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加工貿易禁止類、限制類目錄正在緊密醞釀之中,將很快公布。”7月18日,一接近相關決策部門的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加工貿易領域一系列相關政策也將在下半年陸續出爐。
業內專家指出,這是相關政府部門因應7月1日出口退稅大幅調整、遏制過高外貿順差推出的又一重要舉措。
記者獲悉,新目錄將顯著增加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的范疇。自156 0190 2607年起,中國對加工貿易商品按禁止類、限制類、允許類進行管理。迄今為止,單是禁止類目錄已發布過四次,1140個10位稅號商品列入其中。
中國加工貿易在外貿領域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8319億美元,占同期進出口總額的47%。
相關政府部門對這次政策調整*為謹慎。據記者了解,過去一個月來,這項政策的調研部門人員頻頻穿梭于各大企業,召開座談會聽取企業對新政策的意見。而企業界部分人士對這一政策表示出一種清醒的憂患意識,認為加工貿易目錄調整的影響要大于出口退稅調整。
數千種產品受影響
來自青島企業方的消息顯示,加工貿易目錄調整已成定局。一家曾參加過相關座談會的企業代表表示,根據從會上得到的信息,調整可能會給企業留出一段時間的過渡期,舊的手冊可能允許一直執行到明年4月左右。
記者還獲悉,皮革、肥料、化工、冶煉、冶金等行業將被列入禁止類目錄,而化學品、塑料、橡膠( 19000,685,3.74%)、制鞋、箱包、家具、造紙等行業則將被列入限制類目錄,總共涉及數千種產品。
但前述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后出臺的目錄會按照每種產品的具體情況而定,不會在行業內“一刀切“。
而某項行業被列入禁止類或限制類目錄,主要是根據去年9月14日公布的(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財稅139號通知)的相關規定,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下調出口退稅的產品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這也部分說明了為何7月1日出口退稅調整后又發布新目錄。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產品如果被列入限制類或禁止類目錄,僅繳納保證金一項就會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企業的擔憂來自于現行的加工貿易政策。按照有關規定,企業可以憑借加工貿易手冊申請進口原料。進口時,不用繳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從理論上來說,企業需要向海關指定的銀行賬戶里存入與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等額的進口保證金,并在出口核銷后由海關退還。但實際操作中,大部分企業都不用實際繳納保證金,此即所謂的銀行保證金臺賬“空轉”。
但是,對于被列入限制類目錄的產品,就必須“實轉”——足額繳納保證金,而列入禁止類目錄的,更是被取消保稅資格,只能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產品。
一名地方商務部門官員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某行業進口關稅5%,出口退稅率11%,一家加工貿易企業進口了100萬美元原料,制成產品之后出口售價150萬美元,獲利50萬美元,那么企業在整個過程中,只需要承擔3萬美元的出口退稅差額。但一旦實行保證金實轉,企業進口時,就必須額外準備22萬美元存入海關指定賬戶,直到產品出口核銷后,才能申請返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而如果被禁止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這家企業進口時就要付出122萬美元,出口時退稅差額達到9萬美元,一進一出,企業成本驟然上升30%。
早在7月1日出口退稅調整前后,有地方政府就曾向企業建議,增加以加工貿易方式從國外進口料件的比率,從而緩解出口退稅率下調帶來的壓力。但大部分企業尚未轉型,路已被封死。
企業積*應對?
實際上,加工貿易目錄調整前的調研工作早就開始進行。不同行業的企業對即將到來的目錄調整感受不同。
6月底,占中國加工貿易半壁江山的廣東省開始對加工貿易企業進行調研,并且向企業表示,加工貿易目錄的調整將近。7月11日,香港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提出報告說,新的加工貿易政策可能令1.45萬家中小港資企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其中1萬家可能面臨停產風險,相關企業要有積*應對之策。
7月初,商務部產業司官員到青島調研,了解企業對于新目錄的看法。青島市外經貿局有官員表示,從企業了解的情況看,不少企業準備放棄相關商品的出口,一些經營困難的企業甚至可能會因此倒閉或面臨轉型。
7月10日,多家紡織和輕工企業代表在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座談會上向商務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官員提出,由于勞動力和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的影響,企業負擔已經非常重,希望政府能夠慎重考慮目錄調整問題。
青島大明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員金雪峰向記者表示,如果皮革行業被列入禁止類目錄,那么企業將承受****的資金壓力,大企業將減小生產規模,而小企業可能倒閉。
在東莞從事家具業的某臺商則表示,聽說過新目錄正在制定的消息,但如果保證金繳納額度不高,企業應該還可以設法應對:可以通過對退稅率較高的產品采用一般貿易,退稅率較低的產品采用加工貿易的手段,來抵免一部分損失。
“國貨復進口”擬被叫停?
新目錄出臺可能只是新一輪加工貿易政策全面調整的序曲。青島地方商務部門官員表示,還有一些政策也在討論中。如對東部大部分加工貿易企業實行保證金“半實轉“——繳納50%的保證金,以及不再批準東部新的企業開展限制類的加工貿易業務。
另外,曾受爭議的“國貨復進口“政策,幾乎肯定將受到修訂,這些產品將被取消加工貿易的保稅政策。不少專家指出,“國貨復進口“已經不再是企業深加工結轉的一環,而成為企業通過“香港一日游“獲得稅收優惠的工具。
國家發改委此前發布的(一季度貿易順差分析)顯示,2006年我國國貨復進口高達733.6億美元,使我國成為自己的第七大進口國。
至于去年在外貿企業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深加工結轉視同內銷征稅“議題,青島市外經貿局某官員表示,據了解實行的可能性并不大。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對記者表示,中國加工貿易肯定是需要升級轉型的,政府采取引導政策,是希望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但是具體企業如何轉型,包括東部加工貿易企業是否會向西部轉移,仍然取決于企業自身。
加工貿易領域是目前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2006年中國加工貿易順差1889億美元,超出了177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總額。
中國絕大部分的加工貿易企業分布在東部沿海,尤以廣東、福建、江蘇三省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