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新集團的海寧瑞星皮革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簽下了在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協議,開啟了引進高端智力資源的大門。
這是浙江省**在家具革生產企業設立的院士工作站。
“我們集團的皮革主業這塊業務,運轉正常,訂單情況不錯,今年會有10%以上的增長,產值超過10個億。”近日,瑞新集團董事長阮春道在風波平息下來后,**接受溫州日報記者的采訪。
這家誕生在**僑鄉甌海區麗岙的企業,受信泰“出走”風波沖擊(與信泰集團合股投資太陽能),又在信泰重組的節骨眼上,集團創始人徐士淮意外病逝,一下子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面對外界的質疑,阮春道坦言:“雖然我們暫時遇到了困難,但風雨面前,我們不退縮。”他透露,瑞新集團目前正實施“瘦身計劃”,收縮戰線,加強風險把控能力,把握做強做大之間的節奏和尺度。
逆境也是一所學堂,它教會人在逆境如何成長、百煉成鋼。
156 0190 2607年夏,瑞新的創業者也是從“逆境”中起步,面對資金拮據、技術缺乏、產銷未定等嚴峻現實,就在幾分廢墟地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正是憑借頑強的意志打拼,瑞新一步步成長為下轄六家子公司的多元化集團企業。
皮革制造,一直是瑞新集團的主業,即便逆境當前,皮革的發展勢頭依然不減。
1998年,瑞新集團創業者敏銳地發現腰帶革市場的潛力,2000年毅然轉產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中高端牛二層家私革。“一招鮮,吃遍天”,靠著這個“拳頭”產品暢銷國內各大省市,并遠銷歐美、東南亞市場,公司一躍成為行業龍頭企業、溫州百強企業,創造了瑞新“高產”的奇跡。
“高產”的秘訣何在?
“高端產品引導市場、超前開發占領市場、系列產品確保市場——這就是瑞新集團贏得市場的秘訣。”阮春道說,瑞新通過自主創新,在皮革這一塊已精心搭建了核心技術平臺,筑就了競爭的戰略高地。
一張皮,600多個品種,足見瑞新人對皮革的專注。
瑞新的主導產品CP系列牛二層是運用高科技生產的新型家私革,該系列產品通過浙江省新產品鑒定,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榮譽稱號,并被列為***火炬計劃項目。
以皮革業起家的瑞新集團,如今擁有了兩大皮革制造基地——溫州瑞新皮革有限公司和海寧瑞星皮革有限公司。
為保證企業技術水平始終處于行業前沿,瑞新集團早在2003年初創建了皮革研發中心,并高薪聘請皮革技術工程師具體負責皮革研發中心的技術創新工作;實行校企聯姻,與四川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保持緊密聯系,及時獲取皮革先進技術信息,解決皮革研發疑難問題,并從這些院校引進一批專業人才,壯大充實了公司皮革研發中心的科研力量。2005年,瑞新被評為“ 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
逆境更是一筆財富,它教會人在逆境如何突圍、轉危為機。
正是有了扎實的皮革主業為后盾,在多元化路上的瑞新集團加快了“二次轉型”的步伐——從皮革制造轉型到皮具生產,做強做精主業,使整個產業進一步向深度拉長、向廣度拓展。
阮春道向記者坦言,經過13年的發展,瑞新皮革產業已積累起非常大的基數,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出現,皮革業就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突破的方向已經有了,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剛有起色。”阮春道說,瑞新會把汽車皮革、皮革箱包作為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坐落于甌海經濟開發區仙巖工業園的溫州市特邦皮件有限公司是瑞新集團的子公司。這家以男女時尚腰(皮)帶為主導、男女時尚包為配套,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皮具生產企業,2009年下半年已投入生產。
“今年產值預計有八千萬元,增長非常明顯。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明年產值有望突破1個億。”阮春道充滿信心地說,特邦皮件產品從一開始就立足高起點,已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一項實用新型和二項外觀專利技術,并于2010年1月正式成為國際商界社會責任組織BSCI成員。
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對瑞新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有了政府和銀行的支持,瑞新人就更有信心了。”阮春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