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迎來一場價格戰的洗禮。
“對于飽受庫存之苦、不斷收縮實體店鋪的傳統服裝企業來說,清庫存已經成為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服裝企業能否盡快清掉庫存回籠資金,直接決定著企業在未來的競爭力,電商需要低價產品作為支撐,服裝企業又要依托電商的清庫存通道,兩者"聯姻"可謂一拍即合。”西街網CEO郭洪馳如是分析。
這一模式的前車之鑒是國外創意產品限時搶購網站Fab,其產品上線12天銷售額就達到60萬美元,出眾的業績讓其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800萬美元的資金。
“限時特賣模式前景很好,因為傳統線下企業需要電商所具有的強大的供應鏈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優化。”劉敏華說。
庫存綁架品牌價值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線上是一個清理庫存的出口。
數據顯示,僅去年上半年,安踏等六大國內運動品牌的總庫存高達37.21億元,22家A股服裝類上市公司三季度庫存達382億元。截至2012年末,服裝家紡板塊總存貨超700億元。
在此背景下,國內服裝企業庫存嚴重問題開始備受關注,“去庫存”成了今年中國服裝業的主要任務,也為限時特賣模式創造了背景。
根據李寧集團2012年財報,公司虧損19.79億元,為公司上市八年來首次出現年度大幅度虧損。即便在2012年高調推出了渠道復興計劃,但渠道和庫存仍然是李寧集團的要害。李寧在公布業績后股價下跌,截至26日收盤報4.46港元,下跌4.08%。
李寧公司2012年存貨較2011年減少了2.13億元,李寧正在對全國的主要經銷商做清理庫存的計劃,并且正在投入重金來清掃各個重點市場積累下來的問題。
李寧公司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李寧曾表示,擴張使庫存增加,導致經銷商、分銷商的盈利空間變小,因此產生了關閉低效店面的想法,開始清倉,而擁有海量用戶和流量的電商網站無疑成為李寧清庫存的重要渠道。
而在此之前,包括匹克、安踏、361°在內的多家公司財報也都交出了利潤下滑的答卷。
限時特賣模式雖然為庫存問題提供了解決方式,但傳統企業在這出路里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是一部分消費者不愛買正價的商品,但這并不是當當網、凡客這些電商平臺考慮的問題,而是品牌商要考慮的問題。這個模式的*大功能是清理庫存,然后品牌商就要自己權衡好度。”紐約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對新金融記者表示。
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場會設立特賣場,一方面銷售品牌特價庫存貨品,另一方面吸引人氣。很多品牌的特賣銷售額甚至已經超過正價產品的銷售額,一些消費者也已經形成這種消費習慣,非打折不買。
但是絕大多數服裝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駐特賣場,通常就在主賣場擺設花車,進行特價品的銷售。這種方式對主賣場的形象直接產生負面影響,讓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價格產生懷疑。慢慢積累起來的品牌效應,往往被這種特價活動所沖淡。
“戰爭”剛剛開始
“當大家都為唯品會歌功頌德時,我不過多贊揚;當出現負面聲音時,我想說:消費者心中的定位比所謂其他平臺電商涉足此業務帶來的危險更重要。唯品會短期受益于閃購模式和二三線品牌商庫存積壓現狀;未來也會受制于此。”近日,京東商城市場部**副總裁徐雷在微博上表示,盡管京東商城也有參與特賣模式之勢。
盡管這種新興模式被頗為看好,但同樣也存在許多現實問題。
品途咨詢研究總監黃淵普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大家只看到限時特賣模式風光的一面,并沒有看到它背后付出的代價,*基本的是退貨率,2012年公布的退貨率是20%,實際上可能能達到30%。特賣模式是一種沖動消費,沖動消費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退貨率高。”
一般企業都要提供免費退換貨服務,配上退換貨成本,整個商務流程的成本是增加的。而一個模式能不能成功,需要參考其商務環節是否能夠得到優化,各方是否能共同受益。
同時,目前“小而美”的品牌不斷誕生,憑借自身獨特的產品設計,靈活的渠道和快速的供應鏈,很多售罄率超過80%,擠壓著傳統大品牌的市場。
“唯品會目前做得很成功,我預計它一季度拿出的成績單也應該是盈利的。”針對各大平臺都爭相做限時特賣黃淵普說,“對于已經上市的當當網和想上市的凡客來說,至少現在資本市場是認可的,限時特賣可以做出一些業績,獲得更多認可。”
一專門做限時特價的電商平臺網站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表示:“當當、京東、天貓做特賣,我們不會感到太危險,因為這些平臺在往特賣引導用戶的時候,有些想買正價商品的用戶,有可能會放棄正價商品,轉投特賣。左右手互搏的情況肯定會出現。”
然而,不管是什么平臺,限時特賣想要效果好,品牌很關鍵。但要**直接供貨很難,特別是ZARA、耐克等一線品牌。因此各大平臺不可避免地開始了對品牌的圈地運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