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有著巨大資源優勢的內蒙古,皮業加工卻處于弱勢地位。如何做大做強皮革皮毛加工產業,增加皮張的附加值,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無疑是內蒙古經濟建設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內蒙古是全國畜產大區,每年出產羊皮5000多萬張、牛皮300多萬張。但遺憾的是,農牧民家中的羊皮、牛皮大部分以低廉的價格作為生產原料進入到了區外的皮革加工企業。
弱勢地位的隱痛
其實,內蒙古的皮革皮毛產品一度是全國的名品。在上世紀90年代,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皮件廠生產的“熊貓牌”皮革服裝曾是全國的知名品牌。而察右后旗土牧爾臺則有全區*大的皮毛交易市場,生意十分繁榮。
然而,在全國皮革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烏蘭察布市的皮革皮毛產業一度曾出現了急劇下滑。為改變現狀,近年來,內蒙自治區政府對皮革皮毛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在集寧區新建了皮件加工園區,土牧爾臺新建了皮毛絨肉加工園區,化德縣重點扶持羊駝絨絮片服裝業,各項產業逐步發展壯大,產業優勢開始逐步顯現。
烏蘭察布市農牧業局農牧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劉永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烏蘭察布市現有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皮毛絨加工企業近40家,年銷售收入26億元,烏蘭察布市皮毛絨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但是由于缺乏地域品牌的支撐,市場開拓能力較弱,市場占有份額較小,優勢資源還沒有充分轉化為優勢產品、優勢產業。
內蒙古雖然皮張產量大,但由于設備技術落后,皮革深加工處于空檔,產品皮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購進,這使企業的生產加大了成本。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樂奇在調研中發現,絕大多數皮毛商零散收購后販運到河北劉氏、辛集、海寧、溫州、甘肅、河南等地,大部分利潤流失到了外地商販的銷售環節當中。[next]
劉永明處長說,內蒙古在皮張交易市場、生產加工、配套服務等方面還很不健全,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
四大軟肋制約發展
為何內蒙古的皮張絕大多數以原料流入了區外企業,而沒有發展起自己的皮革皮毛加工產業呢?樂奇副院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多年來內蒙古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專業的交易市場,皮張只是作為售牛羊農牧民的副產品,由皮販子在加工企業門口和屠宰點零散收購。皮張集中不到一起,吸引不了直接用戶,因此造成需求不穩定,價格也提不高,滿足不了批量加工的需要,加工企業難以落腳。
正因價格提不高,農牧民不愿為預防牛羊皮膚病投入更多的醫藥成本,所以出產皮張的質量較低,與中原地區的牛皮、進口牛皮相比皮革質量較差,加工企業不愿采用,這些皮張大多只能加工中低檔產品。此外,皮革皮毛加工產業的投入成本很高,技術要求也很高。
建設一個日處理1000張牛皮的中型制革企業,進口設備投資需2000萬元,其它附屬設施和防水處理投資也需要2000萬元,由于相對周期較長,回收較慢。對投資企業吸引力不強。內蒙古相關人才缺乏,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以致產業發展緩慢。
“龍頭”帶動產業是出路
世界真皮制品市場需求旺盛,特別是牛、羊皮原料供不應求。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如何盡快發展自治區皮革皮毛加工產業,讓內蒙古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現實給內蒙古提出的緊迫任務。
樂奇副院長認為,各盟市雖然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但對于皮革皮毛加工這樣一個成本投入高、回收較慢的產業來說,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建立一個相對專業的皮革皮毛交易市場,是一個培育產業發展的基礎工程。[next]
在這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內蒙古西部和東部距離皮革皮毛市場和可供原料的區域半徑,建設適當規模的企業,不能盲目貪大,以免造成加工資源的浪費;對于農牧民養殖,也應多加引導,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引導農牧民改良牛羊品種、做好預防牛羊皮膚病及針茅草對皮張質量的危害,進一步改善皮張質量,提升皮張的競爭力。
此外,應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制定更優惠的條件并切實落實,必要時可以采取政府參股的辦法來引導投資,彌補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要創新貸款擔保機制,積*探索財政擔保、企業聯保、信譽貸款、建立貸款風險基金等新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的自我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吸引扶持企業參與投資。從多方面著力,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爭取引進一些區外龍頭企業,以成熟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帶動內蒙古皮革皮毛產業盡快發展。
制革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這污染問題。樂奇副院長建議說,引進企業時,一定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加強監管,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企業起步時,政府在環境設施建設上應給予一定的支持,或者由政府建設污水處理等配套環保設施,以吸引企業投資,保證皮革產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