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北京新機場項目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從選址階段就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雙方各執一詞。更有人表示,在短時間內通過了環評審核,得出了“可行”的結論,效率高得未免太過草率,公眾參與環節是否存在走過場?
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區周圍的群眾*有發言權。項目上不上馬,群眾說了算。因此,重大項目的環評公眾參與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環評報告顯示,對預測噪聲值超過80分貝的村莊共9處156 0190 2607戶居民進行整體搬遷;對位于75分貝~80分貝內的村莊共22處3264戶采取隔聲措施;對預測噪聲值超過75分貝的7所學校和1處衛生院采取整體搬遷;對預測噪聲值位于70分貝~75分貝之間的16所學校采取安裝隔聲窗措施。
如此安排,老百姓是否買賬?負責北京新機場環評工作的北京國寰天地環境技術發展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寰公司)的工作人員用翔實的入戶調查結果,回答了很多人的疑問。
現場訪談逐戶征集受影響區域公眾意見
短短10天意見收集期間,在地方政府配合下,環評工作人員一共發放個人調查表8000份,回收有效表格7956份,回收率為99.4%,團體調查表562份,共涉及北京和河北廊坊兩個城市的6 個區縣、17個鄉鎮
“天見黑,咱們進村吧。”“再等等,19時統一行動。”“你倆去村東,你倆村西,你倆村北,我們村南,分頭行動,22時在村口匯合。”上述對話咋一聽像是一場戰役部署,而實際上,這是北京新機場項目在河北廊坊市廣陽區白家務南辛莊公眾參與調研現場。
常規的公眾參與工作是接聽公眾來電,記錄公眾意見,或者分發意見表,收集公眾意見,這些工作完全可以在工作日完成,為何偏偏要摸黑進行呢?
“白天去過,但效果不好。有的外出工作,有的下地干活,很多農戶家里都沒人,**下來,收集的表格還不到一半,所以就想了個夜訪的辦法。那會兒,老百姓剛吃過晚飯,很多人都在家。” 國寰公司項目經理李冉向記者做出了解釋。
調研員分成4個小分隊,分頭入戶調查,提高工作效率。
白天在村子里已經發放過一次調查表,晚上的夜訪工作難免重復。“我們21時走到一戶,在門外敲了很久,一位披著被子的男子才將門打開,待我們說明來意,人家說‘已經入睡,并且白天已經填過表了。’”國寰公司工程師李春蓓說,“重復不怕,就怕沒走到。”
周密的行動部署,讓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從晚上19時~22時,4支小分隊走訪到每一戶家,終于將反饋意見收集完畢。
在入戶調查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很多困難。“一是項目組調研員對村里情況不熟悉;二是如果老百姓警惕性很高,對外來人員比較排斥,所以走村串巷還是需要村委會人員的帶領。”國寰公司項目組長、**工程師劉海東說。因為特殊原因,張家務村當時沒有村長,也沒有村干部,無人能起到組織協調作用。*后,他們只好讓熟悉村里環境的環衛工人帶調研員入村。
他們在張家務前后共進行3次入戶調查,在二訪張家務的時候遇到了困難。“當走到一戶人家的時候,環衛大爺就勸‘這家別去了,他家人跟誰都處不來。’我當時心想,哪能不去,要求逐戶調查,再難啃的骨頭,我也要啃。”于是,李冉就跟環衛工人說,“咱們還是進去吧。”
環衛工人拿李冉沒辦法,只好敲響住戶的門,結果環衛工人跟那戶人剛說兩句就吵了起來。“我上去勸阻,跟村民介紹情況,那戶村民聽完以后滿臉怒氣地看著我,然后拿過我手里的一沓表格,啪地一下全扔進了垃圾桶,怒氣沖沖地說,‘你們這都是騙人的。’然后就再不說一句話,轉身走了。之后,任憑我們再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肯填寫表格。”
“像這種情況,幾乎每個調研員都遭遇過。”李春蓓說,老百姓因為不了解項目,存在很多疑慮,不愿意接受調查。“一般情況下,在聽了我們對項目的詳細介紹后,都能打消顧慮。”
處于噪聲影響范圍80分貝以上范圍內,9個村、上千戶需要環保搬遷的住戶,調研人員都走訪到了。北京新機場環評項目負責人之一趙文德說,“對環評報告的內容一遍解釋不清楚,我們就說兩遍,兩遍解釋不明白,就說第3遍,老百姓不煩,我們就不能煩。”
為了確保走訪到每一戶,環評工作人員**就要跑三四個村,走十幾里地,連平常嬌弱的女同志也沒有一個叫苦叫累。
“我們的團隊年輕,80后占了主力,正是因為年輕,我們富有活力。” 國寰公司總經理王亞男說。
在地方政府積*配合下,短短10天的意見收集期間,環評人員一共發放個人調查表8000份,回收有效表格7956份,回收率為99.4%,團體調查表562份,共涉及北京和河北廊坊兩個城市的6 個區縣、17個鄉鎮。
