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近幾年來,制革行業的發展進入了比較困難的時期,環保的壓力、政策的調整、國際市場的影響等復雜的因素使得制革行業發展趨緩,其發展前景也受到質疑。2009年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關于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不僅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振了信心,消除了一段時間以來對于制革業的種種擔憂和疑慮。
制革業是皮革行業的基石,是我國皮革行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我們要堅定發展制革業的信念。我國制革行業未來二、三十年的市場是樂觀的,當前面臨的困難是可以通過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環保治理等方式克服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正是為了解決制革行業面臨的問題,打破制革業發展的藩籬,引導制革業調整結構,改善產業布局,向符合循環經濟的綠色大工業化制革的道路邁進。為深入了解《指導意見》的具體內涵和對皮革行業的指導作用,中國皮革網、《皮革世界》雜志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高延敏副司長,請他對《指導意見》進行解讀。
《指導意見》是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指南
記者:工信部近日出臺了關于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任務和目標,以及政策措施,您認為出臺這一指導意見有什么意義?它對制革業的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高延敏副司長: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已進入觸底復蘇之際,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勢頭也日益增強,在這種形勢下,皮革行業啟動復蘇之旅已成定局。然而,盡管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考驗,皮革行業尤其是制革業長期以來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卻依然存在,比如制革生產集中度較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行業節水減排任務艱巨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為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作為貫徹落實《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配套文件,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出臺《關于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引導性的文件,其重要意義在于推進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改善產業布局,引導制革行業向符合循環經濟的綠色大工業化制革的道路邁進。《指導意見》既從宏觀層面為制革行業的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又在微觀層面上為行業的結構調整部署了具體的舉措,我們要把握住《指導意見》提出的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同時又要積*落實制革工業結構調整部署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這些重點工作包括立足國內畜牧發展,增加國內原料皮供給;調整產業布局,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合理區域布局,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制革優勢區域協調發展格局;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改造提升制革工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少制革污染排放等等。
[next] 培育制革示范生產基地是調結構的重要舉措
記者:中國皮革協會向政府建議在全國培育5-8個承接轉移的制革集中生產區,在指導意見中,這一建議被采納,指導意見明確了要“支持承接轉移的制革集中生產區建設,創建行業發展新模式”并將其作為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您認為政府為何如此重視承接轉移的制革集中生產區建設?培育制革示范生產基地對制革行業推進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高延敏副司長:毋庸置疑,梯度轉移已經成為我國制革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規律,也是一個大趨勢,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將會形成中國制革業新的產業布局。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缺乏引導和規劃,承接轉移的制革區域以及轉移的制革企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園區建設欠規范,產業承接地區政策不穩定,缺乏配套行業,出現一系列后遺癥,使企業蒙受很大損失,同時也使行業錯失了在產業轉移中提升的大好機會。
為了前瞻性地引導行業形成集中生產、集中治污、產業鏈完善、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中國皮革協會向政府建議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培育5-8個承接轉移的制革生產基地,在《指導意見》中,這一建議被采納,指導意見明確了要“統一規劃、集中制革、統一治污”,“在全國培育5-8個承接轉移的制革集中生產區”,這為集中生產區域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政策依據,為皮革行業保持完善的產業鏈提供了保障,也指明了承接轉移的具體方向。不久前,作為**試點培育的“承接轉移——制革示范基地?遼寧阜新”簽署了四方共建協議,協議簽署方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遼寧省人民政府和阜新市人民政府正在按照協議的要求,各自發揮優勢,全力推動阜新制革示范基地的建設。我們相信,在《指導意見》的引導下,制革業的承接轉移將會更加有序地進行,制革示范生產基地的建設也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推進節能減排是調結構的重要任務
記者: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節水降耗,減少制革污染排放到2011年,制革行業循環用水的企業數量達到50%,與2007年相比,制革單位耗水量降低10%,COD排放降低10%,水循環利用率提高10%。您認為制革行業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高延敏副司長:推進節能減排是制革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實際上是以環保壓力倒逼的機制促使企業提升技術含量、采用先進設備、實施清潔化生產,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重、挑戰大,要實現這一目標,制革行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節能減排的主體是企業,因此**要務是轉變企業的觀念,要把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理念根植到企業之中,并將其轉化為企業發展內在的動力機制。為此,皮革行業正在齊心開展“摘帽子”工程,并成立了“制革行業環境自律小組”, 在今后的兩三年中,“制革行業環境自律行動小組”作為摘帽子工程的領導小組,將以如下四方面的舉措引導行業推進節能減排:
一是全面提升行業環保意識,樹立“偷排漏排為恥,自覺承擔污水治理成本為榮”的行業污染治理新觀念;二是引導行業形成系統的清潔化生產示范項目,比如牽頭推廣評價行業污染治理的新技術,有針對性地協助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造;三是把“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打造為“摘帽子”工程的先頭部隊,進一步加強對“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的管理和環保要求;四是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行業污染治理監督工作。
[next] 《意見》提高制革業準入門檻 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依法取締違法違規小制革,淘汰年加工3萬標張以下的制革生產線;嚴格限制投資新建年加工10萬標張以下的制革項目;淘汰落后技術和能力,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革產能3000萬標張”,這實際上是提高了制革行業的準入門檻,也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幾個數字?
