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4 來源:互聯網
近日,一款名為“血吊墜”的飾品悄然在網絡上流行開來。26日,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在淘寶僅售20余元、號稱可以為人“擋災”的吊墜是一款磨砂玻璃瓶。其使用方法,是扎破手指后將鮮血滴落進去,營造出紅色吊墜的感覺。在商品的評論區,有大量買家曬出成品圖,畫面較為血腥……
“擋災”玻璃瓶得裝血,
商家配套贈送取血針
在電商平臺搜索“血吊墜”三個字,即可看到“DIY吊墜”“送男友的*佳禮物”“*強護身符”等字眼的項鏈飾品。新時報記者發現,這類飾品的售價在20元到50元之間,從外觀看與普通飾品沒有差異。項鏈有紅繩、黑繩兩種選擇,前端的吊墜則是一個微小型的中空磨砂玻璃瓶,約有拇指指甲蓋大小,可裝下內容物。
然而,順著商家發布的“使用視頻”點進去,新時報記者看到:一名女子用藍色塑料針頭扎向另外一人的手指,鮮血溢出。女子將血液滴入瓶內便做好了一個“血吊墜”。此外,為了能讓買家享受到“更全面的服務”,不少商家甚至標著“下單送針和吸管”“送采血針、自吸管、創可貼”等字樣。詳情頁中,需要直接接觸人體血液的采血針和自吸管,沒有任何包裝標識……
隨后,新時報記者以買家身份咨詢一位店主“取血針是否安全、有無感染風險”。該店主表示產品安全且不會感染。“扎一下就好,滴幾滴就可以裝滿瓶子;瓶子是密封的,血不會發臭,2—3天就能恢復好。”該店主安慰新時報記者,可以放心購買。
淘寶月銷量1000+,
評論區滿是血腥“自殘圖”
26日下午,在淘寶網搜索“血吊墜”可以發現,首頁排名靠前的幾家店鋪,顯示有4000余人付款,銷量排名榜首的店鋪,月銷量已達到1000+。
順著買家較多的店鋪鏈接點進去,在評論區有不少女孩將制作完成的“血吊墜”放在手心里展示,她們的指尖大都包著創可貼。有的買家僅有一個手指受傷,有的買家三四根手指的指尖部位都因取血有創口。
在商品詢問區,有不少人向買家詢問取血用量,有人回復“我一個手扎了五六下”“扎了4個手指才滿”。而面對“為什么要傷害自己”“當心感染”這類關切的詢問,有買家直接回復“因為愛”。
下架“血吊墜”,
轉換關鍵詞還能買到磨砂瓶
27日下午,新時報記者嘗試從淘寶客戶端搜索關鍵字“血吊墜”,已無法再見到贈送取血針、創可貼的DIY首飾包;按照銷量進行搜索,出現的產品也均是正常的紅色琥珀蜜蠟吊墜。新時報記者私聊昨日售賣血吊墜的商家,詢問是否還有貨,店主長時間無回應。
當新時報記者轉換關鍵字搜索“磨砂空心吊墜瓶”時,發現淘寶平臺還是有“血吊墜”空瓶鏈接。與昨日不同的是,如今評論區已沒有刺破手指后的血腥照。
對此,新時報記者撥打了天貓淘寶消費者熱線,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于24小時以內回電,截至新時報記者發稿時,暫未收到回復。
制作“血吊墜”有感染風險,
情形嚴重或危及生命
對于此類“血吊墜”,有不少網友從安全衛生等角度質疑。“什么時候血液成了拿來擋災的東西了”“針管干凈不干凈,真的不怕感染血液病嗎?”“這類產品除了蠱惑少年自殘,還有什么其他意義”……大量網友不能理解此類行為,甚至有人感嘆“讓我回憶起非主流時期流行的自殘”。
對于此類刺破手指行為,醫療從業人員劉芳(化名)表示,使用未經消毒的取血針采血,*易引發感染等威脅人身健康的病癥。“專業醫護從業者進行取血,都需要在無菌的場所,使用消毒的一次性取血針對患者采集血樣。”劉芳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醫療衛生機構使用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滅菌。凡接觸皮膚、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
“**,使用一支不知道來源、沒有任何包裝、未經過消毒的塑料針頭來刺破皮膚取血,就是一件*度危險的事,要知道艾滋病等很多難以治療的傳染病都可以通過血液傳播。其次,即使針頭消毒,手指也是*常接觸物品的部位。如若沒有清理好創口,可能出現感染、壞死甚至破傷風等情況,情形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血吊墜”并非首次出現,
心理專家呼吁“先愛自己”
