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新出爐的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出口下降了6%。
如果說,整個一季度出口增長4.9%、進口下降17.3%的數據還能讓人接受,那么3月份當月進出口同時兩位數下降,特別是出口下降14.6%,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前2個月中國出口增速還是15.3%,到了3月份突然出現156 0190 2607度大逆轉,這到底是怎么了?
官方的解釋,大意是今年春節比較晚,3月份大部分時間還在農歷正月里,出口企業還沒大面積開工。如果剔除掉這個因素,3月份出口下降4.4%,一下收窄了10多個百分點。這樣的解讀,雖說可以理解,但從1~2月的增長轉為3月的下降,恐怕還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
以筆者的看法,外部市場需求疲軟首當其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較2月份下滑0.2個百分點,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中的新增出口訂單指數較2月份下滑2.1個百分點,外需萎縮明顯。3月份,在中國主要出口市場中,除了對印度出口增長1%外,對其他主要出口市場均同比下降。如,對美國、東盟、巴西和南非出口同比下降7.7%、8.9%、8.4%、5.3%;更為厲害的是,對歐盟出口下降18.7%、對日本出口下降24.4%、對俄羅斯出口下降50.2%。
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也使得形勢雪上加霜。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去年9月創出的新高,到今年2月連續5個月被打破,可以預計這一紀錄將在今年3月份被繼續打破。在外需疲軟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成為阻擋出口的又一障礙。3月份,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升值勢頭明顯,加劇了對歐盟、日本出口的惡化。
還有,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削弱出口優勢。雖然近期原材料成本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勞動力、融資、環保等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傳統外貿競爭優勢正在被削弱。海關總署對近3000家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3月份有56.2%的企業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其中分別有61.8%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在同比上升,有37.5%的企業認為融資成本在上升,有33.4%的企業認為匯率成本有所上升。對成本*為敏感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紛紛下降,紡織品下降28.8%、服裝下降35%、箱包下降19.3%、家具下降15.2%、鞋下降26.5%、塑料制品下降24.4%、玩具下降21%。
其實,要回答3月中國出口“怎么了”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說清楚未來中國出口要“怎么辦”?政府要做什么?企業要怎么做?
筆者認為,對政府而言,去年以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商務、海關、質檢、財稅等部門也出臺了配套措施。但政府當下要做的,是實實在在地抓好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讓外貿企業能真正享受政策紅利。各個外貿領域部門之間要進一步加強協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強外貿企業的信心,營造良好的環境。
對外貿企業而言,要看到政府部門的這些“定心丸”。但作為外貿主體,企業不能只看政府唱“獨角戲”,自身也要積*主動地致力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經營模式創新,從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轉型,用創新驅動發展,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只有中國的外貿企業做大做強,中國外貿才能做大做強;只有中國的外貿企業能夠抵御住國際國內嚴峻復雜形勢帶來的巨大壓力,中國外貿才能保住全球市場份額,實現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三元里的造富的神話》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