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奎文區畜牧業不斷突破中心城區地域小、空間窄的局限,通過積*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抱團闖市場、品種改良提升等措施帶動,扎實推進特種動物養殖,在奎文區北部、青銀高速公路兩側形成了占地2000多畝的特種動物養殖基地,形成了具有明顯區域化特點的特種動物產業園區。
良種引進給力質量提升。該區先后從芬蘭、美國等地引進原種狐貍、水貂等優良品種8000多只,實施“級進雜交”改良當地水貂、狐貍品種,選育出了“大虞黑色標準水貂”、“大虞改良黑色標準水貂”、“大虞北*狐”、“大虞改良北*狐”,改良新類型水貂、狐貍毛皮品質和個體大小均接近國外良種水平,并始終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科技創新激發產業活力。“十一五”期間,由濰坊市水貂狐貍良種場、奎文區畜牧獸醫局承擔的“毛皮獸標準化養殖技術規程研究”、“引進芬蘭原種狐改良國產狐產業化開發”分獲濰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大虞改良新類型北*狐良種培育”獲奎文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濰坊市水貂狐貍良種場被山東省科技廳確立為“山東省珍貴毛皮動物養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大虞改良新類型北*狐產業化開發”列為山東省良種工程重點課題項目。這些科研項目針對性地解決了生產實際中的疑難問題,并通過良種引進、科技研發與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科技水平、增加了科技效益。據統計,“十一五”期間該區特種動物養殖的科技貢獻率達到了31.2%。
技術推廣惠及千家萬戶。他們及時總結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和體會,先后編纂《水貂標準化生產技術》、《狐標準化生產技術》、《圖說高效養水貂關鍵技術》、《怎樣提高養水貂效益》、《怎樣提高養狐效益》及《毛皮動物飼養員培訓教材》等6本書籍,共計70萬字。每年春季配種前,均舉辦護理人工受精、冬皮早熟控制技術、疫病防控等培訓講座,每2個月結合當時生產實際編發一期《生產技術簡報》,免費發放給養殖戶,使養殖戶掌握先進、科學的飼養管理知識。合作組織抱團應對市場。以濰坊市水貂狐貍良種場為龍頭成立的濰坊市大虞珍貴毛皮動物養殖合作社,入社會員322戶,通過合作引種、擔保貸款、統一培訓、統一器械供應、信息共享、完善配套服務等多種互助形式增收。這種以“龍頭企業+基地+養殖戶”的合作組織形式,改變了一家一戶單打獨斗闖市場的傳統運作模式,提高了組織化程度和集體闖市場的能力。2010年社員戶特種動物養殖純收入達到3500多萬元。該合作社也因此先后獲得“濰坊市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先進單位”、“濰坊市"五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優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稱號。
結構轉調優化生產方式。用地是都市畜牧業發展的瓶頸,針對區位實際,他們通過轉方式、調結構,追求“空間有限、發展無限”的生產理念,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導向指導實際生產,遵循優質、低耗、高效的生產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了特種動物生產由數量型到質量型、粗放型到精密型的轉變。
產業聯盟整合資源優勢。2010年末,由濰坊市水貂狐貍良種場發起并成立的國內**“良種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了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有效資源,致力于促進區域性科技合作,通過盟員單位間的資源分工和合理銜接,集聚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發揮各方優勢,服務于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行業,將進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間良種狐產業特別是奎文區特種動物養殖業完善并形成完整的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其國內外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