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新生代”,鄭萊莉的回歸,給康奈這個傳統的家族企業注入了開拓性的國際視野和新的活力。
在世紀之初,鄭萊莉就主導投入500萬元巨資導入ERP(企業資源規劃);在父親鄭秀康的支持下,在法國巴黎開出了國內**個鞋業品牌專賣店;當“康奈”以同樣專賣連鎖的形式入駐意大利時,意大利一家媒體在報道的標題上驚呼“狼來了!”。
目前鄭萊莉主要負責企業上市和對外投資兩項工作,“未來幾年,康奈將在繼續做好主業的同時,以資本為紐帶,積*做好上市籌備工作,做強、做大相關產業,使主業和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投入500萬巨資導入ERP系統
大學畢業,鄭萊莉去了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上班,但*終她還是被父親勸回了康奈。
回到康奈后的鄭萊莉從一線基層做起,半年多時間,她把制鞋工藝流程的280多道工序基本上都做過一遍。一線員工的工作經歷也讓鄭萊莉體驗到一線普通員工的工作辛苦和當年父親鄭秀康創業的艱辛。
作為“新生代”,對新事物的觸覺更為靈敏。早在2001年,鄭萊莉就意識到現代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當年導入ERP是需要*大的勇氣和魄力的,而且投入的項目改造資金需要500萬元。經過對父親鄭秀康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游說,2002年3月,在鄭萊莉的主導下,康奈開始ERP,大膽改造康奈的系統結構。
“當時還沒有哪一家專業的電腦軟件公司能夠獨立地設計出專門的鞋企ERP。”鄭萊莉說。受過高等教育有著計算機的知識,又對企業生產工藝和整個公司運作都熟悉的鄭萊莉就協助電腦軟件公司一起合作開發設計管理軟件。
導入ERP后,*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消除了生產經營過程中許多無效的勞動和資源浪費,“僅生產部工作人員就減少40多人”。
**個走出**的鞋業品牌
“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滿足于埋頭做皮鞋,而要讓我們的品牌走出去。”開拓性的全球化視野在鄭萊莉身上呈現出來。當時,中國年產皮鞋80億雙、年出口創匯達到40多億美元,但平均出口價格還不到6美元/雙,國際市場也沒有中國的品牌。
156 0190 2607年底,經過考察和市場調研,鄭萊莉向父親鄭秀康提出了在華僑聚集的法國巴黎開專賣店的想法,父女一拍即合。
2000年1月,“康奈”巴黎開出了**家海外專賣店。而且專賣店的地點選擇在繁華地段的巴黎第19區。這是我國**個走出**的鞋業品牌。
在開設巴黎專賣店時,鄭秀康父女原先認為:在短時間內,專賣店的消費群應該是移居在巴黎的華人為主。但出乎父女倆意料的是,客戶群竟然80%是外國顧客。
“殺到意大利去”,鄭萊莉向父親鄭秀康提議。鄭萊莉的考慮是,意大利是全球的鞋業王國,能夠在意大利站住腳,就意味著站在了全球鞋業的制高點。
2001年下半年,“康奈”同樣以專賣連鎖的形式入駐意大利。意大利的一份報紙發現了這家來自中國的皮鞋企業,把“康奈”的進入看作是“狼來了”的恐慌,在報道的標題上驚呼“狼來了!”。
在國內眾多廠家身陷價格博弈論“囚徒困境”中時,康奈的出口均價在70歐元以上,而國內的皮鞋出口均價不到5美金。
在鄭萊莉分管營銷的幾年時間里,康奈的銷售收入年增長率超過30%。目前,康奈加盟、直營店鋪達到3000多家,其中200多家亮相海外市場。
做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在鄭萊莉的主導下,2004年9月5日,康奈集團與SATRA簽署了《技術服務合作協議》,投資1000萬元在國內建立鞋類研發設計中心,研發世界*新鞋類技術、工藝。
SATRA是代表著世界鞋類認證的**水平全球性鞋類認證機構。在進口國設置有關技術壁壘時,SATRA是其立法調查獲取法律證據的重要對象。
康奈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貿易壁壘的障礙自然不攻自破,成為傳統的“忍氣吞聲繞開走”“針鋒相對搞游說”“不惜成本技術攻關”等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方式之外的第四條路。
2006年,鄭萊莉又牽頭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組建國家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世界制造”、從“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跨越,也為眾多中國企業集體、理性地“走出去”開辟了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