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通過往玻璃瓶內放物品,當作吊墜的情況并不少見。但大多市民選擇放紅豆、朱砂、嬰兒胎毛等較為正常的物品,滴入血液這類行為疑似是小說中出現的情節。而“血吊墜”*早出現要追溯回15年前,早在2006年就有媒體報道過“情侶取各自的血液存放小瓶內,然后做成掛件互相交換”,后期或因禮物過于獵奇,在市場慢慢消失。
“購買這類產品、做出自殘取血這類行為的人,大都是心智還不夠成熟的青少年。他們對這種獵奇行為充滿著好奇,甚至將其當作一種炫耀方式。”保定文瑞心理咨詢中心鐘琦文告訴新時報記者,這類取血表達愛意的行為是病態且無法被接受的。
“我們看到,有成百上千的人購買了這類產品。一方面是有不少女孩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愛意,在感情里有迷失自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則是存在一定的跟風模仿行為,或許這樣病態的贈禮方式已經在青少年中流行開來。”鐘琦文表示,如今這樣的行為已不僅會影響買家的心理健康,從生理的角度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建議戀愛中的女孩不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感情。在一段正常、積*的戀愛中,應當調整好心態先愛自己才對。”
新時評 :
?鏟除令“血吊墜”熱銷的“帶血”土壤
為了“愛情”自殘自傷,無論是刻字紋身,還是“滴血制符”等,背后都是扭曲、畸形的戀愛觀念作祟。用“犧牲”證自己的忠誠,拿“自殘”換對方的心疼,將愛情寄托于外物,這種只感動了自己的卑微戀情注定不會圓滿。
如此危險的商品,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網絡平臺售賣并熱銷,除了缺位的“生命教育”和“愛情教育”,商家和平臺顯然也難辭其咎。
購買這些吊墜的多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更容易跟風模仿,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十分容易“走火入魔”。倘若說,年輕的女孩被畸形的戀愛觀念沖昏了頭腦是“蠢”,那么利用這些心理弱點收割“智商稅”,縱容且鼓勵女孩自殘、自傷的商家則是“壞”。
有過采血經歷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指尖采血,也有著一套嚴格的消毒和止血流程,采血人員也要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避免出現衛生問題和感染風險。根據消毒管理辦法,凡接觸皮膚、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雖然為了打消買家的疑慮,商家還看似貼心地附上了創可貼,并表示產品安全且不會感染,但隨“血吊墜”贈送的采血針和自吸管并沒有任何包裝標識,明顯屬于“三無”產品。
缺乏相關經驗的使用者在采血時,是否擁有合格的衛生消毒環境和規范的操作,過后是否能及時安全止血和消毒都是一個未知數,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可想而知。假如沒有清理好創口,輕則引發傷口感染、皮膚壞死,重則引發破傷風,甚至危及生命。
鏟除令“血吊墜”熱銷的“帶血”土壤,家庭和學校做好“愛情教育”至關重要。在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環境下,更需家庭和學校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進行積*的教育和引導,避免畸形的戀愛觀給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帶來超出想象的負面影響。此外,市場監管部門應及時介入調查,責令電商平臺落實責任,加強對商家和商品的管理,對這種存在巨大風險和誘導“自殘”的商品予以下架,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新時報記者孟天宇 趙曉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