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集團宣傳部 盧書友)近幾年來,“反傾銷”這個詞一直在困擾著中國的官方、協會和企業。汽車、彩電、紡織服裝、鞋類、打火機、自行車、陶瓷等許多行業屢屢遭到歐盟、南美、美國和印度等一些亞洲國家的反傾銷調查。特別是去今兩年,一部分中國鞋在被俄羅斯沒收、西班牙火燒之后,歐盟又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近20%的反傾銷稅。盡管這些調查包含著許多貿易保護主義等不合理的成分在內,但它卻明確的告訴我國企業,一味地沉醉于勞動力成本低這個“優勢”,走 “價低”和“量多”的出口之路已經行不通了。為人貼牌、做“世界加工廠”或“生產車間”越來越讓人高興不起來了。
如何在WTO的框架下,抓住與“列強”競爭的主動權?鄧小平同志早在156 0190 2607年就這樣告訴國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否則就要受人欺負。”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把加快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自主創新,已被確定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
其實一直以來,作為民營經濟先發之地的溫州,“敢為天下先” 的溫州鞋佬們,他們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并且老早做出了成功的嘗試。溫州目前已摘取了27個“國字號”金名片,**個就是“中國鞋都”。這不能不讓人驚嘆溫州鞋企老板的威力與神勇。
消化創新:一個人與一個產業的輝煌
溫州現有大大小小的鞋廠4500多家,從業者數十萬人。據文獻記載,南宋時期溫州已出現手工制鞋匠。明代溫州鞋還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宮,足見溫州鞋的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然而在改革開放剛開始那幾年,溫州鞋仍舊停留在用用錘子、剪刀的手工制作上。絕大多數的溫州產皮鞋因質量問題成為眾矢之的。在1987年杭州“火燒溫州鞋”以后,溫州鞋業更是遭遇了滅頂之災,幾年時間幾乎銷聲匿跡。1990年時一個人的出現,竟然從此改變了溫州鞋的歷史。他就是現在康奈集團的董事長鄭秀康。
鄭秀康是1980年開始學做皮鞋并辦起家庭鞋坊的,此前他在一家國企當分管技術的副廠長。他從1500元起步,到1987年的時候,他的鴻盛皮鞋廠已有上百人,鞋子在上海等沿海地區銷路不錯。杭州武林門的那“一把火”讓他的鞋也成了“另類”,受到“株連”。但這也使鄭秀康意識到: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溫州鞋要想重出江湖,不來一番大革命是不行的!從1989年開始,他先后多次考察了被譽為世界鞋都的意大利。看著一雙雙工藝精湛的皮鞋在流水線上制造出來,他著迷了。他在這里看到了中國鞋業的機遇和希望。
但是外面的機械化設備太昂貴,他們廠買不起。作為做模具工人出身的他想到了自己動手試制。1990年,他找來一幫師傅根據在國外參觀時見到的流水線,來個土法上馬、土洋結合,就這樣創出了溫州鞋業的**條“機械化流水線”。在溫州制鞋史上,鄭秀康為機械化制鞋開了先河。他的鞋產量比過去翻了一倍,質量也大有提高。
1991年,有個在廣東開鞋廠的臺灣老板回溫州家鄉探親,鄭便把他請了過來。看到鄭秀康改造出來的“流水線”,臺灣老板大為感動:“你可以到我的鞋廠看看。”第二天鄭便隨臺灣老板到了廣東東莞他經營的鞋廠去了。這個廠全部機械化操作,干干凈凈,聽不到嘈雜之聲,有秩序、有條理。鄭秀康要求拍照留念。他是想借拍照,把背景的機器、用的材料、箱上的字全攝進來,以便回來后原樣“復制”。 臺灣老板看出了鄭的心思說:“你照相照不過來,我送你一個工廠錄像帶吧。”
