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當前“用工荒”很像30年前的香港農民工問題專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示 應對“用工大戰”珠三角不要慌 企業升級轉型是關鍵
隨著富士康等企業大舉內遷成都、鄭州、武漢等地,四川等地開始與珠三角搶工,珠三角“用工荒”現象加劇。如何看待當前的“用工荒”?“用工荒”的原因是什么?珠三角如何應對“用工荒”?昨日,國內幾位農民工問題專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當前珠三角的情況,很像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翻版,關鍵需要珠三角企業升級轉型。
劉江華(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
提高企業安全感才能吸引農民工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劉江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工荒’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資水平、地域遠近、文化內涵和社會人文關懷等因素,但本質上是工資水平的問題。如果珠三角等沿海地區企業工資水平有優勢的話,便不會形成‘用工荒’。不過,不是珠三角的企業不愿意把工資提上去,而是盈利空間被壓縮,它們面臨著要么將企業內遷,要么升級轉型的命運抉擇。”
如何應對當前的“用工荒”?劉江華認為,對此不用恐慌,可以從容應對。劉江華說,當前珠三角的情況,很像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翻版。當時,這些加工產業在香港已沒有盈利空間,正好趕上內地改革開放,香港的加工產業于是紛紛內遷珠三角。現在珠三角的這些鞋廠、制衣廠、電子廠等傳統加工企業要么轉移到內地或越南去,要么自行關閉。
劉江華說,應對“用工荒”,珠三角的企業需要從根本上進行產業升級轉型,包括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珠三角的企業更多地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讓外地農民工感到安全、有前途。”
丁力(廣東省社科院地區競爭力研究所所長):
發掘本土剩余勞動力補用工缺口
“用工荒”為何出現?廣東省社科院地區競爭力研究所所長丁力認為,一是中西部經濟發展起來了,珠三角要接受這個現實,即原來給我們提供的廉價勞動力數量將會越來越少。二是現在廣東的工資水平與內地相比差距不大,對內地農民工吸引力不大。
“未來這種現象將會持續,勞動力缺口還會越來越大,廣東怎么辦?我認為,有兩個辦法,一是珠三角企業要在工資待遇上下點功夫,逼著企業提高工資水平。二是廣東的經濟不能再是‘兩頭在外’了。廣東省有8500萬戶籍人口,北部山區有很多洗腳上田的農民還需要解決就業問題,要借這個機會,發掘粵東、粵西、粵北等地的剩余勞動力資源,將環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帶一帶。”丁力分析認為,企業要提高工資水平,吸引勞動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用到汪洋書記開出的那個藥方:轉型升級、騰籠換鳥,提高技術含量。
辜勝阻(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
放開城鎮戶口限制讓農民變市民
如何根本解決“用工荒”?長期研究農民工問題的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辜勝阻認為,要在強調多向分流的前提下,把中西部農村城鎮化作為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渠道,要讓農村城鎮化成為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蓄水池”,還能讓農民收入再上臺階。農民實現就近創業、就業,把部分農民變成市民,通過減少農民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上世紀80年代,政府提倡“離土不離鄉”的工業模式,盡管許多農民實現了職業的轉換,但他們仍然過著農民的生活。上世紀90年代進城的民工,也由于不被城市接納,成為鐘擺式流動人口。這些農民都沒有徹底割斷同土地的“臍帶”。只有放開城鎮戶口限制,農民變成了市民,“用工荒”的問題也不會再存在。
當前珠三角的情況,很像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翻版。當時,這些加工產業在香港已沒有盈利空間,正好趕上內地改革開放,香港的加工產業于是紛紛內遷珠三角。不然的話,香港的加工產業也會往東南亞其他地方轉移。現在珠三角的這些鞋廠、制衣廠、電子廠等傳統加工企業要么轉移到內地或越南去,要么自行關閉。[next]
記者手記:
他們已不是拎著蛇皮袋的打工仔
幾乎每個農民工都有一串刻骨銘心又“不愿與外人道也”的個人奮斗史、心靈成長史。
幾天前,我在四川金堂縣竹篙鎮見到了該鎮擁有200多名員工的錦洲成衣廠老板王紅瓊。王紅瓊說,她終身*難忘的經歷是23年前只身一人去廣東打工,當時的她不滿17歲,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程度。在去廣州的火車上,裝著家里給的70元生活費的行李袋被擠掉了,王紅瓊就穿著一身衣服來到了東莞厚街厚興皮件廠。“我找同事借了一件衣服換,這樣頂了一個月。以后每月留夠生活費,其他錢全部寄回去。”講到這里,王紅瓊淚流滿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打工仔實現了“麻雀變鳳凰”的夢想。他們已從拎著蛇皮袋初到大城市一臉青澀的小伙,變成了心中有夢想、“單干”的小企業主。
四川金堂縣竹篙鎮京華村的孫成志156 0190 2607年高中畢業后去東莞打工,他當經理的“金堂天亞鞋廠”今年春節前在竹篙鎮開業。大年初十,記者來到該廠,只見六七十個本地女工正在流水線上緊張忙碌。“這些工人很多都是從廣東那邊回來的,過完年就在本地就近上班了。我們竹篙的廠是東莞總廠的一個分廠,就是為了就近吸引勞動力。我占點小股份。”孫成志穿著羽絨服,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打工改變了千千萬萬打工仔、打工妹的命運。農民工群體也推動了當代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156 0190 2607年印刷的《現代漢語小詞典》對“民工”這一條目的解釋是:“在政府動員或號召下參加修筑公路、堤壩或幫助軍隊運輸等工作的人。”這一解釋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很容易使人將民工與修路、筑堤、搬運等苦活重活聯系在一起。
我們在采訪中也不止一次地向研究農民工問題的專家們討教:“農民工究竟是什么含義?”專家們每次都回答道,“所謂農民工,顧名思義即農民工人。”
“那么農民工究竟是農民還是工人?”對于這一問題,專家們便說不清楚了,但大多都講出了這樣一個事實:農民工是農民的身份,但卻干的是工人的活。
不覺大悟,原來農民工這一詞匯其實很有中國特色,是我國目前戶籍管理制度下出現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特有的現象。
盡管社會各界人士目前大多已認識到農民工進城及返鄉創業對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積*作用,但是我們在采訪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工仍然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群——飽嘗城里人的歧視、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精神世界空虛。
農民工既是充滿草根力量、煥發田園朝氣的希望的一代,又是充滿著無助、無奈的一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