前期準備制訂方案讓意見征集活動有章可循
在公眾參與工作開始前,國寰公司對參加環評工作的人員進行了11場培訓,幫助參訓人員掌握環評主要結論、公眾參與流程和工作安排,將公眾參與操作手冊、環境信息公告、公眾意見記錄本、公眾查閱記錄本等材料發放至相關人員
國寰公司落實環評工作不走形式,不僅體現在入戶調查上,更體現在公眾參與工作開始前就進行的準備工作上。
為了防止由于工作人員因信息傳達不統一,工作不規范,給老百姓帶來信息混淆,公眾參與工作開始前,環評單位**編制了公眾參與實施方案,列明了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統一了思想和目標。
“建設單位已經數不清去了多少次現場,每周跑兩三趟很正常。”負責制訂公眾參與實施方案的劉海東說。針對公眾參與實施過程中不明確的地方,他們反復推敲,將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對于每一項任務安排明確時間節點、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并與責任人員制訂方案,預測公眾參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公眾參與本來就不好做,跨區域的公眾參與更是困難重重。為了將公眾參與工作落到實處,項目組積*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像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曹家務鄉張家務村沒有村長的情況算是個例,在我們環評過程中,村委會的配合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對公眾參與的順利進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劉海東說,“事前動員不僅規范了工作流程,明確了責任人,更讓各級部門和單位自上而下地重視公眾參與工作,過程組織有序,為保障公眾參與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老百姓反映的意見有跡可循,環評結果有據可依。”劉海東說。在公眾參與工作開始前,對參加環評工作的人員進行了11場培訓,使培訓參與人員了解環評主要結論、公眾參與流程和工作安排,便于地方在組織實施上給予配合與支持,避免公眾參與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培訓時, 國寰公司將公眾參與操作手冊、環境信息公告、公眾意見記錄本、公眾查閱記錄本等材料發放至相關人員。
事實證明,操作手冊、區域等值線圖在與老百姓打交道過程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李冉說:“在回答老百姓提出的各種問題時,我們都有據可依,一時回答不了的,翻翻操作手冊就能找到答案。在老百姓質疑為什么隔壁村搬遷而他們不搬時,我們拿出區域圖就一目了然了,比費盡口舌解釋半天要有說服力得多。”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配合下,環評工作圓滿完成。對于這一結果,王亞男很滿意,“老百姓如實反映出心理訴求,是對我們努力*好的肯定。”
程序規定依法依規才能保障公眾利益
在建設單位網站、環評單位網站、地方政府網站、地方環保部門網站同步公示;選擇地方相關報刊進行公示;按照全覆蓋原則在評價范圍所涉及行政村村委會張貼公告;在網站及主要鄉鎮政府同步公示環評簡本;根據環境影響程度,按照不同比例發放個人調查表
“為保障公眾參與工作合法合規,在程序上滿足法律要求,經得起社會各界推敲,北京新機場公眾參與工作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分兩階段開展。”新機場項目負責人、國寰公司副總經理王天培介紹說,**次公示時間是簽訂合同7個工作日內,向公眾告知項目開始啟動,并公示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的聯系方式,以及環評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按照規定在報告書完成簡本后進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時間為10個工作日,并公布環評報告書簡本。
兩次公眾參與信息公開采取的形式包括網站公示、報紙公示、公告張貼、簡本公示。“通過開團體座談會、群眾座談會,發放個人調查表和團體調查表等多種手段征求公眾參與意見。”王亞男說。
本次環評涉及村莊眾多,范圍廣,又跨區域,意見收集時間有限,如此大的項目如何確保公眾參與真實有效,而不弄虛作假呢?
