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轉型背景:
30年打造一雙精品鞋
30年前,鄭秀康開始了鞋匠生涯,創辦了康奈集團的雛形。
20年前,康奈品牌在國內市場開始崛起,伴隨溫州鞋的盛名,開始走出**。
10年前,康奈在中國鞋業中**啟動“品牌走出去”戰略,向世界的康奈邁進。
今天,總部仍設在溫州的康奈集團,年產中高檔皮鞋近千萬雙,不僅在全國設立了專賣店2600多家,還在法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希臘、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開設了近300家海外專賣店。
2006年,經商務部批準,康奈集團牽頭在俄羅斯組建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合作區占地2平方公里,設有生產加工區、商務區、物流倉儲區和生活服務區。計劃引進60家鞋類、服裝、家居等中國優勢輕工企業,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
合作區的啟動,不但使康奈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世界制造”、從“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跨越,也為中國企業理性、集中、有序地“走出去”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
古語說,十年磨一劍。康奈則用了30年,來打造在鞋業的核心競爭力。
■■■轉型歷程:
創新就是生命力
鄭秀康對于鞋業的發展,有一套并不復雜的理論。他說,雖然鞋業是傳統產業,但對于中國而言,是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對于溫州而言,是穩定增長的支柱產業;對于未來而言,更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當然,這也是個競爭慘烈的行業。為了生存,為了活得更好,鄭秀康說,只有一條,創新,不停地創新,這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
康奈集團曾把集團的創新,歸納為五個方面,品牌、技術、制造、營銷、管理。
看似面面俱到,實則環環緊扣,自成鏈條。
鄭秀康認為,品牌,是企業通向顧客心靈的綠卡,現代企業的角逐到頭就是品牌的較量。比如中國鞋業與世界鞋業相比,在同一家中國鞋企加工生產的鞋子,打上世界**的商標,價格就比中國品牌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沒有品牌,就好比給別人拉板車,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康奈要做鞋業的奔馳。”為此,鄭秀康甚至在金融危機中,把廣告語從“擁有康奈,舒適自在”改為“創造我自己”,從而由產品功能層次升華到精神文化層次。
康奈對于技術的熱衷,從鄭秀康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他主持編寫的《現代粘膠皮鞋工藝》一書,有90余萬字,填補了我國制鞋行業理論方面的許多空白。康奈集團迄今也參與了多項國際國內皮鞋標準的制定。康奈集團容納了中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設計師的豪華設計陣容,也讓不少同行羨慕。
康奈集團對國際鞋業格局進行分析后發現,許多國際品牌都在中國下單生產,比如耐克、愛步等,這說明中國鞋企完全有實力造出世界**產品。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看重制造優勢,并不斷予以鞏固和提升,在此基礎上,再去提升產品科技、文化內涵等“軟實力”,這樣就能逐步向高端品牌靠攏。
這也是康奈提出實施“高端制造”戰略的背景,并精細確定了行動計劃。目前,康奈已成為英國瑪莎、美國TMW等多家高端零售機構及十幾個世界知名品牌的生產商。
康奈視市場營銷為“牛鼻子”,渠道終端則被比作“出氣孔”。鄭秀康還提出,“要把終端當熊貓一樣養”。
值得一提的是,康奈的營銷大網,從2001年在法國巴黎開出中國鞋企海外**店以來,現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設300多家海外專賣店和幾十家商場,僅在時尚之都巴黎一地,就擁有40多家專賣店,并進入10多家主流商場。即使在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有些店鋪關張大吉之時,康奈不僅堅持不打折,還保持著45天開一家新店的速度。
鄭秀康認為,轉型升級一定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團隊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為此,轉型升級當前,鄭秀康提出高層領導要“靠前指揮”,高層領導也紛紛奔波在*敏感的企業“神經末梢”。通過“靠前指揮”,康奈高層掌握了對營銷市場和整個產業鏈起到重要影響的大量一手資料,為制定各項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同時,康奈集團還在2001年導入**管理,當年獲得了“浙江省質量獎”。
■■■創業人語:
轉型不是單純轉移
過去20年來,鞋業制造重心就從歐洲和北美轉移到遠東的日韓等地,再轉移到中國大陸。近年來,又逐步轉向中國中西部和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地。
鄭秀康認為,“轉型”不能單是“轉移”、“轉嫁”或“轉產”。在“東鞋西移”、“中鞋外移”的過程中,要注意考量兩點。
一是轉移出去的是什么?留下來的又是什么?
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來看,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國等鞋業強國,轉移出去的是低利潤、高耗能的制造環節,而留下的是高利潤、高效益的技術、品牌、營銷等技術。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產業容易被我們忽視,那就是鞋機設備。歐洲先進的鞋機設備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鞋業制造領域,而鞋機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這是不可放過的一塊誘人蛋糕。所以,中國鞋業不能指望僅僅將制造環節轉移出去就萬事大吉,而一定要在技術、品牌、營銷、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提升,這樣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
二是轉移是不是將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原樣照搬?還是實施集約、環保等的精益化管理?
假如高耗能、低效率甚至影響環保與生態的制造環節不加過濾地被轉移到中西部,不但對于緩解成本壓力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將嚴重破壞生態、浪費資源,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中國鞋企應該在轉移的同時,就實施升級,追求低碳、環保、精細、高效、優質的發展方式。
鄭秀康說,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整個產業鏈的優化與提升,需要樹立系統思維,顧及相關方利益。不然的話,轉移出去的壓力和成本,雖然會帶來短期和表面的繁榮,然而同樣行之不遠,會影響到產業鏈的和諧合作以及高效運轉。所以,企業的轉型升級,不能建立在犧牲相關方利益的基礎上,而要以品牌利益為核心,與上下游廠商結成戰略聯盟、推進機制創新、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