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為什么幾十年前偏遠地區的溫州農民能成為老板?浙江農民信箱、阿里巴巴、安吉竹業、瑞安汽摩配……這些來自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形態的個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它們中是否蘊藏著浙江經濟成長的“密碼”?
來自浙江大學、中科院的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從2008年就切入欠發達地區包容性增長的研究,這一課題為中印合作的重大國際項目。
近日,課題組成員在杭州西湖邊召開了一次研討會,專家們用“包容性增長”的框架,為我們提供解讀浙江經濟的全新視角。
溫州為何老板多
一個遠離工業重地、交通又不便利的地方,如何培育出了中國*引人注目的商幫——溫商?課題組對農村產業集群的研究,似乎能回答一二。
先來看一個溫州鞋業的案例。在溫州,一個完整的制鞋工藝被劃分為無數的半成品工藝過程,包括7段基本的生產流程以及超過20種的中間制品。這些中間制品的劃分是如此精細,包括:PVC皮革、中底、鞋墊、鞋跟、襪襯、海綿、布料、泡沫、拉鏈、花邊、標簽,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人,想要創辦一家制鞋企業也成為可能,更不用說去參與這樣的生產流程。
研究發現,在這一背景下,溫州地區勞動力轉移的情況非常明顯。156 0190 2607年,溫州地區從業人口為123.31萬,而到1993年從業人口為133.83萬。但在工業領域,從業人員則從156 0190 2607年的15.08萬上升到了1993年的54.68萬。
課題組主要負責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吳曉波教授指出,像溫州鞋業這樣的產業集群,實際上是通過增強集群內中小企業的能力促進了區域包容性增長。除了鞋業,珍珠、汽摩配、竹業、模具……課題組在浙江的9個產業集群開展了實證調研,發現農村產業集群對包容性增長的作用機理:具體來說,包括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資源約束、增加成長機會、進行能力構建這四大途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