回憶道。
3個月過后,這家工廠就使埃塞俄比亞整個國家的鞋子出口量翻了一番。
如今的華堅國際擁有3500名本地員工以及100余名中國工作人員,投資已超過1000萬美元。
現在的華堅國際每天能夠生產五千多雙鞋,主要是為國際一線大品牌進行代工,包括GUESS、COACH、TOMMY HILFIGER等品牌,這些產品貼上“埃塞俄比亞制造”的標簽,被運往美國和歐洲。
談及去埃塞俄比亞建廠的動因,張華榮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里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第二,這里向歐美出口鞋是零關稅?!?/p>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埃塞俄比亞工人的月薪大約為300元人民幣,而且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具有皮革生產、制鞋工業基礎的國家。
林毅夫認為,在非洲建廠對華堅集團和中國的制鞋業來說都非常重要,“因為它為中國鞋業的發展道路提供了一種實踐與嘗試”。
語言、文化差異大
管理水平決定投資成敗
雖然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建廠有著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挑戰也是如影隨形。
“運輸成本過高、運輸時間過長這兩個問題目前還有待解決。一個貨柜從中國運到埃塞俄比亞要7000美元,運輸時間長達20天,運輸成本占了我們7%的銷售收入。”張華榮說。
當地的交通運輸狀況也是一大挑戰?!皬陌H肀葋?大的港口吉布提的碼頭到我們工廠有800公里,但雙向一共只有兩條車道,一旦有車子壞在路上,整條馬路也就被封住沒法通行。而且道路使用頻率高,道路的路況也越來越差。”曾負責華堅集團埃塞俄比亞工廠業務的海宇說,運輸效率很差的主要原因竟然是當地不允許外資投資物流運輸業,“本國運輸商沒有競爭,也就很難講到效率問題。”
這對于參與全球生產鏈條的企業來說很要命。
“企業生產里面講究lead time,是指從接單到鞋子生產出廠的時間?!焙S钫f,在國內這個時間一般是60天,但在埃塞俄比亞僅原材料進口就要30天,“在當地*快只能做到80天至90天?!?/p>
此外,基層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廠生產的腳步。
“基層政府效率有待提高,因為很多事情他們都沒有經歷過?!睆埲A榮說。
按照當地政策,制造鞋子的設備以及原材料進口都應該免稅。但海宇說,當他們把**個集裝箱運過去的時候,其中做鞋用的刷子就被海關扣下,“居然說那是刷牙用的牙刷,要繳稅。此外鞋子的穿孔機也被扣下,海關人員不認識,還以為是手槍”。
發生這次事件后,海宇特別找到當地海關的所有6個副關長以及所有的主任、處長,開了6個小時會議討論此事。后來,海關的20多個工作人員也到鞋廠進行了考察,了解工廠生產的流程以及用到的機器?!八麄儚膩頉]有經歷這些,我們就只好多花時間去做基礎工作。不這樣就沒法生存。”
語言和文化差異也是華堅集團非洲設廠的挑戰。
“埃塞俄比亞人大多只講本地語言,有阿姆哈拉語、奧羅米亞語,還有講英文的,導致我們交流溝通很不方便?!睆埲A榮說。
“埃塞俄比亞整個國家沒有經歷過工業文明的過程,工人們也就缺乏工業文明的理念,組織性、紀律性和服從性以及責任心都比國內差一些。”海宇說,在當地的很多工廠,大概有30%的工人在領完薪水后的第二天就沒了人影,“一般15天后工資花得差不多了,這些人再回到工廠繼續上班?!?/p>
在華堅國際,直到有人因累計遲到5次而真的被開除的時候,上班遲到的問題才得到緩解。而且,國內制造業企業流行的軍訓和集體操在這里就顯得更加必不可少。
為了解決文化差異,華堅集團會定期安排埃塞俄比亞員工到中國接受培訓。據了解,利用來中國的機會,很多工人趁機把只能在埃塞俄比亞做應急處理的闌尾炎治愈了。
“埃塞俄比亞員工的工資是中國員工工資的八分之一,目前他們的產出效率只是中國員工的三分之一,如果他們的效率達到中國員工的80%,企業的效益才能上去,條件待遇也會改善很多。”張華榮說。
張華榮介紹說,埃塞俄比亞工人大多對勞動法也不了解,有的人甚至因排斥勞動去要挾工廠。
其實中國企業家已經明確認識到,管理水平將是非洲投資的成敗關鍵。正如世界銀行報告所說,以埃塞俄比亞為例,一些“管理良好的”本地企業的生產能力與中國和越南企業相差無幾。
李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華堅集團能在非洲干成的事,很多制鞋企業做不到,“因為華堅集團上下的執行力非常強”。即使這樣,華堅投資非洲之路也并不平順。
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張華榮坦稱自己對埃塞俄比亞項目的進展狀態還是不太滿意,因為那里需要有優秀的團隊,但是優秀的管理者在中國收入很好,有的不想離開家人,還有的因為不適應非洲氣候等問題而不愿意去。
產業下一步轉移到哪兒
非洲還是中國中西部
張華榮說,未來他們也會考慮去非洲其他國家投資,影響決策的因素包括:企業經營情況、市場經營是否有活力、政局是否穩定、當地勞動法是否符合發展需求等。
政局是否穩定是張華榮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他透露,2012年8月埃塞俄比亞前總理梅萊斯去世的時候,他心里十分擔心政治不穩定。但現在通過交接后,埃塞俄比亞的政局是比較穩定的。
不過,自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動蕩之后,非洲大陸對于工廠和外匯的渴求非常迫切,因此中國工廠受到從政府到民眾的普遍歡迎。
關于投資的資金來源,張華榮透露,資金比例為自有資金30%,銀行貸款50%,其他20%引入投資或合資。
中非發展基金為華堅集團的非洲戰略提供了支持,這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系統的一個私人股本基金。二者已經簽署協議,十年內共同投資20億美元,在埃塞俄比亞發展專注于制鞋的制造業集群。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介紹,中非發展基金前期有1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后的總盤子是50億美元。
華堅集團投資非洲的宏觀背景是中國制鞋業的轉移。事實上,全球制鞋業已發生多次轉移,*先在歐洲,接著轉移到美國,20世紀60年代往日本、韓國轉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轉移到中國臺灣,到上世紀90年代轉移到中國大陸。未來會向何處轉移,備受關注。
根據亞洲鞋業協會統計的數據,目前,受到勞動力成本的影響,全球*重要的制鞋基地珠三角地區的鞋企有一半往國內的中西部轉移,三分之一往東南亞轉移。
不過,有些專家認為,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中,轉移到東南亞的風險在加大,而非洲相對更有發展潛力。
林毅夫認為,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看,非洲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佳選擇和*后一站,因為目前非洲的年輕勞動力充足,并具有成本優勢。
此前華堅集團就關閉了在越南的工廠,進而把生產線轉向了非洲。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工人不如中國工人那么勤勉刻苦,勞動技能水平也相對較低,生產效率不夠高。此外,這些國家的工人喜歡超前消費,而且權利意識很強,動不動就會發生罷工要求漲薪的現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投資非洲持保留意見。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珠三角制鞋行業情況非常糟糕,已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訂單以及幾百萬個工作崗位轉移到東南亞。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的鞋業跟著成本優勢轉移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值得警惕的是,假如按目前趨勢發展下去,將可能會引發國內部分工人失業。
因此,李鵬的建議是,有實力的鞋企應該走出去完成全球的生產布局,但中國政府也應該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引導更多的鞋企往中西部轉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