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溫州中小鞋企到底怎么了?”近期以來,不少聲稱“溫州經濟出大事了,幾百億高利貸跑了”的帖子在網上流傳,該帖子稱,溫州今年企業主逃跑了7個,間接逃了70個。頗具知名度的財經評論員葉檀據此撰文稱“溫州民間金融泡沫接近崩潰”,引發各界強烈關注。
歷來有民間資本“風向標”之稱的浙江溫州,前些日子接連有三家企業倒閉。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難道溫州的民間高利貸已經筑就一座火山,而千萬中小企業正處在火山口了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溫州官方
否認“危機說”
經多方證實,今年溫州市有三家較大企業倒閉,企業主出逃,分別是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樂清三旗集團。
“這三家企業倒閉是個案,主要是自身原因。”溫州市銀監局主監管員周青冥介紹說,江南皮革去年凈利潤3525萬元,但今年法人代表黃鶴因到澳門豪賭,欠下上億元賭債而外逃;波特曼咖啡經營餐飲,業主與三旗集團企業主出逃主要原因是決策失誤,企業盲目過度擴張、戰線拉開過長;三旗集團老板出逃的深層原因是惡意拉多家企業擔保、向銀行騙取上億元貸款不歸還。
在溫州當地,官方并未將這3家企業與廣大民企畫等號。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官方眾口一詞持樂觀態度。溫州市工商局向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私營企業注銷戶數534家,同比減少14.56%。
溫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一些企業出現“關停并轉”,直接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少,更多的是企業經營不善所致,而且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有部分企業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不能簡單理解成是溫州經濟出現危機的先兆。
企業感嘆
生意難做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感到,對于上述個別企業倒閉的消息,在民間卻傳出多個版本,與官方形成強反差。溫州一家生產眼鏡的中型企業董事長呂先生心情沉重地對記者說,當前經營十分艱難,導致一虧再虧,目前處于硬撐狀態。
他表示造成企業處境不妙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貶值、用工荒加劇、用電荒難解、原材料上漲、工資高漲、銀行利息飆升等等。呂先生坦率地告訴記者,這6大客觀因素導致去年虧損200多萬元,今年頭4個月虧損額加大。他分析,未來的半年日子會更艱難。“趁早關了公司,少虧點”。
“企業各項成本樣樣都暴漲,把利潤空間擠癟了,搞得企業無利可圖,實在做不下去了。”溫州制鞋業一家不愿透露企業名稱的企業主也告訴記者。
溫州市三大支柱產業是服裝、制鞋、眼鏡。記者從這三個行業了解到,從協會會長到一些企業負責人均向記者介紹了上述普遍存在的情況。特別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企業預期:在未來的半年到1年里,外部因素將導致企業陷入更深的困境。溫州星視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道敏說得更明確:如果今年再做不起來就關掉!
民間借貸月息普遍超6%
記者在走訪溫州當地金融機構、企業時獲悉,許多企業對當前宏觀緊縮、貸款抽緊、利息“步步高升”的局勢普遍感到不堪重負。當前在溫州企業界流行兩個字:“等貸”,即等待貸款。企業普遍反映,即便這樣,也貸不到款。誰能貸到錢,那是謝天謝地,“抱著老虎也笑”。
許多企業家反映,目前溫州的銀行利率表面上是基準上浮30%,實際上各家銀行通過變相收取“管理費”“咨詢費”“扣存放貸”(若放貸1000萬元要扣存300萬元,實際只貸700萬元,利息仍按1千萬元貸款額收取)等方式,使利率上升至月息1.2%左右,超過原利率的1倍多,已達到近幾年的高點。
呂先生嘆苦道,本企業貸款1000多萬元,每年要增加資金成本60多萬元,這相當于增加6%的硬成本負擔,而企業的利潤率也只有6%左右。
“企業面臨這么多難題”,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銀根緊縮就是壓死駱駝的*后一根稻草。”
從市場中傳來的消息稱,由于銀行收緊銀根,致使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從過去普遍的月息1.5%-2%左右已經暴漲到6%-15%左右。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周德文等企業家和研究者反映,超過月息6%的民間借貸有是有,但都是1周到1個月之內的*短期融資,有臨時資金周轉需求或者存心打算卷款潛逃的兩類企業家都會借這樣的錢。
未來仍不樂觀
“從當前來看,不是經濟出現了問題,而是經濟預期出現了問題。”當地一些學者和官員認為,當前溫州出現的各種“危機論”和“崩潰論”,很大程度上是房地產調控進行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
原因一方面是溫州各界介入房地產程度深,另一方面溫州民間資本需要新的投資方向,目前正處于舊有的以房地產為主要投資手段的格局已經打破,而新的投資渠道還沒有建立的階段。
各界人士分析認為,在國家為管理通脹而繼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在堅持大的調控方向不動搖基礎上,應有效管理銀行資金,兼顧企業生存發展,以增強企業家的信心。
周青冥表示,溫州市各銀行在對企業貸款實行貸前調查、貸中檢查、貸后核查監控中,具體執行并不統一,監控效果也不甚理想。
鄭晨愛表示,有些企業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需要資本支持,而銀根緊縮容易“一桿子打翻一船人”,使整個企業界有緊迫感。如果進一步細化貸款管理,無疑會給一些安心做實業的企業吃“定心丸”,削減整個區域金融市場的投機心理。
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廣大企業普遍對《勞動合同法》中的員工可提前1月解除勞動合同之規定提出異議。
浙江省制鞋出口**、溫州制鞋行業領軍企業巨一集團董事長潘建中等企業主說,企業從接下訂單到交貨,起碼要幾個月的生產周期,企業培訓員工上崗至少也得3、5個月,而員工只干了1個月說走就走,導致企業被迫中斷生產,無法履約交貨合同,無法彌補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帶薪培訓成本,由此造成企業一系列重大經濟損失。“這樣的規定在當前普遍陷入‘用工荒’的困境下更使企業生存維艱。”
鑒于未來一段時間即將迎來生產旺季而缺電、缺流動性等宏觀層面將為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企業家們呼吁政府綜合研究為中小企業“減負”問題,在適當時候在稅收等方面予以減免、修訂部分法律法規、重新激活中小企業的生長動力,引導“炒房”民間資本加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