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4%,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較小,但GDP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回落,表明中國經濟開始從“快車道”駛向“慢車道”。
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320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前三季度分別增長9.7%、9.5%和9.1%,與去年第四季度9.8%的增長幅度相比,GDP同比增長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回落。
按照國際經濟學界流行的解釋,如果一個經濟體的GDP連續兩個季度以上出現回落,即可視為“衰退”,但此“衰退”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經濟出現“負增長”的衰退,而是表明經濟增長開始由“強勁”轉為“不足”。
鑒于目前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都比較嚴重,國內物價依然處于高位,部分地區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二次探底”或“硬著陸”的風險。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盡管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經濟復蘇的艱巨性在增加,國民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在上升,但是從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下一階段我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可能性比較大,今后一個時期趨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
對于盛來運對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觀點,國內經濟學界也大多表示贊同,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以及中銀國際控股首席經濟學家一致認為,“中國經濟不存在硬著陸風險”,不必過于擔心。
數據點評
人均收入跑贏CPI?
前三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 0190 2607元,同比名義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義增長2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點評:城鎮、農村人均收入增長雙雙跑贏CPI,可喜可賀。但令百姓不解的是,為什么自身對收入的感受總是和統計局的數據不相符?國家統計局說,這是因為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提高了*低工資標準,離退休人員補助也提高了,所以才有這樣的增長速度,這就是“被平均”的無奈啊。
中國人越來越愛花錢了?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2%,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點評:工業增長回落,消費增長提高,總體上看符合國家當前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居民收入增長,看來中國人的確是越來越愛花錢了,可是想到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紛紛發布符合中國人胃口的產品,我們是否要納悶一下:這些消費增長是多數人創造的呢,還是少數富人拉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