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耐克“落跑”
得益于“代工模式”,跨國巨頭耐克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它所出售的所有鞋類、服裝以及運動裝備產品都來自代工廠,長期以來中國都是其代工廠分布的重鎮,其中,*大的是來自于中國臺灣的泰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豐企業”)。
泰豐企業一直在深圳、東莞等地設立代工工廠,并慢慢成長為耐克*大的“制造者”—每6雙耐克運動鞋中,約有1雙來自于泰豐企業。可如今,如果你剛好買到1雙泰豐企業生產的耐克鞋,這雙鞋有一半的可能是泰豐企業越南工廠生產的。
原來,隨著泰豐企業在越南同奈省和頭頓省等地區代工廠相繼投產,2007年,越南地區的產能已達泰豐企業的51%,成為該公司主要的營收與獲利來源;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地區產能則只占泰豐企業約32%。
幾年下來,這種產能撤離中國大陸的趨勢仍在加劇。“2010年,中國大陸的代工廠占泰豐企業出貨量進一步降低為23%,越南維持51%的份額,印度尼西亞占到18%的份額,印度占據8%的份額。”市場觀察人士馬崗指出。
實際上,并不僅僅是泰豐企業一家在改變代工廠的地理空間分布。耐克公司另一家重要的代工企業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元集團”)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
有統計顯示,2003年裕元集團在中國大陸、越南、印度尼西亞擁有的生產線分別為156 0190 2607、78和51條;可到了2010年,裕元集團在上述三地的生產線數量分別是226、120和114條,生產線的條數同比分別增加40.4%、53.8%和123.5%,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生產線增加的幅度遠高于中國大陸。
勞動力成本上漲致工廠外移
代工廠“外移潮”的原因,泰豐企業坦承:“大陸地區近年來的勞動力成本上漲與人民幣升值確實提高了經營難度,基于長久以來集團各廠皆以勞動法令所規范的高標準給付員工薪資與相關福利,這些成本的增加多已逐步反映在前幾年的經營成本上。”裕元集團則指出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生活水平提升,加上政府訂立*低工資規定,大陸勞工成本應會上升,因而在越南繼續發展生產基地。
以與越南接壤的泰國為例,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廣云說,泰國一個勞動力的工資平均每月1200-1500元,杭州附近工廠的工資一般在每月2000-3000元,這樣的工資水平還不一定能招到工人;另外泰國廠房的租金成本只有杭州附近地區的1/5-1/4,其他水、電、氣等成本也低于國內,耐克的代工廠移往國外并不奇怪。
市場觀察人士馬崗說,不只是耐克的代工廠感受到成本的壓力,實際上大陸的運動用品企業和鞋類生產企業也在打算向中國中西部轉移自己的生產工廠,其中安踏打算到河南開設新的生產工廠,百麗則打算在安徽建廠。
泰豐企業預測,隨著中國大陸以外其他地區新產能的開出,中國大陸代工廠所占的比例還會逐年下降,中國大陸地區除繼續生產各類高附加值的鞋類外,泰豐企業將把重心放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龐大的成長商機上,而越南代工廠所占的份額預期在未來幾年可達該公司產能的55%以上。
印度更被泰豐企業視為未來業務的新重點,泰豐企業公開表示印度有合理的勞動力成本、充沛的勞動力來源、接近歐盟市場的地理位置,將可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印尼、越南地區外,創造另一有競爭力的生產據點,印度的四座鞋廠與相關配套廠在全部開發完畢后,未來可占該公司產能25%以上。
鞋企代工模式陷入迷茫
代工模式大體的特點可以歸納為:由當地提供土地或者是已建成的標準廠房,內地省份提供廉價勞動力,外資提供資金、設備、技術和管理的要素組合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下,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外向型的中小企業,他們都依附于某行業的一家核心企業生存。
“鞋模的核心企業是臺資企業——裕元工業集團。裕元是耐克、阿迪達斯、李寧、安踏等國內外主要大型運動鞋品牌的**OEM商。各大品牌在裕元都有貿易辦事處,他們直接下單給裕元。裕元直屬的主要是鞋廠,鞋廠會到塑膠廠采購配件,塑膠廠就要找模具廠做模具,模具廠會再進一步地進行外包加工,承接者就是我們這些CNC數控加工小廠子。”精敏模具數控加工廠廠長楊艷軍如此告訴記者。
楊艷軍說,裕元員工雖然只有20萬人,但這個產業鏈,包括帶動周邊的服務業、餐飲業,總數應該在50萬人以上。也可以說,裕元掌握的這50萬人的“生死存亡”。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代工產業鏈的兩頭都交給了外資企業。“代工企業為來料加工型,兩頭在外,原材料掌握在外國人手里,漲不漲他們說了算;銷售市場也掌握在外國人手里。低價訂單你不做,自會有人來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貿公司老總在接受采訪時顯得非常無奈。
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的原因就在于,它們處于產業鏈條*底層,利潤低下,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更沒有自己的品牌。一旦外部環境惡化,訂單減少,*慘的就是這些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遇到的困境似乎預示著代工模式已經走到了岔道兒口。加工業發展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依靠外單拉動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后的怠工企業必須要進行轉型。
事實上,許多怠工企業都已經將產業轉型提上日程,試圖避免目前這種困局。提出的思路,或轉內銷,或做品牌,或做研發。但目前看來,其效果并不能讓人滿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