鄭秀康回到公司便組織員工反復看錄像。錄相告訴大家,自己土辦法造出的“流水線”比人家差遠了。隨后,鄭秀康開始斥巨資引進臺灣鞋業生產流水線,引進意大利鞋業生產流水線。到1993年上半年,鄭的企業機械化全部完成。就這樣,通過自我攻關,消化創新,康奈步步為“贏”,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在“火燒”的陰影還籠罩在溫州上空的時候,鄭秀康的康奈皮鞋在1993年的“中國十大鞋業大王”評選中一舉奪魁。這像是一枚重磅炸彈*大地震撼了整個溫州鞋業界。1994年,溫州市召開了“品牌興業、質量立市”動員大會。市長稱贊康奈為溫州鞋“二次創業”打響了“**炮”,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在康奈的示范效應鼓舞下,溫州鞋廠紛紛“往外跑”,陸續搞起了機械化。此后幾年間,機械化制鞋一時間在溫州掀起了一場風暴。
先人一步的康奈人并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1995年,攻克真皮大底制作難題;1996年完成鞋樣計算機設計和關鍵工序計算機控制星火計劃;1996年,**啟動CAD電腦鞋樣設計后,又以2400萬元巨資引進國際**的技術設備,實現了第三次技術改造,企業設備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目前,康奈集團技術設備的水平已與國際*先進的歐洲鞋業比肩。2005年12月17日,西班牙埃爾切市鞋業協會主席安東尼奧先生在參觀康奈的車間,看了康奈的設備與工藝他慨嘆:“我仿佛回到了西班牙鞋廠,歐洲鞋廠也沒幾家能做出康奈這么好的鞋子。”
如今的溫州鞋業已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壯觀景象:中國鞋王、******、中國**產品、國家**產品已經有近百個,產鞋6億多雙、年產值350多億元,成為中國*具競爭力的鞋業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鞋都”。
自主開發:專利產品成為鞋企騰飛的新引擎
從一開始的模仿學習,到今天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并應用于生產當中去,溫州鞋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據了解,溫州鞋企擁有實用型專利的已不在少數。很多上規模鞋企都設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和消化創新,溫州鞋企涌現了一批專利發明大戶。
像前文說到的康奈集團在這方面就一個典型。鄭秀康在做鞋之前有著近20年的機械廠工作經歷,且是分管技術工作的副廠長,所以他對機械有著揮之不去的特殊感情。自辦鞋企之后,他無時不在思考著怎樣借助科技的力量來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的實用價值。自1993年康奈獲評首屆“中國十大鞋業大王”之后,康奈十幾年來共投入了一億多元用于科研創新。每年都有好幾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證書。從1996年發明出兩種保健鞋底始,康奈在保健、增高、防水、防臭、抗菌等方面發明了近二十種鞋底和鞋墊,而且已全部應用到產品中去。這些專利產品投放市場后,都深得消費者的歡迎。
1993年,在歐版皮鞋還沒有引入國內的情況下,鄭秀康借鑒歐洲技術,開發生產出了中國的“歐版”大利萊皮鞋,在當時的市場價就高達400元人民幣,而且供不應求。2004年的96屆廣交會上,康奈推出的“固特異”工藝皮鞋,因其技術工藝復雜,雖然價位不低,但卻讓老外們刮目相看。幾天功夫竟攬下400萬美元的訂單;在第98屆廣交會上,康奈皮鞋更是憑著精美的款式和高難度的制作工藝而再次創下600萬美元訂單的新高。
溫州雅浪鞋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也取得了不蜚業績。該公司開發生產的具有減振、除臭、磁療等功能的健康鞋榮獲了國際P.C.T.及15項國家專利,到中華中醫藥學會推薦。其工藝技術已開始向韓國、日本、印度等國輸出。
同樣在鞋類科技研發方面取得不俗成績的,還有溫州奧古斯都鞋業的抗菌鞋,吉爾達鞋業的納米空調鞋、香牌鞋業的香鞋、龍帝歐鞋業的生態鞋等。
“沒有科技創新,沒有制度創新,溫州企業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續發展。康奈將用五年時間把企業打造成自主創新型企業。”康奈集團總裁鄭秀康這樣說。2006新年伊始,康奈就作出兩項重大決定,一是從今年開始,企業每年拿出數百萬元重獎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才;二是加快企業制度創新步伐,將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除了已 經引進的總經理外,還將在今后五年內培養70位優秀職業經理人。
