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5 來源:互聯網
"用工荒"老調重彈,這是每年年初各大工廠面臨的*頭痛的問題。自動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每年開春,國內各大制鞋基地都面臨用工洗牌,很多員工因各種原因不再返回原企業上班,工廠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重新招募足夠的員工應付生產。于是各地出現了一些招工新景象:有的企業將貨車改裝為有LED顯示屏的招工車停靠在車站出口馬路對面,電子屏循環播放著企業吸引眼球的圖文字幕,招聘人員則擺著小桌坐一在旁,用敏銳的眼光搜尋著有尋工跡象的過往人員,發現目標則滿面笑容熱情招呼;就連一些業內***企業:如東莞***鞋企之一華堅(華堅專賣店)集團屬下的華寶(華寶專賣店)鞋業、東莞興昂集團等,也將招工車直接開進各工業區的主要路口定點或流動招聘……
從曾經企業用工時像育苗一樣“掐尖”只挑*年富力強的人,到現在很多大老板都親自蹲到車站碼頭截工人,“用工荒”已是*近幾年反復彈唱的老調。今年開年以來,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城市缺工超200萬人,部分生產線已處停工狀態。在號稱“世界工廠”擁有500多萬外來打工者的東莞,缺工已過百萬。東莞***的人才市場---“智通人才”節后舉行的首場招聘會,200余家企業提供了4000多個崗位,也只吸引了2000余人進場。用人單位想千方設百計招人,用工荒勢態仍在蔓延。
據筆者了解,肇慶中杰鞋業原計劃2014年年后(3月份)上一條新生產線,現在就因為招不到足夠人員而被迫推遲到6月份,人力資源的匱乏已嚴重影響到生產計劃正常開展。借用知名鞋企百麗(百麗專賣店)集團下屬某事業部生產總監的說法:連百麗集團這么大的企業,每月人員流動率都在7-10%之間,換言之即一年下來基本上人員更新了一輪。如此不愁訂單不擔心準時發薪的穩定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一般小廠為招進足夠人手的疲于奔命了。
于是乎,為了留住人才,一些大的鞋企廠家通過提供夫妻房、宿舍添置空調、熱水、免費食宿,組織安排生日會、員工旅游、購買五險一金等措施改善員工福利,小企業沒有足夠實力則只能通過提高工價、降低學歷年齡門檻限制等方式招賢納士,這樣不但成本支出增加,招用的人員素質也有所下降,同時還間接推高了市場薪資行情,形成惡性循環。
即便用人單位在絞盡腦汁招人留人,新一代務工人員也未必領情。求職主力已是八零九零后的他們想法又是怎樣呢筆者從所接觸的新生代打工者中了解到,這些從小倍受父母呵護長大的群體大多都有明確的找工標準和高要求:除了薪資待遇大體滿意外,還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的晉升空間、足夠的休息時間、工作要安全、穩定、有意義,要有WIFI等等。前些天在與同行交流時還提到這類找工者用到的一個詞---“剛需”。以前招聘方會問:“你能為我做什么你有什么能力你能為企業貢獻什么價值”現在新一代工人特別是九零后,不管企業要什么,他只表達他自己的要求,比如“我一定要薪資不低于五千,這里面包括供房、養一家老小、自己日常消費等等,達不到五千找不到合適的寧愿不做!”就算稍低一點勉強接受,進廠后也是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一旦發現有能滿足自己“剛需”的單位就立馬跳槽毫不留戀。他們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就一定要獲得同等報酬,在生活壓力不太大的情況下他們不會再像60、70后那樣靠吃苦耐勞、委曲求全,靠加班加點長時間勞作等來獲取勞動報酬,他們有一定技能,更希望從事不是靠拼體力體能而更易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作。
類似用工行情的逆轉折射出招工難正向深層次發展,這種局面往后也會越來越正常。套用當下一句流行語:招工容易,用工不易,且招且珍惜,“用工荒”也可以說是對一些企業以往只顧眼前***的短視行為的懲罰。給工人加薪改善福利鑄就勞動公平是一個方面,但尚未抵達解決缺工現象的內核。鞋企人手再不夠用,生產任務還是得完成,否則就只能關門大吉。如果企業發展模式長期停留在粗線條直線型,以壓低勞工成本為本能管理意識,長期處于低級加工鏈,則很難具備完整而有靈魂的企業形態,就像是世界工廠里的一個只聞榔頭聲響的生產作坊,會逐步被殘酷的市場競爭和時代變遷所淘汰。于是很多鞋企老板已轉變思路和視角,選擇減少長期對人工的依賴,紛紛瞄準了通過使用機械化、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的設備或技術來提升工作效率的途徑,通過技術革新、品牌推廣、知識產權、銷售終端等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也因為自身使用高端設備塑造出新型規范的企業形象而打出了***的招工廣告。鏡頭就擺在了解決之道:自動化及智勇化技術大行其道。