高延敏副司長:發展符合循環經濟的大工業化制革是皮革行業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堅決地取締違法違規小制革,淘汰落后產能。從實踐經驗來看,制革污水處理是需要一定的環保治理設備和運行成本投入的,一般情況下,年加工3萬標張以下的制革企業是不可能具備有效的污水處理能力的,要堅決取締。
從行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年加工能力在10萬標張以上的企業具備獨立地建立和維護污水處理系統的能力。因此,指導意見要求“嚴格限制投資新建年加工10萬標張以下的制革項目”。對于現有的年加工能力在3萬標張-10萬標張的制革企業,我們鼓勵進入工業園區生產,以減輕企業污水處理的壓力。
“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革產能3000萬張”,這個政策與《輕工振興與調整規劃》提出的目標是一致的,這不是對制革生產能力的限制,而主要是限制不規范的制革企業和落后技術。作為大型、規范的制革企業,只要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完全可以增加產量,占據國內外市場份額,而不是要對我國制革總產量進行限制。
“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是調結構的品牌基礎
記者:指導意見把“鼓勵企業參與真皮標志生態皮革認定,提升品牌影響力”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您認為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工作對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有怎樣的意義?
高延敏副司長:“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是中國皮革協會在2003年延續證明商標——“真皮標志”推出的,它不僅對成品革產品中的偶氮染料、六價鉻、甲醛、五氯苯酚等敏感性化學物質在皮革中的含量做了限定,而且在環保方面一票否決,要求生產過程所采用的原材料、生產設備,技術工藝以及污水處理技術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環保理念。我國的“真皮標志生態皮革”工作是居于世界同行業前列的,它是國際上**針對生態環保的真皮(成品革)產品推出的“證明商標”,幾年以來,因為規范的運營、良好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涵蓋的企業數量較多,引起了世界其它國家的效仿,繼“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之后,歐洲推出了“歐洲之花”,日本等國也在醞釀相似的產品標識。
開展“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推廣工作,就是要在我國制革行業中樹立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的優秀代表,幾年以來,協會通過環保一票否決、嚴格監管、動態考核等管理方式,保證“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先進性,為制革行業探索綠色制革、自主品牌創新打造出了一支先頭部隊。目前已有30多家優秀制革企業獲得“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使用資格,這些企業在節能減排、生態環保、自主品牌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示范效應。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制革企業積*參與行業協會組織的‘真皮標志生態皮革’認定工作,有關部門要給予取得‘真皮標志生態皮革’認定的企業在信貸、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優先支持……”。這個決定令人鼓舞!這一方面說明“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并被納入到政策引導性的文件之中,另一方面,對于“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來說,這些企業為環保、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等所做的努力得到了承認,信貸、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優先支持將幫助“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加大環保治理力度,進一步提高品牌影響力。
在采訪即將結束之際,高延敏副司長強調指出:《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為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全行業都要積*行動起來,在《指導意見》的引導下,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在發展符合循環經濟的綠色制革業的道路上實現新的突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