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10日凌晨2時20分,從浙江溫州開往武昌的臨時客車停靠陽新站,旅客魚貫而出。為回家過年而激動的匆匆人流,劃破夜的深寒和寂靜。
等候在火車站出站口的柯亨榮,帶著4個同事迎著人潮敞開嗓門:“歡迎回家,一路辛苦了!”一邊將準備好的陽新寶加鞋業招工宣傳資料,見人塞上一份。
他們是陽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值班小組,副局長柯亨榮是帶班組長。他追著一名旅客問:“您是哪里人?”“三溪鎮雙魚村的。”“在溫州做什么工作?”“在鞋廠做事,月薪2300元。”“想不想回陽新到寶加上班?”“可以考慮。離家近,照顧方便些。”
柯亨榮和同事重點盯守從泉州、廣州等地開過來的列車。他們隨機調查發現,在外打工月薪超過2500元的農民工,絕大部分不愿回來,有的年輕人即使工資在2000元左右,也愿在外闖蕩。
二
從1月23日開始,陽新縣人社局所有黨委成員輪班帶隊到火車站通宵值班,向返鄉農民工推介家門口的陽新寶加鞋業,希望他們留在家鄉。
世界500強企業臺灣寶成鞋業2008年落戶陽新,起名“寶加”,一期工程去年初投產,已有員工7560余人。今年,二期20條生產線將分兩次啟動,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要招156 0190 2607人。
2.8萬人,對于人口過百萬、外出務工人員多達25萬的陽新,看似微不足道。可前階段的招工情況并不理想。
寶加一期工程投產前,縣里多次研究招工措施。縣長孔凡新任招工組長,將招工指標分解到各地包點督辦,但只有離工廠較近的興國、白沙兩個鄉鎮和城北工業園完成了任務。
截至去年底,該縣當年累計輸送17420余人進廠,目前留廠7560人,基本滿足了廠方的用工需求。可暴露的問題不容忽視:流動性過大,有的上午進廠,下午辭工,成了匆匆過客;大齡工人較多,青工相對較少;進廠的熟練工少,沒有專業技能的居多。
三
陽新有近10萬人在沿海鞋廠干活,“陽新鞋匠”2009年入選我省第二批十大勞務品牌。號稱“制鞋王國”的臺灣寶成鞋業,相中擁有這個勞務品牌的打工大縣,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占地800畝、年產運動鞋、休閑鞋3000萬雙的內陸基地。
這個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45億元,外貿出口25億元,上繳稅收1億元,安置4萬人就業。這對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貧困縣陽新,不僅可提升其形象,發展縣域經濟,更重要的是,如能吸引4萬外出務工者返鄉,數萬“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兒童不再孤獨,一系列社會問題可得以化解。
具有戰略意義的“制鞋王國”招引工程,將工作崗位送到農民工“家門口”,為什么缺乏當初設想中的魅力?
縣人社局副局長馬先榮認為,**是工資待遇缺乏吸引力。寶加新進普通工人的月薪在1300元左右,與沿海地區工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其次,在建設過程中,寶加配套的住宿、生活條件及社會保障來不及完善,導致員工流動性較大。
為了留住人,寶加鞋業做了不少努力。工廠每年調薪2次,去年4月就有229人升職調薪。寶加從普通工人到中層車間主任,中間有班長、組長、正副課長等數個檔次,班長月薪約2000元,組長2500元,課長3000元左右,車間主任更高,還有可觀的年終獎。該公司正在考慮采取計件薪酬制,鼓勵員工多干多得。
后勤部主任朱衛兵介紹,為方便員工上下班,每天有140臺公交車分不同線路接送附近員工;員工宿舍已建好3棟,計劃再建5棟;員工培訓中心和活動中心也在規劃建設中。
四
寶成鞋業被內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所打動,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陽新。可陽新寶加嚴峻的招工壓力充分揭示,隨著信息和交通的日益發達及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內地勞動力低廉的成本優勢不僅是有限的,而且是暫時的。
本應由企業主導的勞動力市場,在外來企業落戶之初遇到困難時,當地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包攬力挺,這是行之有效的權宜之計,但也必須有回歸服務本體、管長遠的應對之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