在2014年4月1-4日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中國(東莞)國際紡織制衣工業技術展(DTC2014)及同期舉行的第九屆華南國際縫制設備展(SCISMA2014)、第十五屆中國(東莞)國際鞋機鞋材工業技術展(D***014)上,就上演了一場非常熱烈的自動化及智能化技術的盛宴。展會現場到處可見關于自動化技術的宣傳,很多鞋機企業直接把公司名稱變更為“自動化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給鞋廠帶來了能夠應用到制鞋業不***作工序當中的技術。
究竟什么樣的自動化及智能化技術可以在制鞋業中應用在采訪東莞市愛瑪數控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國權時,他提出了2014年在“產品設計數字化、生產工藝標準化、生產管理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的新“四化建設”理念。具體到鞋廠應用上,**:是在產品設計環節采取3D或2D的設計軟件進行樣板的設計與制版。設計是想法,制版則是將想法實現。使用電腦技術完成設計,可將設計者思路不斷調整過程中的版形進行管理和儲存,能降低設計及制版師傅重復勞動的強度,同時將他們從繁鎖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第二:生產工藝標準化,即指生產過程中從裁斷、削皮折邊、車縫、成型各個環節形成標準化流程,以保證品質穩定;第三:生產管理智能化,一是在生產方式上解決少量多樣的行業趨勢,二是能夠預先知道結果,比如使用電腦排版則可在實物制版前通過電腦演示實際效果。第四:生產過程自動化,是靠電腦機器完成流水線生產,包括了如切割自動化、車縫自動化、成型局部自動化等等。愛瑪數控在2014年的展會推出了全新的“L系列”皮革數控切割生產線就可在一臺流水線型的機臺上完成生產過程自動化,吸引了眾多客戶的眼球。
采訪名菱自動化工業有限公司王精文總經理時,他介紹了今年在展會上展示的機械手加自化動車縫單元,一臺機械手可以在三臺自動車縫機之間進行互動,可以替代原來4-6人工作量,從長遠角度看是能夠為企業節省不少人力資源及資金。展會上還有多家自動化企業推出數控噴膠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圖形、自動控制噴膠量、可以通過流水線及自動吸盤取片,大幅度降低用膠量及人員數量,受到很多制鞋及箱包企業的關注。
新型精益制鞋成型生產線,從原來七八十人做156 0190 2607雙女鞋的生產線配置,下降到18-28人生產600-800雙精品女鞋的精益生產線。雖然產量上下降了一半,但用人更少,更能節省能源,還可以少量多樣,產品附加值更高,同樣也吸引了非常多鞋業生產廠家的關注。
從展會眾多參展企業采訪中獲悉,這些自動化技術***的企業2014年開年生意都比較紅火,訂單接踵而至,于是在制鞋產業鏈中上演了如此冰火兩重天的一幕:制鞋廠遭遇用工荒生意大受影響,鞋機廠經過多年投入及研發,以新型技術供給下游工廠從而獲得廠家的青睞及大量訂單。愛瑪數控就是在開春后連續接到多張大額訂單,生產一直處于繁忙狀態的典型。這一景象預示了行業在新時期的生產環境下,鞋企業老板需要用新思路重新審視自身,從過去依靠人口紅利、依靠人員數量的取勝獲利之道轉變到靠技術和投資來驅動企業長足發展,從而形成依靠提升產品附加值來獲取實際效益的經營模式。有句話說:“低成本時代靠規模,高成本時代靠價值來創造效益”。
結束語:不論制鞋行業面臨招工難或是企業外遷潮,行業本身仍有其正常的需求存在。行業人要想在市場中扎根壯大,勢必需要轉移視角,把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看作是時代賦予的新挑戰,順應潮流把握契機,把目光放在產業如何盡早實現轉型升級,快速擺脫困擾企業的“用工荒”魔咒,從而在生產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奮馬揚鞭,高唱凱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鞋類行業渠道銷售不暢》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