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對東莞、深圳兩地傳統制造業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兩地傳統制造業普遍存在較大困難,尤其以出口為主的東莞代工制造業遭受沖擊較大,其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已被撼動;更為糟糕的是,隨著國內勞動力等生產成本持續攀高,大量大型代工廠陸續轉移、壓縮規模,甚至關閉(12月1日《**財經日報》)。
傳統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為我國經濟發展、稅收增長、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定海神針”作用;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制造業尤其以出口為導向的代工制造業更是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盡管近幾年中央政府對傳統制造業出臺了減免稅收、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各項費用及實行優惠金融信貸政策,但傳統制造業依然沒能走出經營困難。其原因到底在哪?從東莞這個具有傳統制造業典型代表特征的城市看,主要由勞動力成本高導致招工難、出口關稅高引發產品進出口難擴大、缺乏足夠資金導致轉型升級慢等因素影響所致。
比如,鞋業公司在東南亞柬埔寨開廠招工,每天8小時、六天工作制,加上加班費以及其他津貼,大約是200~250美元,不到東莞制鞋工人的一半,使東莞徹底喪失了勞動力成本優勢。再比如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鞋產品大約要交15%~20%的關稅,越南的鞋類對歐出口關稅不到10%;尤其,東莞不少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機器代替人工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但缺乏足夠資金勢力,徒喚奈何。
面對東莞傳統制造業陷入困境及導致走向困境的原因,倒逼我們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不思考三個問題:
一方面,傳統制造力勞動力問題該怎么解決?到了該認真對待的時候了。面對我國勞動力拐點到來及成本高企現象的出現,僅指望企業不斷提高工資來留住工人很不現實,因為傳統制造業承擔人工成本的能力也到*限,像東莞15美元的鞋子賺不到1元人民幣就是*好說明。而且,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也不能單一指望企業,政府應該承擔一定責任,比如因計劃生育導致的就業數量人數銳減,國家對勞動力技能培訓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導致職業技能學校數量及招生人數缺乏等等。因此,從現在起,政府應承擔一定責任,可實行企業與政府聯手解決“用工荒”問題,根據企業生產規模和發展計劃提出用工需求,然后由政府指導高等院校或職業技術院校實行定向培養,畢業之后向企業輸送;同時,把我國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院校改造轉型為職業技術院校,大力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為傳統制造業培養源源不斷的合格人才。此外,政府應加強傳統制造業集中城市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進入企業的外來工人及中**技能人才提供醫療、養老、住房、失業、小孩就學等方面制度安排,使其與當地居民享有平等待遇和地位,解決企業員工后顧之憂,用社保制度留住企業需求的技術工人,避免更多的傳統制造企業再向東南亞和非洲搬遷。
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關稅問題該如何進一步降低?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傳統制造業尤其代工制造業,本身在夾縫中求生存,利潤薄;雖然我國對傳統制造業實施了系列優惠關稅及其他優惠政策,但現在看來進出口關稅仍未完全降到位,企業關稅負擔依然較重。如東莞一雙女鞋,即便與柬埔寨的報價同為9美元,客戶依然會選擇將訂單下在柬埔寨,這主要因為中國關稅較高,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鞋產品大約要交15%~20%的關稅,是東南亞國家的兩倍,而柬埔寨出口歐洲則享受免關稅的優惠。在這樣的關稅制度下,中國傳統制造業不可能有競爭力;而且,如果不及時加大進出口關稅改革力度以及降低關稅,未來傳統業不可能有競爭力,只有死路一條。對此,中央政府在進出口關稅上應實行差別關稅率制度,給傳統制造業營造“放水養魚”稅制環境,即將關稅分為傳統制造業、新興制造業、信息產業等等,對傳統制造業盡可能實行*低進出口關稅,而且對困難傳統制造業實行免出口關系或退稅制度,以提振傳統制造業。同時,進一步精簡傳統制造業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其額外經濟負擔,讓傳統制造業輕裝上陣,以寬松的關稅和低行政收費滋潤傳統制造業,讓其休養生息。
再一方面,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資本該從哪里來?到了該眾人拾柴的時候了。以東莞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除了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及關稅負擔重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己響亮的產品品牌及足夠的轉型升級資本;而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轉型升級則是企業競爭的生命活力所在,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傳統制造業不僅難言振興,甚至連生存下去的機會都不會有。由此,要讓中國傳統制造業重新走上復興之路,需政府及相關部門合力拉一把,企業才有力爬過“坡”躺過“坎”。具體說,對目前企業實施的以機器代替人工、降低產品成品、提高生產效率的工程由銀行進行信貸扶持,政府設立風險擔保基金,專門用于對企業“機器代替人工”改造工程提供信貸擔保,讓銀行放心貸款;同時銀行也應與傳統制造業同舟共濟,消除唯利是圖意識,將貸款利率降到*低,免除一切中間業務收費,讓傳統制造業真正分享優惠金融政策的“陽光雨露”。此外,政府鼓勵傳統制造業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與國際相關產權機構進行合作,對中國傳統制造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進行有效保護,并對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產品創新換代快的企業進行財政獎勵,推動傳統制造業全面轉型升級,走出目前的經營沼澤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