鄭秀康認為,要打造自主創新型企業,關鍵在人才。康奈承諾為有才之士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發展平臺,其中有幾個重要崗位的年薪將達到20—50萬元。
品牌出國:把中國紅旗插遍世界
隨著中國加入WTO,加上近幾年來接連不斷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傾銷,溫州一部分鞋業老板意識到再不調整經營思路,無異于坐以待斃。哈杉鞋業無疑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這家鞋業在國內并不是名聲顯赫,但是他在歐洲、非洲、北美早已闖出一片天地。
據哈杉老總王建平說,哈杉去尼日利亞是在2001年。哈杉近幾年累計在尼日利亞市場銷售皮鞋200萬雙(包括在當地生產的),給尼日利亞當地政府創造了500多萬美元利稅。受該國政策影響,他們已在那里開了工廠。現在他又追加了投資,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哈杉(尼日利亞)大西洋實業有限公司運作平穩,兩條鞋加工生產流水線初嘗勝績,目前,哈杉已在培養本土管理人員以及帶動當地原輔材料、零配件產業發展的進程當中。在進入尼日利亞市場一年后,王建平在美國成立了Hazan Shoes INC.USA公司,在洛杉磯郡南艾蒙特市擁有一處辦公室和一個面積2.3萬平方尺的倉庫,在美國賣哈杉的鞋。2004年,哈杉開始在意大利展開收購國際品牌的戰略行動。將WTLSONSPORT、MICHELANGELO、TATA等意大利一線品牌迅速納入旗下,同時在收購過來的意大利威爾遜制鞋公司生產哈杉品牌的產品。
與哈杉不同的是,康奈走的是一條在國外開自己品牌專賣店之路。從2001年1月15日在法國巴黎開出**家康奈皮鞋專賣店至今,康奈店已在法國、美國、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越等全球20個國家開出了100多家品牌店,專銷康奈中高檔皮鞋、皮具等產品。單是意大利一個國家的9個城市就有康奈17家連鎖店。2005年12月17日,康奈25周年廠慶期間,康奈還與法國商場經理德邦?菲利浦先生簽署了合作宣言,今后幾年,在他的幫助下,康奈自主品牌產品將走進200家歐盟中高檔商場。鄭秀康還在此時放言,未來5年,康奈將克服一切困難,加快國際化步伐,力爭在全球開出1000家以上的連鎖店,爭取在2010年前,在全球**個叫響中國皮鞋品牌——康奈。
據康奈海外發展部有關負責人說,康奈國外專賣店的鞋子售價均在60-100美元左右,高的達150美元。由于其品質好,款式也很時尚,深得華人華僑、印度人、韓國人、東南亞人和當地老外的喜愛,銷量不錯。想開康奈店的除了溫籍華人外,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在國外發展的商界人士也頻頻找上門來。2005年新加坡的李杰羅先生就曾到康奈總部要求在該國開康奈店。
為了早日實現創國際品牌的夢想,康奈2001年就加入的世界*大的鞋類研究認證機構英國SATRA(沙雀)組織。2004年9月,康奈與該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投資1000萬元,在中國建起符合SATRA論證要求的***鞋類設計研發中心,主動參與有關國際鞋類貿易規則和技術標準的制訂。康奈董事長鄭秀康認為,此舉可使康奈**獲得國際*新鞋類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信息,從而建立防范貿易技術壁壘的預警機制。同時在國際水平的層面上獲得高科技制鞋技術的機會,使產品保護前移,免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損害。
另據了解,溫州的紅蜻蜓也在籌備收購一家歐洲**鞋企。東藝、吉爾達等鞋企也在尋求與國外同類企業合作。
盡管歐美的反傾銷大棒高懸空中,但是溫州鞋企能夠主動求變的思維和舉措,不管后來結果怎么樣,應該說這都是可貴的探索;他們這種為打響民族品牌不懈追求的精神都是值得稱道的。(泗州)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