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正式授予璧山縣“中國西部鞋都”稱號。
這座離重慶主城*近的縣城,已形成年產皮鞋6000萬雙、年產值近40億元、從業人員近6萬人的皮鞋產業,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省市,還出口到東南亞、歐洲等地。
在規劃占地2600畝的鞋都工業園內,已入駐鞋企30家,包括來自浙江、四川、臺灣等地的鞋業大腕,總投資超過10億元。工業園內,已建起西部*大的鞋材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近20億元。
“60萬璧山人當中,有20萬人在皮鞋的產業鏈上工作。”日前,璧山縣制鞋辦主任孫華稱,坊間流傳的“一雙皮鞋養活三分之一璧山人”并不為過。
璧山人制鞋已有百多年歷史。清朝時期,便是遠近聞名的“皮鞋之鄉”。民國初年,制鞋企業達數十家,產品還成為華北、東北商賈的搶手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璧山縣委、縣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培育這項產業。
腰包越來越鼓璧山人均存款9500元
“目前,璧山城鄉居民個人儲蓄額已逼近1萬元。”日前,璧山縣委書記丁洪表示,重慶直轄十年,是璧山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十年。
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即可見一斑。來自縣統計局的數據,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02年為7223元,2006年預計達到10950元,增長了5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迅速增長,2002年為2707元,2006年預計可達到3900元。
老百姓腰包越來越鼓,全縣金融機構的存款額開始不斷擴大——2002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為33.2億元,2006年則達58.5億元,年平均增長15.2%;人均城鄉居民存款余額由2002年的5452元,增加到2006年的9500元,年均增長14.9%。
當然,令人鼓舞的變化還不只這些。2006年,璧山縣財政收入達到8.7億元,較2002年增長了1.9倍。
來自該縣經委統計的一組數字:從直轄前的156 0190 2607年到2006年,工業總產值從27.89億元增長到159.71億元,增長4.73倍,年均增長19.06%,工業增加值從9.21億元增長到41.38億元,增長3.49倍,年均增長16.21億元,占GDP的比重從40.01%增長到53.7%,增長13.69%。同時,與156 0190 2607年相比,璧山的規模工業企業從30家增加到172家,工業總產值從5.24億元增長到81.56億元,均增長14倍多。
創業者喻小華———“我欠縣政府一個人情”
坐擁千萬身家的皮鞋廠老板喻小華,毫無大老板的風度和派頭。
喻小華是農民出身。早在1990年,16歲的他從農村出來,投奔到姨爹的家庭作坊中,當起皮鞋原輔材料店營業員。“說是營業員,其實和全職保姆差不多。”喻小華笑稱,看店、押貨、賣貨,煮飯、買菜、帶小孩,這些活全包干。1993年,姨爹將店轉讓,喻小華和新婚妻子東拉四借,湊足4500元錢開起夫妻店。
那是間18平方米的小店,喻小華站著伸手就可摸到屋頂。夏天的夜晚,臨睡前必須沖著屋頂澆上幾桶水來降溫。每天凌晨3點起床,花1.8元坐車到重慶進貨。個中艱辛難以言表,但憑著這家小店,喻小華開始發了——日均營業額5000元、常懷揣數十萬元跑到廣州、珠海等地進貨。
2000年,喻小華“搬家”了。他在新建的“皮鞋城”買下270平方米地塊,修建了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廠房和銷售店鋪,開始生產皮鞋。其間,有知名廠家找到他,要求貼牌生產,他不顧家人反對,拒絕了這些生意。“花時間為別人貼牌,為別人做嫁衣,還不如花時間創自己的品牌。”那時,他在全縣鞋廠老板中,**申請了注冊商標“米棋”。
生意上了軌,想不賺錢都難。喻小華發現,一年下來,營業額輕松上百萬元。喻小華想把生意繼續做大,卻遇上了“地皮”難題。瞅著縣里正在規劃皮鞋工業園,他看中其中一塊地皮,在縣領導的協調下,順利地以每畝7.8萬元的價格,買下了40畝地。2006年6月,建成新廠房,啟動兩條流水線。
“我還欠縣政府一個人情。”日前,喻小華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凝視著窗外的停車場、職工食堂、鋼結構標準廠房,無比感嘆:“要不是縣領導出面,當時真的準備放棄,心想守著小廠房這輩子也夠用了,誰敢想擁有這么個現代化大企業。”
事實上,璧山縣鞋辦統計,全縣目前共有鞋企1340家,其中生產企業800家,年銷售額均超過500萬元。這些鞋廠老板中,絕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璧山農村人,以前多數從事家庭作坊,一間店鋪,前半間作商店賣鞋,后半間是廠房,既不成規模也存在安全隱患。縣里先后規劃皮鞋城、皮鞋工業園區,收取低額稅費,鼓勵和引導農民老板做大做強。如今,至少有800人已成身家上百萬元的富翁,還有不少上千萬元,甚至過億的。
當然,靠皮鞋當上大老板的,還有托運、營銷、餐飲等產業鏈條上的人。璧山縣鞋辦介紹,專門為廠家托運皮鞋及原料的托運企業已近100家,從業人員上萬。
記者手記好酒也要勤吆喝
在璧山縣采訪時,遇到一個同樣關心璧山皮鞋的的哥。
那天,我從皮鞋工業園區出來,坐上一輛出租車,的哥陳炳亮得知我是記者,說:“不收你車費,只請你幫忙呼吁一下,咱們璧山皮鞋**是貨真價實。”說罷,陳炳亮還指指自己腳上的黑色皮鞋,以示沒有亂吹。
見我一臉不解和疑惑,陳炳亮笑了笑,解釋道,有次他買了雙璧山皮鞋送給在主城區讀書的侄兒,誰知侄兒不愿穿,還說“穿上去很掉價”。“璧山的皮鞋是‘養在深閨無人識’。許多鞋廠老板的思想還停留在家庭作坊的層面,很少到外面去吆喝……”
陳炳亮滔滔不絕說了一大通,并一再強調“璧山皮鞋有名氣了,自己也覺得臉上有光”。隨后,我把采訪中獲知的信息告訴了他:縣委縣政府引進奧康皮鞋這只“狼”之后,不少鞋廠老板開始注意產品的上檔升級。截至目前,璧山縣有500余個鞋業產品注冊了商標,比如米棋、百折不撓、尼斯—雪豹等;還有一些企業陸續獲得中國**產品、國家**產品、重慶市**產品、重慶市**商標等榮譽稱號。
下車之后,我堅持把車費付給這位熱心的哥,“只要是好東西,我們一起來宣傳。”陳的哥開心的笑了。
來源:重慶晚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