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上周,馬云低調的東莞之行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有數據顯示,東莞這座“世界工廠”一直是阿里的重要貨源地,淘寶上一年數千億元的交易額中,近三成就是“東莞制造”。
制造業是東莞20多年輝煌神話中*重要的部分。不過,由于種種原因,制造業正面臨訂單減少、利潤下滑等困境。某些企業選擇了關門或者離開,而更多的企業則選擇了堅守東莞,在變中求發展:發展跨境電商、推廣機器換人、招才引智。
2014東莞年終經濟盤點
策馬飛“羊”
開篇語
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里,踏著時代的鼓點,站在轉型升級的“拐點”前,東莞經濟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轉型升級“陣痛”繼續,制造業企業面臨困境;而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發展開啟元年,會展經濟蓬勃發展,商業格局日趨成熟,居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這一年,面臨訂單減少、用工成本高企和缺工等重重困境,東莞的制造業在變中求發展:發展跨境電商、推廣“機器換人”、出臺人才入戶政策。
這一年是東莞跨境電商元年,電商巨頭爭相搶灘,O2O、移動電商爆發,跨境電商高歌猛進,電商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東莞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動力。
加博會、漫博會、臺博會、海博會……這一年,東莞連續舉辦了四大展會以及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展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而每一次大型展會的成功舉辦,又是一部*好的城市形象宣傳片。
這一年,一股大mall潮席卷而來,各種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無論是地產龍頭大鱷還是本土企業,都紛紛落戶東莞,搶灘市場。
這一年,市民的錢袋子更鼓了,剛剛過去的“雙11”,東莞網購金額列全省第三,前三季度存款余額消費、投資模式也有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為了還原并記錄這不平凡的一年,同時展望即將到來的2015年,今日起,本報將推出2014年年終經濟盤點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困
訂單減少用工成本高企
“唉!”馬先生深深地嘆了口氣,眼下,他正在為如何給工人發工資而發愁。馬先生在東莞開有一家生產圣誕花的工廠,有100多名工人。往年的12月,源源不斷的歐美訂單讓馬先生接到手軟,然而今年,馬先生工廠的訂單急劇下降,減少了差不多一半。“主要還是歐美市場不景氣導致的。”馬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東莞以出口為主的箱包、電子等傳統行業,都遇到了訂單減少、利潤下降的問題。
湖南人康良春在鞋業打拼了將近20年,目前在厚街鎮開了一家小型女鞋加工廠,還在寮廈開了一家鞋店。“利潤下降太快。”康良春說,以前一雙鞋可能能賺到幾塊錢,現在只有一兩塊錢,有時候甚至只有幾毛錢。“但為了經營下去,幾毛錢的利潤也要做,不然就只有關門了。”
康良春認為發展的另一個難題就是用工成本在不斷提高,“一個普通員工,包吃包住,一個月3500元。”康良春說,這個工資在行業里面還算低工資,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基本上招不到人,除非是一些年齡很大的50、60后。
馬先生也告訴記者,去年工廠流水線工人的月工資,一般在2000元左右,而今年普遍上漲到2500元左右,增長了25%左右,僅人工成本這一項下來,一年就增加了五六十萬元的開支。
雖然工廠工資提高了不少,但很多工廠的老板都大喊“招工難”,尤其是技術工人。記者調查發現,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更青睞餐飲、零售等相對輕松、自由的工作,而像工廠普工這樣的崗位即便拿出誘人的薪水,他們也很難動心。
變
制造業轉型升級主動出擊
企業觸網:
電商成“東莞制造”新引擎
在下橋電商產業園里,平時每天4000多個化妝包、手袋、旅行包從這里運往俄羅斯、南非等地,但從11月以來,馮先生的公司發貨量常常增加到日均六七千個。在市場的倒逼下,越來越多傳統制造業涉足電子商務,“東莞制造”迎來了電商新引擎。
馮先生去年開始接觸電子商務,這也拯救了他的服裝廠。此前他的工廠專做外國訂單,因為市場原因瀕臨倒閉。在幾家B2C網站開旗艦店后,他的工廠被盤活了,比起代工、鋪內銷渠道,馮先生發現,電子商務成本更低、利潤更高,營利可達80%左右。
今年以來,一大批億元銷售額賣家涌現,眾多跨境電商服務商落地,多個鎮街成立相關園區,人才培訓、物流通關、金融支付等生態鏈逐漸完善……“可以說,今年東莞跨境電商迎來了一個跨越式甚至是井噴的階段。”市跨境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巨頭搶灘,O2O、移動電商爆發,跨境電商狂飆突進,互聯網金融興起,產業園區遍地開花,電商草根創業盛行,可以說,電商經濟已成為推動東莞經濟不可或缺的新動力。
“機器換人”:
解放生產力解決“用工荒”
為了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和用工荒所帶來的發展瓶頸,東莞市于今年開始實行企業“機器換人”計劃,到2016年爭取完成相關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1000~156 0190 2607個,力爭推動全市一半以上的規上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推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
普濟藥業扎根東莞10年,已發展成為華南區較大型的制藥企業。據公司董事長張育林介紹,隨著東莞勞動力成本上漲和用工荒問題的凸顯,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大。為此,在建設新廠區時,他們決定將6條生產線全部使用從德國進口的“機器人”,取代原來的人工。
據該廠統計,采用“機器換人”后,企業每年可以節省兩三百萬元的用工成本,同時也可以減少產品的人工污染,提高質量。他們企業將把節省下來的人工成本用于新產品的科研投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表示,“東莞的‘機器換人’計劃**于全國,在未來數年內必將掀起東莞工業革命的新浪潮。”
招才引智:
半年來入戶人口暴增8倍
為了解決高端人才和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今年4月,東莞對入戶政策做了整合和調整,堪稱“東莞史上*低入戶門檻”開始實施。
據悉,東莞人才入戶新政實施半年,入戶東莞人數暴增8倍。據市人力資源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以往入戶都是靠人才調動入戶,一年大概500人,現在通過積分入戶和條件準入,還不到一年,入戶的人數超過了4000人”。
此外,據市人力資源局副局長寧康介紹,2011年至今,東莞已引進三批共25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評選兩批15個創新創業科研團隊、93名高層次人才;選拔推薦27名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展望2015
制造業不能丟 要進一步提高水平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教授丁力表示,“我不完全贊同東莞的制造業‘被困住’的提法。”盡管目前東莞一部分企業可能面臨一些困難,但更多的企業前景廣闊,關鍵在于企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丁力認為,制造業是東莞不能丟的,也是一直以來市場選擇的結果。
展望2015年,東莞理工學院經濟系教授李傳智預測東莞經濟增速在7%左右。他指出,現在不是追求高速增長的時候,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制造業的質量和水平。對此,他建議推廣企業用機器代替人力,合理規劃生產成本。
對于2015年,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建議,東莞應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創新,挖掘新的產業增長點,將民間資本釋放出來,并將互聯網與新興產業結合,就會大大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
推進新型城鎮化也將為2015年東莞經濟發展夯筑動力之源。“讓新莞人對東莞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拉動他們在莞消費和投資。”林江說,東莞從事制造行業的均以新莞人為主,亟須拉動這部分人的消費力,吸引其在莞置業,提升整體經濟水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