“雖然我們單位有近70名專職從事環評的人員,已經算國內擁有環評人員數量比較多的機構了,但如此大項目的群眾意見收集還是感到吃力。所以,我們就動員全單位骨干人員從事問卷調查表收集工作,走訪到每戶環保搬遷居民。”劉海東說。
劉海東告訴記者,為了保障公告持續有效的公開,在10天公示期內,他們派專人查看公告是否損壞或遺失,一經發現及時更換,保障公示持續有效。
據了解,他們在建設單位網站、環評單位網站、地方政府網站、地方環保部門網站同步公示環評信息;選擇地方相關報刊向社會公示;按照全覆蓋原則在評價范圍所涉及的五鎮、兩區、兩縣政府及493個行政村村委會張貼公告;在網站及主要鄉鎮政府同步公示環評簡本;根據環境影響程度,按照不同比例發放個人調查表;團體調查表在大興和廊坊所涉及的各政府部門及村委會進行發放;在廊坊和北京組織兩次團體座談會,4次群眾座談會。
公眾不了解參與重要性,更關心拆遷補償問題
公眾參與如何發揮*大效用?
公眾提出的意見有多少是環評能解決的?有多少是環評解決不了的?解決不了的怎么處理?以新機場為例,公眾*為關心的問題就是征地拆遷問題,特別是涉及到補償標準的問題。
在**次環評信息公開后的意見征集階段,接到*多的是老百姓詢問搬遷范圍的電話。“兩次信息公示后,老百姓關注的問題基本一致,80%都是詢問關于征地拆遷問題的,特別是涉及到補償標準的問題。”劉海東說。
無論是電話征集意見,還是在走訪老百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普遍感受是,老百姓對環評階段公眾參與應該參與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并不了解。
什么時候搬?往哪里搬?補償多少?誰來買單?“拆搬遷有關的問題是老百姓*關注的,也是我們*難以回答的。”李春蓓說。
調研人員普遍反映,去往環保拆遷村子征求村民能否接受搬遷這種處理方式意見的時候,被詢問*多的就是搬遷補償、搬遷時間以及搬到哪里,甚至有村民要求不給答復就不簽意見表;還有村民認為,簽署了意見表就代表同意搬遷,擔心將來對補償不滿意而被強制搬遷,所以拒絕簽字。
“我們**跟老百姓解釋這個調查表就是征集公眾對項目環境影響的意見,不作為強制搬遷的依據,再不放心就讓老百姓在備注欄寫下:‘如果賠償合理就同意搬遷,或者不代表接受拆遷措施、不同意強制搬遷’等,以此打消百姓顧慮。”李春蓓說。
“環評工作面臨兩方面問題,一是老百姓關心的是經濟補償問題,但環評工作針對的是環境影響問題,兩者之間存在錯位;二是有些減緩和消除環境影響的措施,目前尚缺乏相關的法律約束。”王天培說,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到公眾參與效力,這是環評工作急須解決的問題。
公眾提出的意見有多少是環評能解決的?有多少是環評解決不了的?解決不了的該怎么處理?負責公眾參與的工作人員也答不上來。
“如果想將公眾參與工作做實,切實解決公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公眾參與工作不應該只有環評一個出口。在建設項目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給公眾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充分暴露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也不能只依賴環評,而是應該多方協商、共同解決。”王亞男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